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天人合一之路(18-6)

「玄妙之門」之可能
黃鶴昇
font print 人氣: 29
【字號】    
   標籤: tags: , ,

客觀表象世界以及人的意識,不斷輸入人腦中,他不斷產生意識。意識多了,那個人的自身就被意識所綁架了,意識總是要以表象世界為對象,沒有「對象」,他就無言以表。如果我們以胡塞爾現象學「意識的意向性」來看,你有這個意識,另一個意識就可能被虛無了,我思總得有一個意向性。這個意識的意向性,就捆綁住知性和理性的功能,使得它老是向表象世界運作而無法發揮它的全能作用。

意識總要與表象世界發生矛盾,對立統一。我是我,我要存在,我不能被客體同化,沒有我思與客體的對立,就沒有了自我。就是說,我活著,我得有思,我不能不思。而這個「思」,他總得有個意向性,這個「意識的意向性」就框住你了:你只能那樣思而不能這樣思,你只能這樣思而不能那樣思。這個意向性沒完沒了,直到人死亡,思維停止。而由於在這個意識的意向性的作用下,思維一定有對象,沒有對象,不可能有思,思想無內容則空。胡思亂想也是有對象的,只是它的對象是零碎的雜多。

夢也是有對象的,我們夢見了什麼什麼,總得有個表徵。意識總要與表象世界有聯繫,無論感性、知性或理性,沒有對象,意識表現出來的只能是無。

意識總要表徵出什麼,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意有所指」。而這個「意有所指」在時空形式的運作下,不可能產生絕對。這樣,意識是有缺陷的,它不是完善而全能的。

人要意識這,另一潛在意識就被虛無化了,意識總是顧此失彼,不能成全。但是,我們知道,人是有損無功能的。他不思、不欲、不想,將他腦袋中的意識一一損去,一直損到無。這個人會發生甚麼變化呢?一切認識的內容都消失了,他不就回覆到他本身了嗎?他就回覆到其原是其所是的那個本體了。

我讀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後有一個震撼,就是覺得康德思想的深邃,他已窺見到人認識背後那個form(形式)。這,不就是當今電腦之所以可能的理論基礎嗎?早在200多年前,康德就發現了人心是如何獲得知識的程式。所以我認為康德是電腦發明的鼻祖。而我們的老祖宗老子更厲害,早在2千多年前,就發現人心是如何中木馬病毒的,並且發明一套洗去木馬病毒辦法,使人得到徹底的解放。

如此看來,老子對康德這個認識形式是有所瞭解的,不然他就無法發明這套治人中木馬病毒的方法。故莊子稱老子為「古之博大真人哉!」(《莊子正宗》,華夏出版社,2005年1月北京第1版,586頁)如果我們以清除電腦木馬病毒比喻來看老莊的道無,老莊的道無,就是人的所謂「知識」,都是外來的東西加附於他自身上的,要回歸本真,就得將這些東西一一損去,直到無,然後才能恢復他本來的面目。

實際上,釋家牟尼、耶蘇等也發現這一方法,他們都強調人要回歸本真,復歸嬰兒的天真,要空無,無所作為,才能悟道,才能回到上帝的懷抱,得永生,得涅槃。就是他們悟出了這個「道理」:只有放棄智慧,放棄作為,抵達「無」的境界,這個人心性的程式(即宇宙的程式)才有可能自動運作:連結、綜合,最後完成所有的程式,回歸本體,他才能抵達天人合一的境界。

我們來重溫一下康德的認識論:人首先通過感性,獲得零碎、雜多的與料,然後由知性將那些零碎的、雜多的與料進行連結、綜合、統一形成概念。人這個連結、統合的能力是先天的。這種連結、綜合能力,是否在人無思、無慾的情況下,就停止不活動了呢?

