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八大名醫教排毒:河川與土壤的汙染

歐忠儒博士

人氣: 58
【字號】    
   標籤: tags:

美國媒體曾爆出驚人消息,稱眾多美國學生正面臨「毒水」的殘害。因為全美數千所中小學校的飲用水含有超過安全標準的鉛、殺蟲劑和其他幾十種有毒物質。

美聯社記者調查,在美國50個州的公私立中小學校中,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水汙染現象。問題最嚴重的是自己鑽井取水的學校。

據悉,在加州的農業區,部分學校的水井被鄰近農田的殺蟲劑汙染,導致當地學生只好每天自帶瓶裝水上學。

其實受汙染的不僅是那些自己鑽井取水的學校,不少從城市公共供水系統取水的中小學校也面臨同樣問題,特別是那些校舍老舊的學校。

因為早期的自來水管都使用了含鉛成分的材料,對水質產生了長期影響。每次在假期結束後,從這些被關閉數月的水管裡流出的飲用水,鉛含量都明顯增高。

雖然鉛、殺蟲劑這些毒素在住宅、辦公室和商店用水裡也多多少少會存在,但對中小學生來說危害更大,因為他們的器官尚未發育完整,汙染對其智力學習發展會有干擾性影響。

另外,台灣赫赫有名的烏腳病事件,發生在1950年代末期,以八掌溪下游南北岸的嘉義縣布袋鎮、義竹鄉及台南縣學甲鎮、北門鄉等4個濱海鄉鎮發生多起烏腳病的病例。

這是因為患者的末梢血管阻塞,導致雙足發黑而得名。烏腳病很早就確定和飲用深井水有關,隨著自來水普及後,病患已大幅減少。

西南沿海的深井水中含有高量砷,因此被懷疑是致病主因;據臨床研究、文獻報告、病理組織、流行病學、動物實驗,以及生物統計學顯示,可能與井水中的砷(arsenic,As)、螢光物質(fluorescentcompounds, humic acid,HA),土壤中的腐值酸(humic acid)、麥角生物鹼,或其他營養遺傳基因等生態循環有關聯。

1996年時,宜蘭縣頭城鎮、五結鄉沿海也發現地下井水含砷量過高,且出現二十多例疑似烏腳病的病人。

另外,中國大陸、菲律賓、蒙古、羅馬尼亞、智利、阿根廷、墨西哥等地工業汙染河川,居民改飲含砷井水後,亦產生烏腳病類似案例。


(圖 : 博思智庫提供)

土壤的重金屬汙染也是很嚴重的問題。過去數十年,台灣的工業化雖然帶動了經濟的成長,卻也付出了極大的環境代價。

過去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桃園縣觀音鄉大潭村及蘆竹鄉中福村的鎘米事件。這兩個案例都是因為工廠不當排放含鉛及鎘的廢水,造成下游約110公頃的農田受汙染。

這些重金屬汙染不但會危害農作物的生長,也讓稻米累積了過量的重金屬。是下游或支流,溪水本身以及底部的泥土都有嚴重的重金屬汙染,包括銅、鋅、鉛、鎳及鎘等等。

從二仁溪下游地區土壤中所萃取出來的銅、鋅及鉛的含量,比外圍未受到汙染的土壤高出20~40倍。

1986~1987年間,高雄縣茄萣鄉沿海的養殖業所發生的綠牡蠣死亡事件,就是來自二仁溪沿岸工廠所排放的廢水,與台南市灣裡地區的廢五金酸洗廢水裡的銅汙染。1999年爆發的高雄大寮鄉的廢土汙染與宜蘭毒鴨,都是相關類似的不幸事件。


(圖 : 博思智庫提供)

戴奧辛的女剋星

案例:二十多年前,中石化台南安順廠發生戴奧辛汙染事件,居民生命受威脅;現在一位高中女生已經找到戴奧辛的「天然剋星」。

據報導,一種稱為門多薩假單胞菌的微生物,可以分解「世紀之毒」戴奧辛,解決土地受到劇毒汙染的問題;這項突破性的發現,是來自國立高雄師大附中二年級學生李雅廷的突破性研究。

