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水河在呻吟(61)龍灘水電站

韋登忠等
font print 人氣: 10
【字號】    
   標籤: tags:

七、紅水河四級水電站——龍灘水電站

6、場平

移民家園被淹要找個地方落腳,要有個地方建房,這就是場平。場平是永久性設施,不僅這一代,也將是未來子孫的家園,因此場平選址及建設是關乎移民現在及將來的大事。

紅水河沿岸低地被淹後,很少有平地,後靠移民點場址要麼在半山腰上較平緩地帶開挖,要麼把山梁推平,工程耗資大。移民點基礎設施建設費用由政府包幹,投資越少越好,如果沒有平緩地,政府認為投資大(絕不會超過移民應該得到的基礎設施費),他們就想方設法讓移民外遷,場址可能是縣城郊外的公共用地上,也可能是集鎮附近或是公路沿線的一些壩子,有電有路,投資大幅度減少。能搬到城郊、集鎮或是陸路交通方便的移民點,本是許多移民的心願,可是龍灘庫區大多數農村移民的謀生本事就是種植養殖。他們要種田種地,他們要養雞養鴨,他們要放牛放馬。故土附近還有一些旱地可以種糧,還有一些荒地可以開發,還有一些草地可以放牛馬;他們喜歡養魚網魚,他們喜歡乘船渡筏。並且紅水河沿岸沒有城市為依託,即使遷到城郊,每人除了幾分田地,一無所有,移民們不可能與那些縣城附近原住居民相比,僅靠種菜賣菜也能度日。許多移民不想外遷,不想遠離故土。

移民想靠水依水,靠山吃山,政府為了節約投資,有時僅僅是為了某幾個官員幹部的利益,強制移民搬遷到幾裏幾十裏外的新移民點。雙方發生衝突,雙方發生對抗,一個不搬,一個「你不搬,休想得到補償費;你不搬不發給你基礎設施費」。為了能領到補償費(作為生活開支),為了能早一點建房,只好政府指東就往東,政府指西就往西。偶爾有個別村組抗爭到底,取得「勝利」,不過來之不易的「勝利」比屈服更悲慘,「你不搬,我也不會讓你好過」,如田林縣百樂鄉百樂村就是一例。

(1)天峨

天峨縣向陽鎮距大壩只有幾公里,是整個龍灘庫區最大的集鎮。2005年5月,在政府還未確定新場址前一個多星期,向陽村民就向縣府遞交選址報告:場址距大壩只有四五裏,距江邊只有幾百米,移民未來的生產生活都極為方便,很有發展前景。政府以投資大、地質不穩為由拒絕村民的請求。2001年臘月,2002年5月,向陽村村民五六百人又兩次為了新址到縣府門前請願,縣府只好請中南勘測設計院去考察該地的地質狀況,中南院的結論是「地質穩定,只是投資偏高」。

中國農民抗議請願往往缺乏組織性,是短期行為,只要各級政府能在請願高潮時度過難關,對組織者進行一些「許諾或說服教育」抑或「恐嚇」,然後是冷處理,一拖再拖,以後村民們就很難再組織起來了。

2007年7月,當我乘車路過向陽鎮場址時,已經有一些有移民開始建房,從這條新路乘車距大壩也許有六七公里。2008年8月,當我從江邊抬頭仰望,新向陽鎮在遠處的山坡上,「距江面有三公里多」。從江邊只有小路盤山而上,好像也沒有多少人走過。「我們是向陽人,不過從江邊養魚的這個木棚子坐船到大壩,再乘車到縣城比上這個坡到向陽集鎮還方便」;「田地已被淹沒,好多人都靠養魚,可養魚的向陽人很少到向陽集鎮,集鎮上面的向陽人也很少下到江邊」;「這裏的江水只是搞養殖,不是航道,只有養魚的人才走那條路,要是修公路也沒有多大價值,這條約5公里的公路,政府是絕不會修的」。

(2)羅甸

2005年3月,羅甸羊裏村、雲裏村、拉毛村等因為政府選場址沒有徵求群眾意見等原因曾到省府貴陽上訪。羊裏集鎮—-紅水河鎮原計劃修兩個大場平,不知是政府給錢少還是承包工程的老闆為了減少開挖土石方,每個大場平又分為三個小場平,場平保坎都是開挖出來的風化石堆砌而成,能撐多久是未知數。

