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岩和紅娘子

font print 人氣: 44
【字號】    
   標籤: tags:

  李自成離開商洛,到河南的時候,河南正發生一場大旱災,成千上萬飢民到處流亡。李自成一到河南,飢民聽到李闖王出山的消息,紛紛前來投奔。

  有一天,一群飢民擁著一個讀書人模樣的青年來找闖王。李自成詢問來歷,知道那青年名叫李岩(又名李信),剛被大家從河南杞縣牢裡救出來。

  李岩本來是杞縣地方一戶富戶人家的兒子。前幾年,當地災荒鬧得兇,好多農民斷了糧。李岩拿出家裡的一些糧食,接濟斷糧的窮人。對於一個富戶子弟來說,這樣做是少見的。

  所以,窮人們覺得李岩為人不錯,稱呼他“李公子”。

  杞縣連年災荒,窮人已經苦得過不了日子。但是,縣官照樣派差役向窮人逼稅逼債。李岩怕逼出事來,去見姓宋的縣官,勸他暫時停止徵稅,還希望他撥出一部分官糧借給飢民。

  縣官對李岩說:“上司向地方派軍餉,催得緊。我不問他們要稅要租,拿什麼交帳。再說,官倉裡的糧食早就空了,拿什麼借給飢民。要借,只有請你們幾家富戶人家出糧了。”

  李岩見縣官不答應,回到家,打開自家的糧倉,把二百多石糧食拿出來讓飢民分了。

  鬧飢荒的百姓見李公子肯捐糧,很高興。但是受災的百姓多,光李家捐糧也不頂事。有人想個主意,聚集幾十個人到別的富戶人家去請願,要他們學李家的樣兒。

  那些富戶人家不但不同意,反而向上門的飢民瞪白眼,說家裡根本沒糧。飢民一氣之下,鬧了起來,衝進一個富戶的糧倉,把他家的糧食分了。

  富戶們發了慌,紛紛向縣官哭訴。縣官說:“這不是反了嗎?”立刻派了幾名差役拿著他的令牌前去制止,還揚言說,如果再聚眾要挾,一定要重辦。飢民們正在氣頭上,哪怕你縣官硬壓。他們揪住差役,把令牌扔在地上,砸得粉碎,還擁到縣衙門前,嚷嚷說:“我們沒有糧,早晚得餓死,不如跟你們拼了吧。”

  縣官一聽飢民要暴動,嚇得躲在縣衙裡不敢出來。他一想,還是李岩跟飢民有點來往,就趕快派人把李岩找來,請他想個辦法。

  李岩說:“你要不出亂子,只有趕快停止逼債,勸富戶人家捐糧。”

  縣官沒辦法,只好勉強答應。聚集在縣衙外的飢民聽說李岩已經說服縣官捐糧,才平息了氣憤。有人說:“大伙先回去吧。要是過幾天再不見他們拿出糧來,再找他們算賬!”

  哪料飢民一散,縣令就翻悔了。他想,不向飢民逼稅,雖然解了眼前的急,可上司催起來怎麼辦,自己的烏紗帽還保得住?他左思右想,就恨起李岩來,認為現在飢民鬧得這樣兇,全是那姓李的惹出來的。他立刻叫個辦案的師爺寫了一份公文給上司,誣告李岩收買民心,想要造反。

  這消息洩漏了出來,人們都替李岩擔心。附近林子裡,有一支農民起義隊伍,帶頭的青年女子,是江湖上賣藝的,人們叫她紅娘子。紅娘子平時聽到李岩捐糧救災的事,十分欽佩,現在聽說李岩有遭害的危險,就到李岩家裡,把李岩帶到林子裡躲避。

  李岩開始並沒弄清紅娘子的本意,後來一聽紅娘子要把他留下,參加起義隊伍,就不願意。沒多久,從紅娘子那裡偷偷地跑了回來。

  李岩一回家,那如狼似虎的差役早就帶著腳鐐手銬等著他,一見李岩,就七手八腳把他銬了起來,帶回縣衙審問。

  杞縣的百姓聽到李岩被捕,說:“李公子坐牢,咱們難道能眼睜睜看他受苦不去救他?”

