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女辭賦家——班婕妤

山行
font print 人氣: 176
【字號】    
   標籤: tags:

班婕妤(公元前48年一公元2年),西漢女辭賦家,是中國文學史上以辭賦見長的女作家之一。漢族,樓煩(今山西朔縣寧武)人,是楚令尹子文的後人。父親班況生了三個兒子和她這個女兒。幼子班稚生班彪,班彪又生班固、班超和班昭。班婕妤是班昭的祖姑。

班婕妤是漢成帝的后妃,善詩賦,有美德。初為少使,立為婕妤。《漢書•外戚傳》中有她的傳記。在趙飛燕入宮前,漢成帝對她最為寵幸。

班婕妤在後宮中的賢德是有口皆碑的,她的文學造詣極高,尤其熟悉史事,常常能引經據典,開導漢成帝內心的積鬱。班婕妤又擅長音律,常使漢成帝在絲竹聲中,進入忘我的境界,她的才情,使漢成帝把她放在亦妾亦友的地位。

漢朝時期,皇帝在宮苑巡遊,常乘坐一種豪華的車子,綾羅為帷幕,錦褥為坐墊,兩個人在前面拖著走,稱為「輦」;漢成帝為了能夠時刻與班婕妤形影不離,特別命人製作了一輛較大的輦車,以便同車出遊,卻遭到班婕妤的拒絕,她說:「看古代留下的圖畫,聖賢之君,都有名臣在側。夏、商、周三代的末主夏桀、商紂、周幽王,才有嬖倖的妃子在坐,最後竟然落到國亡毀身的境地,我如果和你同車出進,那就跟他們很相似了,能不令人凜然而驚嗎?」漢成帝認為她言之成理,同輦出遊的意念只好暫時作罷,王太后聽到班婕妤以理制情,不與皇帝同車出遊,非常欣賞,對左右親近的人說:「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楚莊王才即位時,喜歡打獵,疏於正業,樊姬苦苦相勸並不再吃禽獸之肉,讓楚莊王感動改過自新,不多出獵,勤於政事。後來樊姬又推薦重用賢人孫叔敖為令尹宰相,楚國三年而稱霸天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王太后把班婕妤比作樊姬,令班婕妤在後宮的地位更加突出。班婕妤也加深在婦德、婦容、婦才、婦工等各方面的修養,希望能對漢成帝有所影響,成為一個有道的明君。可惜漢成帝不是楚莊王,自趙飛燕姐妹入宮後,聲色犬馬,班婕妤受到冷落。

班婕妤是一個有見識,有德操的賢淑婦女,為免今後的是是非非,她覺得不如急流勇退,明哲保身,因而繕就一篇奏章,自請前往長信宮侍奉王太后,聰明的班婕妤把自己置於王太后的羽翼之下,就免去了趙飛燕姐妹的是非短長,漢成帝允其所請。

漢成帝在綏和二年三月,崩於未央宮。漢成帝死後,班婕妤要求到成帝陵守墓以終其生。伴著塚形碑影,班婕妤又孤獨地生活了五年,便離開了人世,時年約四十餘歲,後葬於延陵。

班婕妤的詩歌作品

深宮寂寂,歲月悠悠。班婕妤憫繁華之不滋,藉秋扇以自傷,作〈團扇詩〉:

新制齊紈素,皎潔如霜雪。
裁作合歡扇,團圓似明月。
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
常恐秋節至,涼飆奪炎熱;
棄捐莢笏中,恩情中道絕。

班婕妤自知,自己如秋後的團扇,再也得不到漢成帝的輕憐蜜愛了。後來趙飛燕被冊封為皇后,趙合德也成了昭儀,然而這一切在班婕妤看來,似乎都與她毫無關聯了,心如止水,形同槁木的她,除了陪侍王太后燒香禮佛之外,長晝無俚,弄箏調筆之餘,間以塗塗寫寫,以抒發心中的感慨,從而為文壇留下了許多詩篇。

鐘嶸《詩品》評此詩說「〈團扇〉短章,辭旨清捷,怨深文綺,得匹婦之致。」沈德潛《古詩源》評語中,也說它「用意微婉,音韻和平」。

班婕妤作品很多,但大部分已佚失。今存作品僅〈自悼賦〉、〈搗素賦〉、〈怨歌行(亦稱團扇歌)〉三篇。

--轉載自正見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極富爭議色彩的人物。秦始皇正面的作為,對於中國之大一統、政制的創建、中國版圖的確立等,起到了關鍵作用。唐太宗李世民說過:「近代平一天下,拓定邊方者,惟秦皇、漢武。」
  • 老子是春秋時代楚國苦縣曲仁裏的人,姓李,名耳,字伯陽。傳說他的母親有一次看見空中大流星飛過後就懷了身孕。老子生於開天闢地之前,是天的精靈神魄,由於是上界的神靈之氣出現在李家,所以老子生下後姓了凡人的李氏。
  • 中國有一句成語“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現在被用來形容女子的美貌,但其實它最早是專指中國古代的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蟬和楊貴妃。上述成語中的“沉魚”,指的就是春秋戰國時期的美女西施。
  • 東方朔的父親張夷活到二百歲時仍面若童子。東方朔出生三天後,母親田氏死了,這時是漢景帝三年。一鄰家婦女抱養了東方朔,這時東方剛剛發白,就用“東方” 作了他的姓。東方朔三歲時,對天下任何經書秘文,都過目成誦,還常常用手指著空中自言自語。有一次,養母忽然發現東方朔丟了,過了一個多月才回來,養母就打了他一頓。
  • 清明節掃墓活動,來源於寒食節。寒食節在黃曆三月,清明的前一、兩天。漢代以前的寒食節,禁火時間較長,約一個月,後慢慢減少,至唐宋時期已減為清明前一天。
  • 據《後漢書》記載:鄭玄曾拜馬融為師,馬融當時已經是很有名望的大師,有學生四百多人,所以,只有高級學生能夠聽到他親自講課。鄭玄和其他同學一樣,只能聽高級學生轉述老師講過的內容。即使這樣,鄭玄沒有因此懈怠或偷懶,依舊勤奮研讀,如此三年而不輟。
  • 岳飛對子女教育極為嚴格。他每天對子女們的文武功課抓得很緊,學業完成之後,岳飛還要他們拿著畚箕,扛著鐵鍬,到菜園裡勞動。
  • 武訓(1838~1896)是清代平民教育家,今冠縣柳林鎮武莊人。因在兄姐中排行第七,故名武七,名訓則是清廷嘉獎他行乞興學時所賜。武訓7歲喪父,乞討為生,求學不得。14歲後,多次離家當傭工,屢屢受欺侮,甚至雇主因其文盲以假帳相欺,謊說3年工錢已支完。武訓爭辯,反被誣為“訛賴”,遭到毒打,氣得口吐白沫,不食不語,病倒3日。吃盡文盲苦頭,決心行乞興學。
  • 提起“張三丰”,人們就會想到武俠小說和影視中那個仙風道骨、神功蓋世的武當派宗師。尤其是金庸筆下的形象,更是令人盪氣迴腸。但那些描寫大多都是杜撰,真實的張三丰在歷史上是一位影響深遠的修煉大成就者,他發揚了中華道家文化,創立了武當派道統和武功,留下了許多傳唱不衰的神奇。
  • 司馬光生活簡樸、做人正直清廉,自謂:「平生未有不可對人言之事。」所以他對兒子司馬康也是特別注重教導他要廉潔、儉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