中國西部發現三十六億年前大型古地殼殘体

標籤:

【大紀元1月22日訊】 中國地質科學工作者最近在中國西部阿爾金山東段海拔兩千六百三十六米的阿克塔什塔格山,發現了三十六點零五億年前、体積達六百万立方米的古地殼殘体。

專家認為,這一發現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四個擁有珍貴的古地殼資料的國家。它對研究了解地球演化、地殼結构、板塊飄移和中國宏觀地質結构等,具有很高的科學价值。

新華社報道說,古地殼殘体是天津地礦研究所陸松年、于海峰、李惠民和青海地質勘查局鄭健康等地質科技人員,在執行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下達的“中國古岩層地質調查”任務時發現的。

此前,梅華林、陸松年等科技人員在祁連山西段甘肅省肅北蒙古族自治縣石包城,發現了二十六億年前的花崗片麻頁岩。他們在繼續向西尋找更古老岩石時,發現了由灰白色花崗片麻頁岩构成的大型古地殼殘体。殘体呈東西分布,長三百米、寬二百米、厚一百米,科技人員從中采集了二十多公斤岩石樣品。

中國地質調查局同位素地質年代學研究中心實驗室,對岩石樣品進行了“重砂分离”,從中發現一百二十多粒紫紅色的柱狀結晶鋯石。這些鋯石与花崗片麻頁岩同時共生,鋯石所含的鈾——鉛信息准确地記錄著它的地質年齡。

經實驗室用高靈敏度質譜議進行“鈾——鉛同位素測定”,年齡高達三十六點零五億年。實驗室還用放大六百倍的電子顯微鏡拍攝三十多幅照片,為古地殼留下了形象的紀年資料。

陸松年介紹說,地球形成大約有四十六億年歷史,大陸地殼平均厚度為三十五公里,保留至今的古地殼殘体十分罕見。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加拿大、澳大利亞、南极大陸等地先后發現過古地殼殘体,但數量不多。

專家介紹說,阿克塔什塔格古地殼位于塔里木板塊東南緣,此板塊約形成于四十億年前,距今十億年時位于地球赤道附近,距今一點八億年時漂移到現在的位置并定居下來。因為它處于塔里木板塊、柴達木板塊和華北板塊銜接處,所以相對穩定。加上這一帶歷來是無人區或少人區,人為扰動极少,所以它能夠完好地保留下來。

相關新聞
中情局長談美中關係和習對台灣野心
美眾院推進一攬子援助計劃 含禁TikTok法案
【新聞大家談】前教培業者:揭四川藝校亂象
布林肯:中共是俄侵烏主要軍備供應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