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名家 陳福蔭紀念展

font print 人氣: 256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6日訊】(大紀元記者簡惠敏文字、攝影/屏東報導) 屏東縣文化處6日起至1月31日於一樓舉辦「陳福蔭辭世週年書法紀念展」,展出各個時期186件代表作品,並用影音播放其生平和作品剪輯,來紀念這位心繫中華文化傳承,且對屏東縣書法教育有著重要貢獻的前輩藝術家–陳福蔭。

陳福蔭擅長以雞毫筆寫書法;與他習字18年的弟子陳俊光說,雞毫散如絨球,陳老師起初不敢用,一直到60歲才拿起祖父陳伯銘的遺物-雞毫筆試用,並成就其獨特的書法風貌,這枝超過百歲高齡的雞毫筆也在紀念展中展出。

陳俊光表示,陳福蔭老師一生清廉、有為有守,畢生以書法傳承為志,退休後設「墨緣軒」全心教授書法,無私無倦的培植後學;曾寫百遍蘭亭序、臨百碑、寫百扇、手抄四書及左傳,無論上自周秦下至明清,各種書體無不精妙。

辭世屆一週年的陳福蔭,民國5年出生於北京,自幼跟隨祖父陳伯銘(清朝首屆律師)研讀經史詩文,習字摹帖,人格氣質深受傳統文人教育影響;35年輾轉來台,70年於台糖屏東副廠長任內退休,98年因肺炎病逝,享年94歲。

其子陳鏘和墨緣軒門生為傳承發揚陳福蔭書法之美及人格修持,特成立墨緣軒部落格;陳鏘說:父親不為名、不為利,認為中國書法向來是人品重於書品,從他刻的硯銘可見其修為「讀詩書、辦貪廉;不拜佛、不參禪;亦賢亦非聖,亦佛亦神仙。」

紀念展中,展出陳福蔭的第一件「臨王羲之蘭亭序」扇面、最後一件「知足常樂」及最小「杜甫詩」和最大「氣壯山河」的書法作品,還有字裡行間盡是思念故鄉的濃濃鄉愁的「拾遺巢」。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11月29日﹐施卿柔在飛越皇后舉辦個人書法展﹐展出近40幅作品﹐包括楷書 ﹑行書﹑隸書﹑草書﹑篆書和甲骨文。其作品主題包括智永千字文﹑王義之的黃甘帖﹑賀知章的孝經﹑黃庭堅的幽蘭賦﹑王獻之的中秋帖和蘇東坡的豐樂亭記等。
  • (大紀元記者吳麗麗東京報導)在記者進入中國書法家吳俊明在日書法展的展廳之前,就聽廳外的小男孩滿臉笑盈盈地對他的母親介紹說:「這個爺爺的書法真棒,簡直就像書貼一樣」。
  • 〔自由時報記者林秀姿/台北報導〕漢字爬上時尚服裝是什麼模樣﹖第六屆漢字文化節系列活動即將展開,昨天先由知名水墨畫家與書法家合作,展示華麗的漢字服裝秀,為漢字文化節暖身。
  • 台北市政府昨天舉辦傑出市民表揚活動,今年獲獎者包括書法家潘慶忠、剪紙藝術家陳碧芳、原住民牧師顏金龍、掌中戲曲薪傳者陳錫煌等,因為積極參與社會公益及教化的貢獻而獲得肯定。
  • 為了推廣漢字文化,台北市文化局今年第六年舉辦漢字文化節,今年的漢字文化節活動,一共有七大主題,包括漢字學術研討會、新春揮毫、還有名服裝設計師結合漢字書法的品牌服裝走秀,文化局還邀請日本、大陸、台灣藝術家,元旦開始在中正紀念堂舉辦「漢字弄潮當代藝術展」,展現漢字之美。
  • (大紀元記者徐傑多倫多報導)教育專家指出,書法(即手寫字)正在被計算機打字所代替。在信息技術時代長大的孩子,越來越依賴於計算機和鍵盤打字,逐漸失去用手寫字的能力,情況令人擔憂。研究顯示,書法有助於提高孩子的閱讀、表達和記憶能力。對於書法學習,專家建議要循序漸進和長期堅持和經常溫習。
  • (據中廣新聞報導)彰化縣美術學會為營造新年新氣象,倡導以藝術生活化,在新年一開始就擴大舉辦「花卉島語:年度藝術大展」,分別在彰化縣文化局一樓大廳、二樓文物館與三樓展覽室,邀集130多位會員,展出兩百多件書法、繪畫與雕塑作品,令人驚艷。(李河錫報導)
  • (大紀元記者朱孝貞台灣台北報導)在第六屆漢字文化節所規劃的最老的靈魂最新的意象──「漢字弄潮」當代藝術展,來自台灣、日本、中國與澳門等地10位當代藝術家以不同以往的書法展改以不同素材的藝術創作來表現文字的內涵。
  • 國家三級古蹟台北孔廟,2日晚上第一次開放舉辦夜間的服裝秀,不過這場服裝秀可不是一般的秀,而是為了第6屆的漢字文化節,讓書法大師跟服裝設計師合作,秀出「漢字時裝」。
  • 枉死嬤好學屏南社大典範阿嬤葉安珠多才多藝也是業餘攝影師。(自由時報記者蔡宗憲翻攝)阿嬤葉安珠多才多藝也是業餘攝影師。(記者蔡宗憲翻攝)〔記者蔡宗憲/恆春報導〕女攝影師葉安珠(左圖,記者蔡宗憲翻攝)與弟弟葉端明、兒子董育仁,都是恆春著名的攝影師,60歲開始學攝影,63歲學書法,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被屏南社區大學封為模範,還開過攝影及書法展,加上熱心地方公益,遭此不幸令不少地方人士唏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