上場平是政府各機關及集市,下場平是移民點。上場平的屋基都是拍賣,348~500元/㎡,買到鬆土層的楊國、王建澤等幾家僅僅是下基腳打屋基挖近8米深,要花了7~8萬元。不搬到指定移民點的移民作為分散安置,基礎設施費每人補償約6300元,楊國一家5口人共31500元,搬遷兩年多,房子也已經修好,5月份,楊國在電話上說:「我們花錢買屋基,但到現在他們還沒有給基礎設施費」。楊國家買102㎡,房子還沒冒出地面,地皮、基腳就花了13.5萬。按理說基礎設施費應該能換來地皮和屋基,楊家卻虧了10萬元,並且那3萬基礎設施補償還沒發呢。

貴州南下廣西跨過紅水河就只有唯一接近完工的紅水河大橋,只是這條未來的交通要道距第一、第二場平豎直高度都還有百米以上,對紅水河鎮的移民來說,這座大橋的意義要打折扣。

(3)樂 業(望謨)

渡口村:樂業縣幼平鄉渡口村渡口屯原來是一個大村子,全屯198戶,1000人口。江對面下游不遠處是羅甸小馬場集市,江對面上游是望謨打樂村,渡口屯處於兩省三縣交界處,雖只是一個村子,水淹之前每天都有中巴車開往樂業縣城。

距原村子不遠處離江面約50m有一處平緩地可以建場平,政府說因為那地方地質不穩,水源又遠,不同意在那兒建場平。從江面遠看,那平緩地背後的山不高,左邊還有一條溝,我沒法確定那兒能否容納200戶移民,但是「地質不穩、水源太遠」的說法僅僅是託辭罷了。移民韋鳳金說:「水源不遠,要是在那兒建場平,足夠渡口屯居住,離望謨打樂、羅甸小馬場都近,發展前景比現在百安場平不知要好多少倍」。

新場平百安移民點距渡口屯有7公里,與原百安村也有3公里,前不著村後不著店。政府本來打算在那兒建一個新村落—-新移民點,只是移民點除了移民修的「洋房」,以及從百安村購買的每人幾分田地外,山上的一草一木、溝裏淌下來的一滴水都是屬於原百安人。

場平未動工前一兩年,縣、鄉某些官員幹部早已在那兒與當地農戶承包土地,「搶種搶栽搶插」,移民沒搬遷,他們早就把果園補償款領走。本來打算把渡口屯200戶移民遷往百安移民點,最後只有不到三分之一即六十戶移民遷到此地,100多戶移民到20公里外的幼平鄉政府住地與當地農戶購買地皮建房,每平方米200~250元不等,有一些直接到樂業縣城買房,還有少數移民至今還沒有落腳點,還在附近山上搭棚子居住。

不搬到百安移民點就只能作為分散安置移民,基礎設施費每人只給6280元,不過領取基礎設施費之前,還要先交鄉土管所「罰款」每平方米30元,每一家人3000多元,為何鄉土管所要罰這筆錢,移民們只知道罰款,不知具體緣由。那是一塊肥肉,誰都想割一點。

渡口村百寒屯情況與渡口屯一樣,全屯100戶,500多口人,原住地有一處很好的場址,政府說「投資大,山體容易滑坡」,不在那兒建場平。百寒移民、渡口移民到百安去阻止開挖場平時,政府說:「你們不住有人要住」。

樂業縣田地、荒山林地等補償款大多數移民點還沒有兌現,有些移民貸款建房,有些移民買了地皮但沒有錢建房,少數移民連地皮都沒有買到。百寒屯與渡口屯的場平都在百安,原計劃百寒屯85戶移民到百安,至今只有一戶殘疾老人和他的兒子一家兩口在那兒建房。50多戶到幼平買地皮,已買到地皮的也只有一半左右建房,被攆到山坡上已經有三年,有20多戶還住在江邊臨時居住地,沒有落實去處。

百安場平原計劃是渡口屯、百寒屯、百朗屯三個屯的移民點,準備安置300多戶移民,拆房搬遷三年,已在那兒建房的只有幾十戶,該場平與田林縣板幹場平一個樣,移民不願搬遷,場平建設費用被浪費掉了。

不顧移民的需要,不顧移民的意願,無視移民們的想法,指東以為他們一定朝東,指西以為他們一定朝西。不過要不是這種「決策失誤」,國民財富又怎樣轉進個人的腰包呢?

