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水河在呻吟(62)龍灘水電站

韋登忠等
font print 人氣: 11
【字號】    
   標籤: tags:

七、紅水河四級水電站——龍灘水電站

6、場平

(3)樂業(望謨)

雅長鄉:

雅長鄉新集鎮──丁書移民點距老集鎮約3公里,丁書屬百康村巴扛屯和偉蘭屯土地,位於百康小學往上約200米處。2004年我去瞭解雅長林場時曾到過此地。

有一大塊較為平緩的壩子,不止一兩百畝,邊上的山不高,有些地方是稀疏的灌木林,有些地方是草坡,偉蘭屯那邊有一些旱地。我去時是黃曆二、三月份,灌木林、草叢枯黃,沒有多少生機,是建設集鎮的好地方。儘管那時以前的幾年就已確定丁書是將來雅長集鎮的新場址,百康村巴扛屯、偉蘭屯卻沒有人去搞開發,他們比望謨蔗香村的那幾戶要憨笨得多,不會找機會賺錢,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啊!

丁書集鎮移民點面積約350畝,還有5.5畝水田。2006年初,鄉移民站、縣移民局、縣土管局等拿來一張「同意征地協議」讓巴扛屯、偉蘭屯組幹部簽字,協議上面沒有具體面積,沒有補償價格,簽字後又沒有留下副本給村組。屬於個人補償部分有羅安連、陸記剛兩戶5.5畝水田,王豐任、王亞令、蒙亞提、蒙亞古四戶的房屋、曬坪等等。個人部分有協定,村民也得到副本,只是在開工好幾個月後即2006年5月才讓村民簽字。協議裏說明各種實物指標與庫區淹沒實物指標補償價格同等,暫時先按1999年審定本規定價格進行補償,如有新價格出臺,再按新價格補足差額部分。

簽協議搬遷(一個月後新價格出臺)至今已有三年多,羅安連、陸記剛、蒙亞古等無數次到縣、鄉政府及移民部門問田地及房屋補償差價,每一次不是領導不在就是「你們那筆補償款還沒有批下來」。

對庫區移民淹房屋不淹田地比淹田地不淹房屋好得多,他們可以把房屋補償用來建新房,田地仍在,未來生活不用發愁;而淹地不淹房則舊房不能改造,田地又被淹,無論是吃還是住,未來的日子都很艱難。而偉蘭屯羅、陸、蒙、王等幾戶差不多顛倒過來。羅、陸兩戶被淹水田,他們本沒有奢望舊房換新屋,還有一些旱地,舊房仍在,至少吃、住沒多大問題;蒙、王等四戶田地沒被徵用,生活沒問題,可是他們的那一點點房屋補償修不了新房。除了蒙亞古一家,另外三戶都是土牆瓦屋,面積也沒有超過100平方米,他們又不能享受「不足7,000補7,000」的政策;差價至今「沒有批下來」,每人6,300元的基礎設施費直到2008年初才補發。

五年前為了雅長林場與當地農民持續近半個世紀的糾紛,我曾到百康村幾乎沒一個屯(組),包括與邏沙鄉交界的新寨屯。後來因為龍灘庫區移民我又去了幾次。我總覺得百康村近十個屯的村民們土牆木瓦房屋太平常,所占的比例比紅水河沿岸任何一個村莊都大,那時我沒深思,直到蒙亞古等幾戶領取房屋補償款時才醒悟。

百康村是號稱有百萬畝土地的廣西壯族自治區雅長林場的發祥地,1954年幾個伐木工人在偉蘭屯搭棚子開始砍伐,那是雅長林場的雛形。除了水田,所有的土地、荒地、山林甚至屋基都被認為是雅長林場的土地,雅長林場也把早幾百年就居住在那兒的壯族同胞們稱為「林區內的農戶」。村民們除了種田,所有的山林、荒地都不可能開發。因為開荒砍樹,有數十位村民被關進監獄(雅長林場一節有敍述)。多少年來只有種田,沒有其他經濟收入,怪不得到了二十一世紀還有那麼多的土牆瓦房。

