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世代 父母心」 講座強調子女心理健康

人氣 3

【大紀元10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周行多倫多報導)主題為「條條大路,成功之道」的「E世代‧父母心」家長研討會10月16日在多倫多北約克Earl Haig 中學舉行。多名專家及教育界人士向家長及青少年介紹如何在注重心理健康的同時,讓中學生能選好走向成功的路。

這次由多倫多教育局贊助,「燃動青年」(Across U-hub)舉辦的研討會吸引了約250名參與者,據研討會協調者之一Kitty說,研討會已經滿員,還有50多義工參與。

多倫多教育局學術副總監Donna Quan在致開幕詞時表示,教育局在很小心地以更廣的標準來定義學生的成功,強調學生在身體、思想及精神方面同時得到發展。培養學生的智商(IQ)固然重要,但情商(EQ)的發展更重要。情商在工作表現中的比重占58%。

Quan說,她知道很多華裔家長認為上大學是成功的鑰匙。但學校注意到東亞裔學生中的抑鬱及自閉症有增加的跡象,有些是因為有很大的壓力,要在成績上成為前10名學生而造成的。

多倫多教育局教育研究統籌邱綺雯說,多倫多教育局所做的一項家長調查顯示,10個華人家長中有9個半說要子女讀大學。那5%不挑大學的家長,「我相信很多人會說,這是不負責任的家長。」

很多華人家長用很多金錢、時間,種種高壓政策,使子女儘量拿最高的分數,上最好的大學,讀最好的學科。邱綺雯說,作為研究工作者,她知道在背後有很多年輕人坎坷、悲傷的故事。不少人患上抑鬱症、焦慮症,甚至產生自殺的傾向。

她期望父母能鼓勵及帶動子女,找到他們各自的興趣及天份,找到通向將來成功的路。

大學不保證有工作 還有其它成功路

研討會除主題演講外,還有8個工作坊,由專家與聽眾分享如何引導及協助子女計劃未來的經驗。探討上大學、大專,以及其它可選的成功道路。

正在安省健康及長期護理廳做見習建築師的盧芷淇的親身經歷,顯示讀完大學也不能保證有工作,而發現及發展個人的興趣能獲得成功,而且更能喜歡自己的工作。

盧芷淇原來在大學讀醫葯科學(Medical Science),畢業時因經濟不景找不到本行工作,去做了記者。其間發現自己對建築設計及城市規劃感興趣,就去讀了建築碩士。學位論文是關於安省的醫療服務圖譜,如何利用建築設計去加以改善,以及提高醫療的質量。

「因為這份畢業論文,令我可以做現在這份工作。」 盧芷淇說。

在Skills Canada工作的Devon Turcotte 大學畢業後去學院讀了一年環境評估專業,工作1年後發現不喜歡,再去學院讀社團通訊(Corporate Communication),找到了現在這份工作。

Turcotte說,她的表弟去學了焊接技工。現在才25歲,房子的按揭已經全部付清。有時間到處去玩,有時間去生兒育女。

華人家長Mandy的兒子在讀12年級,數學成績差,只能讀文科。但她認為文科不易找工作,挺擔心。

聽了這些經驗分享後。Mandy表示,感覺思路開闊了。她不打算用自己從前的觀念強加給兒子,兒子的將來應該有很多選擇。

相關新聞
安省中華總會館慎終追遠 清明祭祀先僑
消除種族歧視國際日 TECO分享台灣文化
香港救生艇計劃永居申請人赴渥太華請願
加拿大日全食路徑上 聚集百萬人觀看奇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