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水河在呻吟(66)龍灘水電站

韋登忠等
font print 人氣: 27
【字號】    
   標籤: tags:

七、紅水河四級水電站——龍灘水電站

6、場平

(5)田 林

那掌坡場平:

有了板幹–益來公路,百樂街–八洞益來大橋的沿江公路很難恢復,即使恢復,百樂–益來、百樂–板幹也只是鄉村路或移民路而不會是柏油路,百樂街移民的酸楚還遠不止這些。

為了能利用周邊剩餘土地、荒地資源,為了方便水上養殖,百樂街移民曾到板幹臭馬坪移民點阻止施工,以至於後來發生一連串衝突(後有敍述)。2006年龍灘電站下閘蓄水後一個多月,縣府才開始到群眾選定的那掌坡開挖場平,一年多後即2008年初,場平「完工」,移民開始建房。

百樂街後靠移民370戶,1,630人。據《宣傳提綱》,集鎮征地補償費每人1,800元,基礎設施補償費每人4,500元,外部水源工程每人2,400元,文教衛每人500元,村莊廣播電視每人100元,搬遷道路修建費每人400元,六項總計每人9,700元,也即百樂街移民補償投資有1,600萬元(還未包括集市補償及小學校補償)。1,600萬元補償投資應該使那掌坡移民點達到「三通一平」即水通、電通、路通、場地平整。那掌坡百樂街移民點開工已經有近三年,移民開始建房也有一年半,百樂街那掌坡「三通一平」沒有任何一項能讓人感到稍許安慰。

1 :那掌坡場平外部水源工程補償投資應有391萬元。從板幹至那掌坡8公里引水工程用的是塑膠管,河水沒有經過任何過濾淨化,管道又時常堵塞,堵了修,修了堵,「沒有哪一次連續通水有三天以上」。移民飲用、建房用水都是用車到江邊拉水。

2008~2009年,370戶移民幾乎在同一時間建房,曾有那麼很長一段時間,有拉水飲用,有拉水拌泥漿,有摩托車拉水,有小四輪車拉水,那條狹窄、坑坑窪窪的移民路人來人往,車來車往,場面頗為壯觀,煞是熱鬧。縣移民局「實在看不下去」,他們不去修水管,而是買一台抽水機,請兩個村民管理,一年也不給管理費。

「2007年,2008年,江水上漲時,岸邊的樹葉、雜草腐爛,江水就是污水,根本就不是人喝的水」。百樂街移民都是農民,有幾戶能一年四季買得起桶裝礦泉水?水源工程補償391萬元,如果不是躺在政府保險櫃裏,而是撥給百樂移民自己引水,他們不只是拉8公里,而是拉80公里,他們不是引用未經過濾淨化處理的板幹河水,而是源源不斷的井水、溝水、礦泉水。

2 :2000年農網改造,紅水河沿岸廣西、貴州農村絕大多數村寨已通電,只有一些偏僻小村子沒有高壓,買小型發電機利用溝水發電。百樂是集鎮,幾乎家家有電視,戶戶有冰箱,到了晚上,即使不是燈火通明,不管是正月初一還是月底三十,走到哪一個角落都不用打手電筒。搬到那掌坡,「街上」的電線東拉西扯,不僅如此,有時這一半有電,那一半就沒電,到了晚上,有一半多移民戶點蠟燭比電燈還亮,還能開什麼電視冰箱電磁爐。

龍灘水電站淹沒他們家園是為了發電,,沒有淹之前他們點電燈,淹沒以後他們點蠟燭。

3 :百樂至八洞的公路已淹沒,百樂至板幹新移民點公路原是一條沙石路。移民建房拉磚拉水泥,又缺少維護,路面凸凹不平,涵洞被堵,車子不過路而過溝,該沙石路已淪為移民路。雨天車子很容易打滑,晴天車輪揚起的灰塵比沙塵暴還讓人恐怖。路邊的灌木叢不是綠色而是泥黃色,大車過後,騎摩托、搭馬仔(小三輪車)及路邊行人,半天不敢吸氣,全身上下甚至連鼻孔、耳蝸都全積滿泥灰。

板幹河流到百樂就是百樂河,百樂河入江處有一峽溝,百樂大橋建於此。上游的板幹跨河大橋有100米長,而下游的百樂峽溝最高水位只有20多米寬。老百樂街集鎮原有一座大橋,橋面寬6米,而新百樂大橋設計橋面寬度只有4.5米。新橋已經修了兩年多,換了四個老闆,枯水季節電站開閘放水發電,水位下降,可以看到兩根水泥柱,到了漲水季節,水位上升,水泥柱子也就沒了蹤影。過年前到黃曆5月份枯水季節,老闆都還未現身,看來等到2010年初才有希望吧。

縣府「考慮」到移民來往方便,斷斷續續用了半年時間花近150萬元在距橋柱約10米處架起一座鋼架橋,2008年鋼架橋使用一個多月又被上漲的水位淹沒。移民們總是憤憤不平,殊不知他們走在其上不是鋼架橋而是金橋銀橋,150萬元用了一個月,政府為了他們過河方便,每天過河開銷達3萬元,一個人踩一步幾十元 ,跨一步幾百元,過一輛車上千元。移民局再也架不起金橋銀橋,又買了一艘拖船,免費讓移民過河。

百樂街趕集日有江南、北兩岸廣西、貴州各村寨數十艘船停靠,三年還沒有建碼頭,人下船不得不陷進稀泥裏,車子下了拖船,不是用前車牽後車,就是要有人在車輪下不停地塞石塊。2009年5月初,老黃打來電話說:「這段時間可以從鋼架橋上過」。要不了幾個星期,中國西南部雨季到來,鋼架橋又要消失。

4 場平:百樂街移民拆房搬遷住在臨時住房裏一年多,場平才「竣工」。2008年他們開始建房時,「竣工」的場平水不順通,他們抽水拉水;電不足,他們點蠟燭;路不通,他們用人推車,用車拉車。444元∕㎡磚混房屋補償能讓他們修半個多平方,二次搬遷、物價上漲……這是一筆巨大損失,不過這樣的損失或許能通過以後的勤勞,靠將來的運氣等等得到一些彌補,然而,有一些損失是萬劫不復,蒼天無奈!

