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天人合一之路(19-2)

妙哉,眾妙之門
黃鶴昇
font print 人氣: 13
【字號】    
   標籤: tags: , ,

老莊悟道之奧祕,其有如下幾個特點:

一、在於他抵達「知常」以後,就放棄智識,不要智識。所謂「知常」,我以為只要知性就夠了,不須要運用理性。即對我們所處的世界,認識「一般時真理」(參閱有關我論述《真理》一章)就夠了。

我們用知性「知常」了,這個世界就被我們所認識,若果我們運用理性,繼續追問下去,這個宇宙世界就永遠認識不了。西方人的理性,對科學很有用處,可是對哲學既是個死結。

表面上我們看到理性似乎無所不能,他不斷地認識事物,這個世界不斷被發現、不斷被認識,可是我們得到的永遠是相對而達不到絕對。這個理性的誘使,反而使哲學陷入困境,裹足不前。那些追求「第一動因」,尋求本體論的哲學家們,只能望「無」興嘆。

理性無法「打破沙鑼問到底」,它無法解決「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這是阿里士多德創造關於思維的邏輯學以來可能沒料到的困境。理性竟會如此無能,常使人陷於自相矛盾之中?及至到了康德的出現,才指出了理性的侷限性。康德雖為理性畫清了界線,但其遇到終極問題,還是「不可知論」。究其原因,還是理性在作怪。而老子則不同,他的高明之處在於:他不涉及理性,只到知性的「知常」而止。

「知常」就是認識了這個人類的世界,決不會有理性的困擾。因為「知常」了,這個世界不再有激起我們意識的欲望,意志寄託於意識的活動來尋求歸宿落了空,人生到頭來竟是如此毫無意義:一切都隨著死亡而消失,什麼榮華富貴、什麼王尊貴主、什麼人生刺激享受,都沒有用,一切都是短暫而虛妄的夢幻。但意志不會就此屈服於知性而停止活動,一是跨向理性掉入不可知論的深淵讓意志夢斷黃梁,無所歸宿而死;二是到知性的「知常」而止,轉而去作天人感應,抵達天人合一的境界,讓意志歸宿於那圓滿的心。

一切都完美了,完善了,生命意志有了歸宿的滿足感(梁漱溟稱之為「情志安寧」)。於是,意志有了安適的場所,它不再蠢蠢欲動,它不再有所欲望,它與心合而為一,它安息了。人在他有生之年得到永恆的價值意義。

西方哲學自阿里士多德以後,雖有類似老子「無」的天啟哲學,但因為這些哲學都是在理性走到盡頭後,無法證明世界宇宙最後的「自動因」或說「物自體」才轉而祈求天啟,因此這些哲學都帶上神祕的色彩。而老子的哲學不同,他認為「知常」就是認識這個世界了(見老子《道德經》第16章「知常曰明」,266頁)。這個世界不需要再認識,就是「人法地」(《道德經》第25章268頁)的任務已經完成,可以轉而去「地法天」了。

這是幾千年來,人們看不到老子這個道無玄妙之處。這也是西方理性哲學所無法理解的。

(待續)

(轉載自黃花崗雜誌社《通往天人合一之路》一書)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外國人的眼中,巴黎人就是法國的代表,也是懂得享樂、浪漫時尚的達人;但在許多法國人的眼中,巴黎人卻往往是被嘲笑不懂生活、不知悠閒情調的都市佬。
  • 我們人對物質的理解,首先是瞭解物的性,然後從物性中得到物的理。萬物雖然充滿著陰陽對立的矛盾,但它統一在「氣」之中。這個「氣」是什麼?我以為老子這個「氣」,不是現代人所說的「氣體」,而是現代人所說的「振動波」。
  • 所謂的「陰陽兩氣」,這個「氣」就是一種波。以中國氣功理論的說法,人在進入到氣功狀態時,可以接收到這個氣,因為萬物都有物質波。老子以「無」悟道,恰好這個「氣」是看不見摸不著、無形、無聲、無臭的,在古人看來,這個「氣」就是「無」。
  • 客觀表象世界以及人的意識,不斷輸入人腦中,他不斷產生意識。意識多了,那個人的自身就被意識所綁架了,意識總是要以表象世界為對象,沒有「對象」,他就無言以表。
  • 莊子曾經夢見自己是一隻蝴蝶,醒來後他提出了千古一問:究竟是莊子夢見了蝴蝶,還是蝴蝶夢見了莊子?換而言之,究竟是誰在夢中?是蝴蝶,還是莊子?這絕對是大哲學家才能想到的問題。因為一般人都把我們這個世界看作是最實在的,在他們眼裡,夢境絕對是虛幻的。然而莊子的蝶問顛覆了常規的觀念,讓我們意識到這個看得見摸得著的物質世界並非是絕對的,或許另外的世界比這裡更真實,更美好。
  • (大紀元記者周行加拿大漢密爾頓報導)1月20日晚,美國神韻國際藝術團在漢密爾頓市的漢密爾頓劇院(Hamilton Place)的第二場演出圓滿落幕。神韻純善、純美的表演藝術,把中華五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呈現舞台。被演出所陶醉的觀眾,對神韻藝術讚不絕口。
  • 威爾‧杜蘭特(Will Durant 1885——1981)美國著名學者,普利策獎(1968)和自由勳章(1977)的獲得者。他用五十年時間完成了受到廣泛好評的《世界文明史》(11卷本,後幾卷是他和妻子阿拉爾合作而成)。92歲時,他創作了《歷史上的英雄》,這是他輝煌一生的最後作品。他的《哲學故事》旨在讓更多的人瞭解哲學。他終生熱情地致力於將哲學從學術象牙塔中解放出來,讓它進入普通人的生活。
  • 人若無思、無為,他就沒有連結、綜合嗎?為什麼《周易‧繫辭上傳》說,「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逐通天下之故」呢?老子為什麼在損到無的時候,頓悟了道呢?佛教的三大學是「戒、定、慧」。
  • 西方神祕主義哲學,亦稱為「天啟」哲學,其主要根源在於哲學上的「不可知論」。因為人靠理性無法尋找到絕對真理,不得不從神性與天啟上尋求。雖然此類哲學灌輸著不少神祕色彩,但還是以理性尋求為依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