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聰慧子女 華裔父母教師細話天才班

人氣 74
標籤:

【大紀元2010年11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周行多倫多報導)在北美各地的公立學校,有一種比普通班超前的尖子班。這種班的英文名字是(gifted class),中文就叫天才班。很多父母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到天才班去上課,華人父母更是如此;也有父母擔心子女不適應天才班的環境,可能對他們的心理造成傷害。家有聰慧兒童,父母的責任顯然更大。加拿大的教育體制對天才兒童也有特殊的照顧。

在加拿大安省的公校,通常是在3年級甄選天才兒童,4年級開始到天才班上學。除了家長外,老師也都在盯著,看到可能是天才的兒童,他們不會放過。私立學校沒有天才班,那裏的老師發現可能的天才時,也會負起責任。甚至有些天才兒童,小小年紀就會推薦自己。

天才兒童自薦

香港移民余太太的女兒正在安省杜鹹區教育局的天才班讀7年級。3年級前她在私校上學,那裏沒有選天才學生的做法。

「一天她自己提出要求,要我找人看看她是否屬於天才兒童。」 余太太說,她感到挺意外的。後來到教育局諮詢,才知道有關的挑選程序;了解到天才兒童必須是思維成熟程度高於同齡人。

因為女兒不是公校學生,余太太只好去聘請一位教育局認可的心理學家,到家裏來對她女兒做測試。一共做了2次測試(每次約2小時)。然後拿著測試報告及以前的成績單,去杜鹹區教育局申請。

而香港移民葉先生的兒子曾是私校裡第一名的學生。1年級的時候,老師已經跟家長說,這孩子可能是天才兒童。「2年級的老師則多次建議我們送他去天才班。」葉先生說,私校的老師雖然沒有推薦學生去天才班的責任,但這些老師都很負責任。

心理學家上門對葉先生的兒子做了1次測試(約3個小時),就通過了。

葉先生的兒子從小學東西就很快。1歲多時開始喜歡聽故事,3歲開始自己讀書,1年級開始讀哈利波特的小說。「我們以為他讀不懂。」 葉先生說,「後來帶他去看哈利波特電影時,才知道他能讀明白那些書。」

也是從小來自大陸的泰寧當年在多倫多的一所公校讀書,平均成績是B。不過,他卻被3年級的老師看上了。

也許是在公校上學的緣故,心理學家只對他測試了1次(約2小時),就通過了。

泰寧的母親李女士表示,推薦泰寧去天才班的老師,其實常抱怨她的兒子上課開小差。但當這位老師打電話給她報喜的時候,「能聽出來這老師非常激動,真的是為發現一名天才學生感到由衷的高興。」


家有聰慧孩子,父母責任更大。加拿大教育體制對天才學生有特殊照顧。 (photos.com)

安省公校的推薦制度

黃老師在安省公校已經有25年小學教齡,其間曾成功推薦了10名天才兒童。她說,任何對孩子情況熟悉的人,都可以做推薦人。不過,這種學生不是某方面出色就行,是需要各方面都出色,才符合天才兒童的標準。最後還須要通過教育局一名專家的測試,才能去天才班。

過程中,推薦的老師、學生以前的老師及家長需要各自填一份表格,經學校開會,認為該學生有這樣的潛力後,便推薦給教育局的專家。專家徵得家長同意後,就會對這學生做認知能力測試。其中包括IQ、社交能力、敏捷性、創新能力、學習態度及責任心等多方面的能力。

如果測試結果是98分或以上,這學生就有資格去天才班。

教育局專家還會聽老師介紹有關學生與同學交往及團隊合作的情況,比如發言時的表現,對不同意見的態度,提問的情況等。因為這些方面的素質不容易通過測試體現出來。

談到如何發現天才學生,黃老師說,在與學生討論時,天才學生的提問,你需要經過深思才能回答;而他們回答問題時,可以聽得出是經過認真思考的。從這些表現可以看出,他們的心智發展超出了同齡人很多。你會馬上意識到這學生「與眾不同」。

黃老師今年成功推薦的一個學生,移民加拿大才3年,語文能力還比較弱,專家測試時,語言方面就使用了ESL的標準。黃老師說:「但那專家對我說,這學生非常出色。」

有天份的兒童上天才班,當然對他們的發展很有幫助。不過,黃老師補充說,不論在什麼學校上學,家長的投入都非常重要。就算在普通學校上學,如果家長關心孩子的教育,多督促孩子做功課,參加社區活動等,孩子也會學的很好。