(待續)

(轉載自黃花崗雜誌社《通往天人合一之路》一書)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主張無神論的中國,宗教界領袖被叫政治和尚或被批充滿銅臭味並不稀奇。因為,他們早就在官方的嚴控下學會三分之一哲學,同時扮演政治人、生意人及出家人三種角色!
  • 「無思」,真理不就現身了,本真不就出現了嗎?我不思,吾不就是實在的在嗎?吾不再有「思」扭曲的「我」,吾不再有相對,不再有物累,不再意亂,是實實在在的吾,自由自在的吾,吾就是其所是。我不思,吾的在才是真正的在。
  • Changra Hines是一個高挑的金髮女孩,她一直喜歡跳芭蕾,神韻的演出讓她驚嘆不已,她一邊向記者描述著神韻給她強烈的印象,一邊閉上眼睛,似乎仍在品味、享受神韻留在腦海中的每一個畫面和氛圍:「美得令人無法呼吸,如此的優雅,天國似的美妙(heavenly)。難以置信的協調一致,你能夠感受到他們是在用心在跳舞,這讓我的心非常感動。還有色彩,是如此的美妙、變化流暢,通過舞蹈讓人感到天人合一的美妙和諧。我今晚回去就會把節目冊給我的朋友們看,我要讓她們在神韻離開舊金山之前也能欣賞到這樣純美的演出!」
  • 無思,就是消除主、客體的對立,消除物質與意識的矛盾,消除意識與意識的矛盾。我不思,「自我」與「非我」就消失了,我不思,沒有了動機和慾望,意志也就消失了。無,是解決這一切矛盾的唯一辦法。
  • 英國政治哲學家洛克是現代政治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的思想體現在著名的美國《獨立宣言》中。洛克曾說:「在人們中間存在著兩種競爭:一種靠法律來支配,一種則靠暴力來支配。」對此他評論道:「當我們用法律來支配我們的爭論和分歧時,這種狀況我們稱之為天下太平,如果我們用暴力來處理我們的分歧和爭論的話,那就只有戰爭了。」他還說:「在人們用法律來解決問題的地方,問題就解決了,而在用暴力解決問題的地方,問題總是才剛開始。法律帶來的是和平,而沒有法律,就只有戰爭。」
  • 人的欲求無止境,一個願望滿足了,另一個願望又接踵出現。這就是人為什麼在實現其人生目標後,反而徬徨不安、寂寞、空虛和無聊,覺得人生毫無意義。叔本華認為人要獲得絕對的自由,只有退回到「無」中去。他在他書的最後章節裡對「無」雖然著墨不多,他指出存在的正負號是可以轉換的,存在的變為「無」,而「無」的變為存在的。
  • 道家講忘我、忘己、忘物,無所不忘,無所不遺,但有一個在,就是「吾」。這個「吾」與自然——道同在。實際上我們從叔本華描寫佛法鳳凰涅槃的境界就可以體悟到,人在「無」的狀態下產生的一種悟性:「而是那高於一切理性的心境和平,那古井無波的情緒,而是那深深的寧靜,不可動搖的自得和怡悅。
  • (大紀元記者廖素貞雲林報導)國際知名自由主義法學家、中國著名流亡作家亦是詩人哲學家袁紅冰教授在雲林縣斗六市連續二場的講座,來自公教及鄉鎮長、民意代表、企事業等社會不同階層的聽眾反應熱烈,現場搶購《台灣大劫難》這本書的讀者大排長龍要求簽名,現場提問也非常踴躍。
  • 我們人對物質的理解,首先是瞭解物的性,然後從物性中得到物的理。萬物雖然充滿著陰陽對立的矛盾,但它統一在「氣」之中。這個「氣」是什麼?我以為老子這個「氣」,不是現代人所說的「氣體」,而是現代人所說的「振動波」。
  • 所謂的「陰陽兩氣」,這個「氣」就是一種波。以中國氣功理論的說法,人在進入到氣功狀態時,可以接收到這個氣,因為萬物都有物質波。老子以「無」悟道,恰好這個「氣」是看不見摸不著、無形、無聲、無臭的,在古人看來,這個「氣」就是「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