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南、北极旅游去!

人氣 5
標籤:

  【大紀元3月5日訊】地球的南极、北极對人們來說是一片神秘、遙遠的冰雪世界,它們嚴酷的奇寒和亙古不化的冰雪,長期以來拒人類于千里之外。 “兩极”的自然條件雖然嚴酷,但卻以其獨特自然風光以及不同反響的刺激,吸引著一批批勇敢者到這里探險、觀光。南、北兩极蔚為壯觀的大冰山,雖然可怕,但充滿了雄偉和力量;美麗的极光,雖然只出現在漫漫長夜,但卻能帶我們進入童話世界;南极大陸上的成群企鵝、海豹,以及各种不同類型的海鳥,讓人在冥然中,欣賞到生命的壯麗;更有世代生活在那里的因紐特人神奇獨特的生活方式,充滿了神秘……

  從探險時代到科學時代

  20世紀中葉,人類進軍南、北兩极完成了從探險時代到科學時代飛躍。此前,人們進入南、北极主要依靠狗拉雪撬,而且對南北极的認識极其少,大多數人帶著對新世界的向往,冒死進入南北极,特別是在19世紀不少南北极的探險先驅們,更是將一腔熱血洒在皚皚白雪中。隨著科學的進步以及人們對南北极的認識的深入,南北极已不再是英雄們發現新大陸的競爭場所,而是科學家們探索自然秘密的天堂。衛星、大型破冰船和飛机在南北极考察的廣泛應用,不僅使進入南北极的交通工具大大改善,也使人們可以在南北极建立定居點,使人們長期生活在那里。

  目前世界已有20多個國家在南极設立了永久性的科考站。其中美國建的站條件最好,規模最大。美國科考站的杰作是其在南极點建立的科考站,整個站區完全是挖在冰蓋中的水晶宮。中國也在南极建立了兩個科考站:中山站和長城站。1998年,筆者隨中國第十四次南极科考隊來南极時曾在這兩個科考站分別住了一個多月。站內生活工作條件雖不能用舒适形容,也可以用較好來評价。

  在北极雖然只有十几個國家建站,但由于交通比南极便利,生活和工作條件比南极要好,筆者在1995年曾隨中國首次遠征北极點科考隊到過加拿大在北緯83度的尤利卡觀測站,發現這里的生活條件可以和內地的一些賓館媲美。

  科學進步使极地旅游成為可能

  到南北极最重要的是交通工具。隨著航空和航海能力的提高,目前在南北极絕大多數的科考站都能通航和通飛机,极大方便了人們的往來。另外,衛星天气預報、衛星通訊和衛星定位系統的廣泛應用,也使人們戰胜惡劣自然環境的能力大大提高,因此安全性也大大提高。這些都為更多的人到南北极去提供了安全、快捷的方式。

  90年代,沿南北极的一些國家就已經看好了南北极旅游這一獨特的市場。在加拿大,不少旅行公司開始從事北极探險和觀光等旅游項目。在南极,南美的一些國家,如智利、阿根廷,以及大洋洲的澳大利亞每年都有一些豪華游輪帶著數百游客在環南极的一些區域游覽、觀光。

  目前我國的有關部門也在論証組團到南极旅游的可能性。當然到南北极旅游与在其他地方旅游不僅是風光迥异,而且還要冒很大的風險,因此,各國都格外小心。

  南北极的旅游是環保游

  人們常說,南北极是最后未被人類污染的淨土。由于惡劣的自然環境和較晚為人類發現和認識,涉足南北极的人很少,因此人類對這兩處淨土的污染也最少。隨著南北极對人類生活影響認識的深入和環保意識的日益加強,人們對南北极的保護也會越來越重視。

  到南北极旅游觀光,一方面是欣賞一种全新的自然風光,另一方面也應該是一次環保教育。

  由于南北极的物种平衡非常脆弱,人類一個小小的失誤,后果就是災難性的。在中國長城站所在的南喬治王島,90年代阿根廷一艘沉船,滲出的重油,直接導致了該島企鵝數量的減少。在南北极考察隊員出門時都要帶一個塑料袋將自己的垃圾和糞便帶回基地處理。因為即使是一种外來的細菌也可能破坏當地的生態環境。因此在充分利用南北极資源的時候,首先要考慮怎樣呵護它。人類應該讓南北极永遠保持造物主給其的原有風貌,這樣做實際上也是保護人類自己。


    相關文章
    

  • 人為气候變遷 造成全球災難 (2/20/2001)    
  • 聯合國: 地球暖化效應訊息惊人 (2/19/2001)
  • 相關新聞
    聯合國: 地球暖化效應訊息惊人
    人為气候變遷 造成全球災難
    Meta營收預測偏低 AI支出增 股價跌16%
    玻璃般光滑 NASA在木衛一發現冷卻熔岩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