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每晚自省內找

font print 人氣: 141
【字號】    
   標籤: tags: , ,

一、范仲淹每晚自省內找

范仲淹說:我每天睡覺時,都把這一天所開支的費用和所做的事情,統統盤點一遍,自省內找:如果做得恰當,就可睡一個好覺;如果費用開支不當或做事不妥,就會徹夜難眠。第二天必定要想方設法,予以彌補、改正。

二、趙抃自悔自律

趙抃(008-1084年)北宋時人,在成都擔任軍事長官時,見到當時的一個妓女,頭戴杏花。趙抃對這個妓女說:「頭上戴的杏花,好有幸(臨幸)!」妓女應聲回答說:「枝頭上結著梅子,難道沒有梅(媒)嗎?」

當天傍晚時,趙抃派一個年老的士兵,去叫這個妓女來。

不到二更時分(晚上的時間,共分五更。不到二更大概是不到夜間十點鐘),那個老兵仍未回來,趙抃便另派一人,去催其速回。同時,趙抃在室內轉圈走路,心中自悔著急,高聲自責道:「趙抃,不要無禮!」「趙抃,不得找妓女!」

這時,那位老兵,連忙從幕後走了出來,說:「我估計:不過一個時辰,大人您叫妓女的念頭,便會消除。所以,我其實並沒有出門去叫妓女。」

三、不可乘快而多事

剛剛舒展放開,便想到收斂;剛要開口話說,便想到要少說、沉默。不要因為高興了,而多說話;也不要因為痛快了,而多找事、亂折騰。

凡事須要包容,才有餘味。發露太盡,就會難以為繼。

四、君子的態度

君子對青天而懼,聞雷震而不驚;履平地而恐,涉風波而不懼。(君子面對上蒼,常存敬畏之心;但聽到雷聲震怒時,卻十分坦然。君子走平地時,自我警惕,常恐失足;但遇到大風大浪時,卻不會驚慌失措。)

五、過惡深重者,必有徵兆

錯誤和罪惡深重的人,常有如下徵兆、表現:有的人心神昏塞,對什麼事都轉頭即忘;有的人本來無事時,卻常常自尋煩惱,不得安寧;有的人見到君子,不願與之親近交往,更不敢靠攏依附;有的人夜裡做夢,顛倒怪異,自驚自駭;有的人甚至胡說八道,神志不清,精神異常。這些,都可以看作是「造孽相」(幹了壞事的樣子)。有上述一種情況者,就需要自勉圖強,改弦更張,如此方可自救。

六、言行效古人則德進

說話辦事時,能夠傚法古人,品德就會長進;把功名利祿看作天命,心情就會安然;聽聞因果報應,便想到子孫,事態就會安定;縱欲享樂時,立刻慮及疾病,花費就會節儉,行動便能夠自律。

趙抃在成都任職時,隨身只帶去一琴一鶴。他第二次到成都做官時,連琴鶴也不帶,跟隨他的只有一個老兵,為他打理生活。

趙抃白天所做的事,必在晚上穿戴整齊,焚香稟報上天。如有不可告訴上天的事,趙抃決不敢做。

(以上均據鄭瑄《昨非庵日纂》)

--轉載自正見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魏徵(公元580—643年)字玄成,館陶人,一生頗具傳奇色彩。《舊唐書•魏徵傳》稱他「少孤貧」,但「落拓有大志,不事生業,出家為道士。」他博聞洽見,嗜書如命,廣涉典籍,冷靜善思,是一個胸懷政治抱負的奇士。
  • 諸葛亮字孔明、是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琅邪陽都人、身長有八尺、氣宇軒昂、人稱「臥龍」,隱居於龍中,是個有理想有抱負的年青書生。在三國演義裡,他不但能呼風喚雨,又深諳奇門遁甲,劉備三顧茅廬,好不容易的請出這位「臥龍」之稱的奇士高人,也是一連串高潮迭起故事的開端。
  • 管仲,名夷吾,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大政治家。他父親是齊國的大夫,然而到管仲這一代後,卻是一貧如洗,但管仲絲毫不以貧困的生活為恥,他經營了小本生意來維持家計,更是認真的苦讀詩書,勤練武藝,希望能有朝一日一展抱負。
  • 房玄齡是齊州淄縣(今山東省臨淄縣)人,自幼聰潁好學,由於出身名門世家,因此有很多機會博覽史書,父親房彥謙是著名的學者,深受人敬重,啟蒙時的房玄齡已讀遍了史、子、集,在父親嚴格的調教下,不但能寫一手漂亮的好字,洋洋灑灑的長篇理論也難不倒他,同時也學會了做人的道理,成為一個才德兼備的年輕人。
  • 謝安年輕時就很注重修養品德,他的思想敏銳,舉止沉著穩定,風度優雅翩翩,喜歡讀書和藝術,才華洋溢,寫得一手好字,頗得名門世族遺風。
  • 狄仁傑是唐朝武則天臨朝時的宰相,他有許多事蹟為後人世代傳誦著。
  • 張良,字子房,是韓國(今河南中部山西東南一帶)人。據說他相貌俊秀,學識豐富,少年時代就胸懷大志。大家都知道張良為漢朝打天下的事,但張良一生當中最富傳奇的卻是他與黃石老人之間的一段故事。
  • 周公姓姬名旦,因受封於周地,爵位為上公,故稱周公。他是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他與父兄發動一場滅商的正義之戰,推翻殷王紂的殘暴統治,建立了周朝。周朝初期,天下仍處於紛亂不安的局面,經過他平定內亂、創立封建制度及制禮作樂後,才奠定了周朝強盛的基礎。
  • 伊尹是原本是一名棄兒,因養母住在伊水的旁邊,故以伊為姓。他是一名廚師,身材短小、貎不出眾,但足智多謀、志向遠大,後來成為商朝開國的宰相。
  • 寇準是宋真宗時的宰相。他幼年時不喜歡讀書,整天不是遊手好閒,就是惹事生非,他的母親對他的行為非常憤怒,有一次竟拿秤錘擲他,使他的腳血流不止,此事讓他幡然醒悟,決心用功讀書,故而走上學而優則仕的路。他的母親死後,他摸到腳上的傷痕時,想到母親愛之深、責之切的心情,就提醒自己要做個有用的人,不能辜負母親的期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