天才班滿足「天份」兒童的需求

葉先生的兒子已經在天才班讀8年級了,各方面都覺得挺滿意。

兒子剛上天才班時,就覺得很興奮。葉先生說,主要是教學方法不同了。普通學校是老師教什麼就做什麼,而現在讓學生自己發揮的機會多了很多。「有各種項目做,要自己發揮的時候,他就覺得很開心。」

天才班的教學,內容更多、更深,教得也更快。他說,4年級剛開始讀天才班時,已經要使用Power Point做演示。私校雖然會使用不同的教法,但與天才班比還是差別很大。

有一樣東西與普通學校差別不大,天才班在小學其間同樣是家庭作業很少,很快就做完,學生同樣有時間去開發其他的愛好。

余太太的女兒3年級時開始練體操,天才班讀到7年級的時候,競技體操已經練到了國家級水平。為了能練體操,父母每天接送孩子到60多公里外的天才班上課,以便課後能去附近的訓練基地上體操課。

余太太說,她女兒剛通過預賽,將去魁北克參加今年的一項全國體操比賽。

這位體操小將,鋼琴已經學到8級,小提琴學到3級,同時也在學舞蹈。她還說,這些她都不會放棄的。

余太太說,她這女兒從小就很獨立,其實1年級她就要求去學體操,因為擔心她太辛苦沒讓去。心理學家當時的測試也發現,她的心智成熟早,3年級時的英文及記憶能力已經是8年級的水平。

這2位天才學生的共同之處是,他們覺得在天才班很開心,不會覺得功課很難,成績也與上天才班前差不多。

正在多倫多大學讀電腦工程的泰寧也有過類似的經歷。他3年級被選上時,成績不算高,平均只有B。上天才班後,他的成績還是B。但他覺得天才班更有趣,教的內容更多,更快。

他說,比如小學6年級時,就學了旋轉物理學的內容;高中則學了一些大學的內容。有些老師還使用不提供教材的教法,只是寫下一些要點,讓學生可以做筆記。就像大學裡的教法。

泰寧高中畢業的成績大約是84分,卻被多大電腦工程專業接收了。他說,「如果我畢業於普通學校,這樣的分數就入不了這個專業。」

父母關心天才兒童的社會適應力

家有天才兒童,是送去天才班,還是留在普通學校,一直是家長及教育專家探討的議題。送去天才班應該對智力發展更好,但也有家長擔心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發展受限制。

英國作家Desmond Morris,也是這行業的研究者。他認為,天才兒童與在某方面有天賦的兒童不同,他們的智力在各方面都比同齡人高很多。把他們留在普通學校會使他們失去興趣。

如果把這些天才兒童留在普通學校,父母就要在家裏滿足他們的智力發展需要;如果把他們送去天才班之類的學習環境,父母則需要花時間去改善他們的社會交往技能。

另一名作家及研究者Tracy L. Cross認為,天才學生需要與其他的天才學生在一起,就算年齡有差別也沒問題。

葉先生通過他兒子及其天才班的同學,也看到了一些天才兒童存在的問題。比如他兒子在5年級才學會用剪刀剪紙,有些同學6年級才會用剪刀。聽說有些同學現在還不會綁鞋帶。

在學科上也有發展不均衡,或偏科的問題。葉先生說,作為家長,他需要幫助兒子安排好時間,避免他在喜歡的學科上花太多時間,不太喜歡的被忽略。

已經在上大學的泰寧表示,當時確實有個別學生在個別科目上跟不上天才班的教學速度,但他們通常在其他的科目非常出色。不過,這些不擅長的科目,他們也達到了畢業的標準,沒出現被淘汰的學生。

家長的擔心之一,是天才兒童某方面的發展滯後,如果呆在天才班裡,可能會影響他們社會交往能力的發展。

黃老師說,有些家長在孩子通過測試後,決定不送孩子去天才班,就是考慮孩子社交能力發展的問題。有些學生在原來的學校成績很好,但比較自大,父母可能也擔心他們在天才班的適應能力。

不過,泰寧的母親李女士則有不同的看法。李女士當時工作很忙,照顧孩子的時間很有限。她發現兒子上了天才班後交的朋友,大部分是白人小孩,而且很有規矩。她說:「他的那些同學來家玩時,看起來就像我們小時候那個樣子,很純,很老實。」

孩子上了天才班,李女士感覺更放心。因為看起來天才班的社交環境更好,孩子不容易學壞。

相關新聞
克萊恩推行少兒天才班新規劃
朱寶玲介紹小學天才班
天才班錄取線放寬
紐約市「天才班」 貧富機會不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