蒙亞古家是90㎡磚木,289元/㎡(調概後352元/㎡),補償26,000元;其他三戶都是土瓦結構,王豐任家80㎡,王亞令家60㎡,蒙亞提家70㎡,補償單價168元/㎡(調概後223元/㎡),每戶房屋補償費只有一萬多,即使再補差價,也只有不到兩萬。庫區移民建房時把積蓄、把土補安置費等押上,他們能貸款,大多數人可以建房,而偉蘭屯這四戶「准移民」沒有土補費抵押,生活在林區內百康村大多數村民沒有積蓄,三年來,他們四戶仍住在溝邊搭的臨時棚子裏,即使再過兩三年,也很難建起新房。與他們老屋基──丁書移民點的那些小洋房相比,一個天上,一個人間。

百康橋頭有8戶龍灘庫區淹田地淹房屋的雙淹戶移民,他們得了搬遷費,零星果木及房屋補償,他們不願搬到丁書場平,本希望政府能發給他們人均6300元的分散安置基礎設施費,這樣再東挪西借一點,大家便可以建房,可是政府不給基礎設施費,房屋補償又沒有及時兌現,等到2008年3月,那時物價高漲,政府就答應給他們基礎設施費,這時他們不敢要,此時每人6,300元遠遠不夠他們打屋基、拉電、引水。

丁書集鎮場平還有近十戶宅基地,百康巴維屯、巴將屯有幾戶移民索性搬到那兒搭棚居住,準備在那兒建房,鄉政府就組織機關幹部及派出所強行把他們的棚子拆掉,不讓他們在那兒居住。「原來你們不要,現在後悔來不及嘍」!

2009年6月底,8戶移民只有兩戶已建好房子,有一戶開始建房,一戶把大貨車賣掉,僅僅是開挖屋基就花了上萬元,不敢再建,停工。另外王永松、王濤、吳春華、吳丘四戶還不知是朝東是往西。

雅長鄉新集鎮──丁書移民點地勢平緩,距江邊不遠,百康河上游有一座水庫,水源充足。整個上百萬畝的雅長林場也只有百康水庫附近的森林沒有被砍伐,森林保護水庫,更確切地說是有了百康水庫,那一片林子才不被林場砍伐。丁書是一個理想場平,可是百康村巴扛屯、偉蘭屯卻有說不出的苦。

雅長中學原選址在樂業–望謨公路百康新大橋處,徵用巴將屯水田13畝,開始說每畝補償一萬多,後來組長說水田只能按荒山給予補償。開挖了一段時間,學校場址又搬到大橋上方約100m處偉蘭屯土地上重新開挖。巴將屯十幾畝水田已經被破壞,一分補償沒給;偉蘭屯三、四十畝都是耕地,政府只給青苗費,好幾十萬土地補償一分沒給;另外修到碼頭的公路占地,從鄉政府修到樂–望公路占地,從鄉政府修到學校的公路占地等等也沒有給補償。最大的一項是鄉政府及集鎮所在地丁書場平共350多畝,不知將來是以陡坡地還是以灌木林抑或荒山草地補償?幾項補償總和一百多萬,因為政府說:「那些土地是林場的」,因此將來給不給補償還是一回事,即使天上掉下餡餅要給補償也會拖到猴年馬月。

縣鄉政府在為後靠移民建場平時大多只支付附著物補償費,即青苗費,「用你們的土地幫你們建房子,還要什麼征地補償費嘛」。不給場平征地費就相當於原來的屋基沒有淹沒補償,整個庫區許多地方都如此。

望謨蔗香鄉集鎮場址就在蔗香村土地上,人均1,800元的集鎮征地費,蔗香鄉集鎮安置約2000人,征地補償360萬元,只有幾個月電站就要下閘蓄水,火燒眉毛,規劃面積本來只有238畝,補償面積有305畝,又有「搶種搶栽搶插」,那時就是一片混亂,縣府無奈只好撥250萬元征地補償費給蔗香村,幸好還剩下110萬,「10塊給了他們7塊,心疼啊!沒辦法,剩下這一點也足夠了」。

樂業雅長鄉集鎮安置移民除了原鄉政府住地尾溝村,還有三寨、馬日塘等村屯,包括鄉政府各機關,安置移民不下3000人,集鎮移民征地費1800元/人,共540萬元。丁書場平原土地所有者屬百康村巴扛屯、偉蘭屯,場平移民全都來自三寨、馬日塘、尾溝及鄉政府機關,幾乎沒有一個百康村村民能在那兒居住。百康村村民並不知道集鎮安置移民征地費有多少,他們只知道領到手的征地費用有兩戶水田、四戶房屋搬遷及一些青苗補償,總共也就二十來萬,500多萬的征地費,三年多來,兌現補償給百康村村民已經有二十分之一,夠大方了!望謨蔗香鄉集鎮花了十分之七的征地費撥給村民;而樂業雅長鄉集鎮本來應該花約五分之一,後來給了二十分之一都嫌多,「人心不足蛇吞象」啊!