集中安置移民其基礎設施補償費都由縣府及移民局管理使用,建場平時縣府及移民局是投資方。對於移民,一處移民點建成一個大坪子最好不過;對於投資方,坪子越大,開挖土石方量越大,同樣的面積,梯級越多,土石方量越小,投資越小。

樂業縣雅長鄉雅庭村下雅庭有一段時期曾有過圩集,他們希望把場平建成一層或兩層,萬一以後有小集市,大家都方便。下雅庭800多人口,200人外遷,600多人後靠。場平共9個臺階。任何時期,都沒有希望有人會上一層一層的臺階又下一級一級的梯坎在趕集。

百樂街原來是集鎮,又是鄉政府住地,本打算讓370戶百樂街移民搬到板幹建新集鎮,因群眾抗議而不得不在那掌坡建場平。場平設計18級臺階,村民們抗議無效。場平建成,大部分移民已開始或已建好房屋,有人說臺階有24級,有人說臺階有28級,我從頭數到尾,因為有些臺階界線模糊,無論怎樣「那掌坡場平的臺階絕不會超過三十一、二級」。

百樂街小學在最頂上第一級,教育局為了讓百樂街及其附近的孩子們到板幹新場平小學就讀,不給小學校修宿舍,不給修食堂,不給修籃球場。小學往下是水泥斜坡,大約有兩、三百米長,兩邊的移民房屋一字排開,也有一些延伸到背後,沒有哪一家的門面即對著「街道」的一面有平地,有些地段坡度有三、四十度。要不是「新百樂街」鋪上水泥板,就是典型的移民路;因為有了水泥板,「新百樂街」就是一條導流渠。一旦下雨,小學處涓涓細流,越往下滾雪球,到最底一層將是洪水滔天,每一場大雨過後,「街道」都將被洗涮得如鏡子般明亮。

原來是鄉集市的百樂街淪為村集市,現在、將來到這裏來趕集的就只有農民,尤其是江對面的貴州農民。從江邊到「街上」已爬得氣喘吁吁,到了「街上」還要爬上爬下,一不留神還要翻跟鬥。「你們不聽話,讓你們幾世翻不了身」。「百樂」已不是原來的「百家之樂」,而是百家之哀、百世之哀。「百樂街」的規劃設計、「百樂街」的建設結局,她是一件藝術品,是數百年甚至上千年後的文物,是另一個「抗戰時期貴州晴隆二十四道拐」,她將流芳百世!@(待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紅水河在呻吟》記錄的是紅水河——珠江水系主幹流沿岸農民的一些現狀,正如戰爭是49年前中國的特徵,階級鬥爭是毛時代的特徵,計劃生育是鄧、江時代的特徵,《呻吟》也許算是我們時代的一個特徵吧。
  • 《紅水河在呻吟》不是小說,不是文學,也很少評論,她只是一堆堆材料,是紅水河及南、北盤江流域農民生活的一些片段,是二十世紀末二十一世紀初這一帶農民的某些歷史記錄;從某一角度,她即是當代中國農民的一些生活現狀,興許也是當代中國農村的縮影。
  • 紅水河從貴州、雲南交界處的黃泥河口即天生橋一級水電站至下游廣西桂平大藤峽,全長1100多公里,流域面積19萬平方公里,水位從天生橋一級785米至大藤峽23米,水位落差達762米。
  • 貴州冊亨巧馬林場砍掉巧馬鎮數萬畝松林,幾乎來不及栽樹就解體,留下來的只有原林場總部的一處圩集,也還有某些人利用「巧馬林場」牌子在做一些與當地農民爭搶土地的不光彩的「事業」。
  • 希望中央政府把該地區劃為國家桫欏自然保護區或是桫欏國家公園。
  • 99年底國家電力公司中南勘測設計研究院----簡稱中南院對整個龍灘庫區實物指標進行調查後,2000年廣、貴兩省區相繼發佈「停建令」--
  • 龍灘庫區90%是農村移民,搬遷時絕大部分是後靠。農村與城市的主要區別之一是流動人口,城市有大量流動人口,流動人口幾乎租住房屋,租房是城市的一大特徵,而農村根本就沒有租房現象,沒有人租,也沒有房子可租。
  • 實物指標和單價是移民補償的主要依據。上世紀93、94年就開始搬遷的天生橋一、二級水電站庫區移民在97年底前還不知道他們的田、地淹沒面積,也不知道補償單價。
  • 承包商把場平建「好」,政府驗收時把皮尺一拉,原土鬆土都是場平,原土鬆土都是面積,承包商到別處找工程去了,移民們就把那塊場平劃成小塊,然後抽籤,誰抽到原土層誰抽到鬆土層,都是神的旨意,偶爾也有人的意志代替神的意志。
  • 龍灘庫區各項實物指標調概後淹沒補償價格2006年6月發放到移民手中----《宣傳提綱》,2006年9月整個庫區大搬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