蔗香鄉:移民基礎設施補償費農村移民人均7~8千元,集鎮15000元左右,移民基礎設施大多由政府包幹使用。如果只考慮投資,場址應選在公路邊、在平壩子,並且越集中投資的人均值就越少,能節省下來的就越多,就像飯桌上的辣椒水,一個人要一個辣椒水,五個人也只是要一個辣椒水。而對於移民,他們還有一些剩餘資源可以開發,還有一些田地可以謀生,在江邊河邊搞水產養殖也方便,他們想盡可能後靠,為了這一代,也為了下一代,即使挖山開石也值得。

一個考慮現在的投資,考慮某些個人的利益;一個考慮未來的發展,考慮子孫後代的幸福。雙方因此會產生摩擦、產生衝突,最後的結局大多都是移民們落敗。

望謨蔗香鄉集鎮新場址的選擇倒是沒有摩擦,沒有衝突,不管哪一方都只有唯一選擇,就是在原集鎮不遠處的斜坡上開挖場平。對新場址的選定,大家相安無事。

龍灘水電工程用現代化設備建設,進度太快,沒多久就要下閘蓄水,沒多久水就要淹沒,不知是建設資金還沒到位還是各縣政府太拖遝,茅廁還沒挖呢,要是再不流點「血」不撥點款去安撫一下就進場開工,土地所有者—-蔗香村一千多村民肯定會去阻攔,可能會出大事。縣府撥250萬元給蔗香村,「你們自己去處理,只要不來干涉我們施工就行」。後面發生的事前已有敍述。

蔗香鄉場址選定雙方都沒有異議,40公里(陸路)外的樂業縣雅長鄉丁書集鎮移民點也沒有異議,但是建設過程及其不同,因為政府不想拿錢,不想流「血」,就只有動用員警,結果村民真的流血。@(待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紅水河在呻吟》記錄的是紅水河——珠江水系主幹流沿岸農民的一些現狀,正如戰爭是49年前中國的特徵,階級鬥爭是毛時代的特徵,計劃生育是鄧、江時代的特徵,《呻吟》也許算是我們時代的一個特徵吧。
  • 《紅水河在呻吟》不是小說,不是文學,也很少評論,她只是一堆堆材料,是紅水河及南、北盤江流域農民生活的一些片段,是二十世紀末二十一世紀初這一帶農民的某些歷史記錄;從某一角度,她即是當代中國農民的一些生活現狀,興許也是當代中國農村的縮影。
  • 紅水河從貴州、雲南交界處的黃泥河口即天生橋一級水電站至下游廣西桂平大藤峽,全長1100多公里,流域面積19萬平方公里,水位從天生橋一級785米至大藤峽23米,水位落差達762米。
  • 貴州冊亨巧馬林場砍掉巧馬鎮數萬畝松林,幾乎來不及栽樹就解體,留下來的只有原林場總部的一處圩集,也還有某些人利用「巧馬林場」牌子在做一些與當地農民爭搶土地的不光彩的「事業」。
  • 希望中央政府把該地區劃為國家桫欏自然保護區或是桫欏國家公園。
  • 淹沒搬遷人口5,000人(壩高只有約40米),包括廣西隆林、貴州安龍、冊亨。因為淹沒面積小,搬遷人口少,我並沒有把平班電站移民狀況作為重點瞭解對象。
  • 地球是由無數的大塊小塊連接而成,其中的一些小塊是屬於居住在其上的某個小集體或個人,那些個人或集體抑或他們的祖先居住在那兒已有數十年、上百年甚至上千年。
  • 征地補償是所有補償中最大的一項,與距大壩遠近及人口密度有關,如前所述,既淹田又淹地的雙淹戶移民補償總額差距不大。
  • 99年底國家電力公司中南勘測設計研究院----簡稱中南院對整個龍灘庫區實物指標進行調查後,2000年廣、貴兩省區相繼發佈「停建令」--
  • 龍灘庫區90%是農村移民,搬遷時絕大部分是後靠。農村與城市的主要區別之一是流動人口,城市有大量流動人口,流動人口幾乎租住房屋,租房是城市的一大特徵,而農村根本就沒有租房現象,沒有人租,也沒有房子可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