按照《宣傳提綱》,集鎮征地費1,800元/人,市政基礎設施13,500元/人,外部水源工程2,400元/人,即17,700元/人,整個雅長丁書集鎮3,000移民,基礎設施共5,310萬元;即使把農村移民作為集中安置處理,每人基礎設施費4,500元而非13,500元,約2,500農村移民,減掉每人9,000元,也還有3,060萬元。龍灘庫區的「場平」也即「三通一平」--水通、電通、路通、場地平整;場址征地費只給二十多萬,可以忽略不計;百康水庫距場平約10公里,水源工程2400×3,000=720萬元,綽綽有餘;電通和路通花不了多少;丁書場址本來地形平緩,推平場平耗資不大,無論該場平投資補償是5,000萬還是3,000萬,樂業雅長鄉丁書集鎮場平都是最划算的移民安置大工程。

3,000移民基礎設施補償不管是5.000萬還是3.000萬,占了別人300多畝土地,只要100多萬的征地補償都不給,估計這不是縣府或鄉府某個領導能決定,應該是一個集體的決策,「不給他們,即使要給,以後再說」。沒有得到上百萬的征地費,百康村民並沒有忍氣吞聲,2006年8月,百康等地的男人們到樂業縣城靜坐,婦女們到丁書場址去阻攔施工,幾天後從樂業等地來了各部門及公安武警200多人,手執盾牌、橡膠棍等前來驅趕靜坐的婦女們,有十多位婦女被打傷,她(他)們被打怕了(「衝突」一節有敍述)!@(待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紅水河在呻吟》記錄的是紅水河——珠江水系主幹流沿岸農民的一些現狀,正如戰爭是49年前中國的特徵,階級鬥爭是毛時代的特徵,計劃生育是鄧、江時代的特徵,《呻吟》也許算是我們時代的一個特徵吧。
  • 《紅水河在呻吟》不是小說,不是文學,也很少評論,她只是一堆堆材料,是紅水河及南、北盤江流域農民生活的一些片段,是二十世紀末二十一世紀初這一帶農民的某些歷史記錄;從某一角度,她即是當代中國農民的一些生活現狀,興許也是當代中國農村的縮影。
  • 紅水河從貴州、雲南交界處的黃泥河口即天生橋一級水電站至下游廣西桂平大藤峽,全長1100多公里,流域面積19萬平方公里,水位從天生橋一級785米至大藤峽23米,水位落差達762米。
  • 貴州冊亨巧馬林場砍掉巧馬鎮數萬畝松林,幾乎來不及栽樹就解體,留下來的只有原林場總部的一處圩集,也還有某些人利用「巧馬林場」牌子在做一些與當地農民爭搶土地的不光彩的「事業」。
  • 希望中央政府把該地區劃為國家桫欏自然保護區或是桫欏國家公園。
  • 99年底國家電力公司中南勘測設計研究院----簡稱中南院對整個龍灘庫區實物指標進行調查後,2000年廣、貴兩省區相繼發佈「停建令」--
  • 龍灘庫區90%是農村移民,搬遷時絕大部分是後靠。農村與城市的主要區別之一是流動人口,城市有大量流動人口,流動人口幾乎租住房屋,租房是城市的一大特徵,而農村根本就沒有租房現象,沒有人租,也沒有房子可租。
  • 實物指標和單價是移民補償的主要依據。上世紀93、94年就開始搬遷的天生橋一、二級水電站庫區移民在97年底前還不知道他們的田、地淹沒面積,也不知道補償單價。
  • 承包商把場平建「好」,政府驗收時把皮尺一拉,原土鬆土都是場平,原土鬆土都是面積,承包商到別處找工程去了,移民們就把那塊場平劃成小塊,然後抽籤,誰抽到原土層誰抽到鬆土層,都是神的旨意,偶爾也有人的意志代替神的意志。
  • 龍灘庫區各項實物指標調概後淹沒補償價格2006年6月發放到移民手中----《宣傳提綱》,2006年9月整個庫區大搬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