李雅廷參加科展時,發想用蚯蚓復育被戴奧辛汙染的土地,結果蚯蚓在重金屬汙染的土壤中,只活兩天就全部死亡,且被細菌分解。

這次研究雖然失敗,卻激發她進一步找出分解蚯蚓的是哪種細菌,於是她請求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分離菌株,並透過高雄正修科技大學超微量中心提供精密儀器分析,共同攜手找到可分解戴奧辛的門多薩假單胞菌。

研究團隊發現,原來門多薩假單胞菌會製造可分解戴奧辛化合物的酵素,這種細菌2週內可將戴奧辛濃度降低六成。因此,只要利用現地土壤培養出這種細菌的菌種,就可發揮土地淨化的作用。

李雅廷致力於生物分解戴奧辛的研究中,獲得重要發現,小小年紀卻有努力不懈的科學驗證精神,終於促成中山大學和正修科技大學的跨領域合作,共同為對抗戴奧辛找到新契機。


(圖 : 博思智庫提供)

最近幾年來,國內兒童的自閉症的比例越來越高,於是有些專家學者開始懷疑,是不是因為兒童注射的疫苗當中所含有抗菌用的硫柳汞(Thimorsal)化合物,而導致兒童體內蓄積過多的汞,造成神經的傷害所致。

在疫苗中使用的硫柳汞,大約從1930年代起就開始用於醫藥上,作為防腐劑與抗菌劑使用。

目前常用的疫苗當中,含有硫柳汞的包括部分廠牌的白喉、百日咳、破傷風三合一疫苗(DTP),以及B型肝炎疫苗、嗜血桿菌疫苗、流感疫苗等等。

雖然理論上比較不會堆積在體內,不過會不會出現汞中毒跟汞在體內累積的量有關,也跟年齡與體重有關。

嬰幼兒年紀小、體重輕,神經系統處於發育階段,加上這個階段又是接受最多疫苗施打的時間,因此硫柳汞對嬰幼兒的健康是否有不良的影響,確實令人擔心,也是大眾爭論不休的議題。

目前,大部分的歐美現代化國家等都明令禁止兒童疫苗含汞,因為愈來愈多的證據懷疑,疫苗中的汞和自閉症或神經系統發展異常有關。


(圖 : 博思智庫提供)

以美國為例,在1980年代,自閉症發生率是每1萬名兒童中有1~2人;到了2006年,則是每175名兒童就有1人得病。

因此,「美國自閉症協會」便強烈呼籲,含汞疫苗就是導致他們小孩自閉症的原因。2005年7月,他們在華盛頓發動「事實的力量」抗議活動,認為美國政府對於疫苗的態度過於軟弱。

然而從嚴謹的科學實驗證據來看,仍然無法下最後定論。不過,2006年3月,在《美國內外科期刊》(The Journal ofAmerican Physicians and Surgeons )發表的文獻,基因與疫苗學家吉爾(David Gier)博士指出,美國幼兒疫苗自從移除硫柳汞後,神經發展異常疾病有下降的趨勢。


(圖 : 博思智庫提供)

台灣的嬰幼兒在1歲前,會因施打疫苗累積暴露於汞75~112.5微克(mcg);2歲前,因施打疫苗累積暴露於汞175~225微克。

台北榮總毒物科主治醫師吳明玲在一場訪談中曾表示,台灣民眾由於飲食習慣的關係,體內的含汞量原本就已經是歐美人的數倍。

在這樣的情況下,實在不能輕易說含硫柳汞的疫苗對民眾,尤其是幼兒或孕婦無害。

這在國內形成一個敏感的話題,因為事關各種傳染性疾病防疫的效果,被譽為「台灣疫苗之父」的台大醫院小兒科教授李慶雲就說,「汞的確是不好的東西,但我不喜歡談這件事情」,擔心「疫苗含汞」的問題會降低家長接種意願。@(待續)

摘編自 《自己是最好的解毒醫生:八大名醫教排毒》 博思智庫 提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