  紅娘子聽到消息,也帶著隊伍來了。一大群飢民跟著她,拿刀的拿刀,使棒的使棒,一起攻打縣衙門。

  縣官和差役一看起義隊伍人多勢大,料想抵擋不住,都溜走了。紅娘子和飢民一起,打開牢監,把李岩救了出來。

  到了這步田地,李岩覺得回家也沒有出路,才聽從紅娘子的勸告,跟起義的飢民一起投奔李闖王。

  李自成弄清了李岩的情況,知道李岩雖然是富戶人家出身的讀書人,也是個受迫害的;再說,起義軍正需要找個謀士,就把李岩留在營裡。李岩也早就知道李自成是個很有抱負的英雄,也就一心一意幫李自成推翻明王朝。

  起義軍隊伍壯大以後,李自成著手整頓部隊,嚴肅紀律,還接受李岩的建議,提出“均田免賦”(“賦”就是稅收)的口號。李岩派出一批起義兵士打扮成商人模樣,混進官軍佔領的城裡,逢人就宣傳:“李闖王帶的隊伍是挺講紀律的,不殺人也不搶東西。”人們對官軍的殺人搶劫,早就恨透了。現在聽說李闖王的隊伍紀律嚴明,自然向著李闖王了。當地的農民還傳唱著一些歌謠,也是李岩編的:

    吃他娘,穿他娘,開了大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
   朝求升,暮求合(一升的十分之一),近來貧漢難求活。
   早早開門拜闖王,管教大家都歡悅。

  李自成的起義軍受到人民的支持,在殺死福王朱常洵之後,又在河南接連打了幾個大勝仗。公元1643年,李自成攻破潼關,打死明朝督師、兵部尚書孫傳庭,沒多久就佔領了西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隱逸詩人之宗」陶淵明是陶侃的曾孫,祖父外祖父雖是東晉的名士,但是到陶淵明時,家世已經衰落。然而自幼就貧困的他,並不以貧為苦,他一生雖沒有顯赫的功業,但他高尚的人格和詩文的成就,卻受後人崇仰傳誦不已。
  • 海瑞一生無私為民,清廉至極,尤其難能可貴的是他能為民請命,冒死進諫。正是這種敢觸龍顏諫君王的凜然正氣,使他千古留芳,許多後世文藝作品都描寫了這一點,由此可見他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
  • 于謙自幼聰穎過人,善書法,其書靜穆高雅,氣韻盈沛。青年時代就寫下了《石灰吟》:「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著名詩篇(《石灰吟》出自《于少保萃忠傳》)。在三十餘年的為官生涯中,清正廉明,興利除弊,剛正不阿。于謙的這些半神的操守準則,對中華五千年的傳統文化作出了巨大貢獻,像韓信﹑岳飛﹑袁崇煥一樣,其品德操守舉世崇尚。
  • 「堯舜」是中國古代的政治典範,作為一個女人,誠孝張皇后獲得「女中堯舜」的稱號。600年前的這位傳奇女人,以出色的政治才幹,默默地站在幕後,輔佐三代帝王處理朝政。她從來沒有走上前台,沒有垂簾聽政。她只是謹守婦道,做了一個女人該做的,就為她的時代帶來了安定與福祉。
  • 郭氏是史上唯一經歷八朝皇帝,五次位居皇太后、太皇太后之尊的女人。她享受過無以復加的榮華富貴,帝王都要向她行子孫之禮;親歷過朝局動亂和生離死別;目睹了皇位走馬燈似的更換,她輕而易舉就可奪取。可是,她始終穩坐於後宮,扶持子孫皇帝,沒有非凡的定力,是很難做到的,因而這些帝王對她非常敬重。史書評價,她所立下的「社稷之功」,可與她的爺爺郭子儀相輝映。
  • 兩度被廢,兩次垂簾,出家近三十年,一位被趙宋皇室遺棄的女人,卻以一己之力,使得大宋王朝多延續了153年。她就是北宋哲宗趙煦皇后——元祐孟皇后。
  • 世人皆知中共是一個凌駕於法律之上的政黨。然而世人往往不太清楚的,卻是中共之所以無法,究其原因,是在於其無天。或者說,在當今的中國,中共偷天換日,將自己變成了如天一般的存在。
  • 如果您曾觀賞過神韻的演出,那麼您肯定透過逼真的天幕布景探訪過唐朝。橫跨七至十世紀的唐朝,是當時亞洲勢力最雄壯的帝國。名垂千古的良君、才高八斗的文人,唐朝盛世之繁榮、兵力之雄壯,使其在當時的影響力遠播世界,萬國來朝。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