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桃園德龍國小 有愛有活力校園

徐乃義
font print 人氣: 229
【字號】    
   標籤: tags:

桃園縣龍潭鄉德龍國民小學,是所學生人數才300多人的小型學校。學生從中年級開始學口琴、直笛,全校約有一半的小朋友會吹口琴、直笛,家長會補助口琴樂器及教材,將口琴融入中高年級的音樂課程,全面普及推廣。

德龍國小參加全國音樂比賽,目前已6度獲得優等的佳績,3次在桃園縣國中小口琴比賽奪冠,偏鄉小學能在口琴、直笛方面有如此突出的表現,主要是因為德龍有個音樂教育出身的校長宋宏營。


德龍愛樂口琴樂團參加比賽屢獲佳績。(德龍國小提供)

德龍國小民國71 年創校,學區位於龍潭郊區,是一個民風純樸的地方,學校校地遼闊,綠樹成蔭,學生活潑、純真又樸實。在共同為教育付出的使命感下,全體教職員工經過多次討論後,擬定學校的願景為:「有景、有詩、有愛、有活力!」

德龍國小以「愛韻人生‧樂展德龍:學生愛樂教育一人一技藝」為主題,獲特色認證學校。以直笛、口琴技藝為主,配合音樂教育課程之擴大與延伸,成立學習社群,提升教學專業,落實學校本位課程。

為迎接21世紀「E」世紀的到來,並適應社會迅速的變遷,德龍國小將「願景」轉化為可行目標,配合「學校特色發展」工作,期以多元面向推動課程教學、師資專業、社區資源之整合,朝向永續學校教育發展。

宋宏營校長表示,德龍雖沒有亮麗的外表,但卻是處處溫馨,而又充滿凝聚力的地方,那是因為同仁們把學校當作「家」來經營。而小朋友在寬廣的校園中可以恣意跑跳、盡情歡笑,隨處還可聽到口琴、笛子的悠揚樂聲。宋校長希望能延續現有的基礎,讓小朋友做更深更廣的學習,給他們豐富的童年生活,並成為日後難以忘懷的回憶。◇


德龍國小校長宋宏營展示音樂獎項。(攝影:陳建霖 / 大紀元)

音樂薰陶 形塑人文氣息

德龍國小總務主任蔡棋安以及全校老師是「學校處處充滿音符」的主要推手。蔡棋安主任說,德龍的孩子多半來自外籍配偶或經濟弱勢家庭,雖然大部分是平凡的孩子,但站在老師的立場總認為如果能給孩子機會,有朝一日他們也會變得不平凡。


德龍國小音樂推手,右起總務主任蔡棋安、校長宋宏營、教務主任范家豪、訓導主任劉詩鵬。(攝影:陳建霖 / 大紀元)

讓這群鄉下孩子接受音樂的洗禮陶冶,當他們應邀表演時,有機會獲得掌聲鼓勵,為他們留下美好的回憶。宋宏營校長認為,「給孩子機會」的教育,除了希望孩子們發揮天賦的潛能、建立自信外,更希望深耕校園藝術教育,讓藝術融入日常生活之中。

蔡主任表示,德龍國小90年度開始推動口琴及直笛教學,由他與張鉯嵐、徐瑞霞、涂欽文、陳浩雲、廖惠蓮等多位老師負責執行,利用音樂課、綜合活動及課餘時間指導中高年級小朋友學習。而口琴、直笛兩項樂器已成為小朋友必學的樂器。

為了讓小朋友在學習過程中更有成就感,定期辦理直笛、口琴比賽,同時也設計一套音樂認證辦法,只要小朋友通過認證,就可以獲得校長親自頒發的「巴哈級」、「莫札特級」與「貝多芬級」證書。


德龍國小宋宏營校長(男)關心低年級學直笛。(攝影:陳建霖 / 大紀元)

德龍國小除了安排學生學口琴、直笛外,還為教師辦理口琴、直笛研習,提升教師口琴教學知能。寒暑假則舉辦「口琴育樂營」,加強小朋友演奏能力。平常除利用午休、晨光活動、社團活動讓小朋友練習外,亦融入音樂課程中。


宋宏營校長指導教師口琴、直笛研習。(德龍國小提供)

教務主任范家豪表示,學校藉由推動音樂教育,形塑人文氣息。三年級學直笛是全面性的,希望能為音樂扎根,並培養學生的音感、節奏以及全方位思考。而小朋友為了參加班際比賽,必須共同討論訂下目標、學習演出技巧、了解音樂曲目,因此音樂課成為小朋友重要的課程。

范主任提到,宋宏營校長畢業於早年的新竹師專音樂組,他將音樂教育資訊化,提供編曲軟體給老師們教學使用,讓老師在選譜、選曲時更有效率。師生還可利用編曲軟體學習譜曲或欣賞音樂。◇


宋宏營校長將資訊化導入音樂教育。(德龍國小提供)

口琴樂團 給孩子改變契機

學校募集全校愛好吹奏直笛、口琴的小朋友,組成「德龍愛樂口琴樂團」。在校長、老師努力培訓與家長支持下,績效斐然,曾應邀參加鄧雨賢音樂會、山頂國小音樂會、龍潭鄉桐舟共渡歸鄉文化季等活動演出,頗受好評。


德龍愛樂口琴樂團上台前認真排演。(德龍國小提供)

蔡棋安主任指出,學琴時,孩子不但不會變壞,更給了孩子改變的契機。小朋友在學習口琴、直笛之後,除了行為變得比較活潑、比較有自信之外,很多考上國中管樂班。一位孩子獲得全國口琴獨奏第五名的黃姓家長曾經表示:「我的孩子自從學吹口琴之後,原來的火爆脾氣改了不少。」還有一位罹患過動症的團員,雖然練習、比賽時狀況不少,但仍不放棄繼續學習。也有一些小朋友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瓶頸無法突破,一度想放棄,但在老師加油打氣下,反而成為樂團的台柱。

蔡主任在教小朋友吹奏樂曲時,會告訴小朋友音樂家的生平,並藉機與學生探討對生命的看法,遇到打擊時該如何激勵自己,如何看待未來人生等等,蔡主任認為這些都屬於音樂教育的一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台灣基隆市東光國小的校園宛如一座充滿驚奇的空間,創思處處可見,各個小空間呈現不同的風貌:如濃密大樹下的螃蟹木質平台、設計有趣的迷宮步道、孩子展演的各式小舞台、互動玩樂的探索天堂,讓孩子在這裡學習,生活充滿不同的感受及體驗。
  • 鎮中引以為傲的不只是升學成績,學生的其他表現也很亮眼,如:語文競賽蟬聯三年桃園縣總冠軍,管樂團年年獲得全國學生音樂比賽特優,跆拳、武術之奧運金牌朱木炎、聽奧金牌呂思柔、世運銀牌范嫚紜等,都是鎮中畢業生
  • 70歲歷史的台東女中,容顏不老,長期以來,一直保持著年輕純真卻不失優雅自信的特質,問起學校駐顏的秘方,校長林光輝笑呵呵的說:「精神!創意!信念!全校師生都希望台東女中代表的,是一群氣質優雅、快樂自信、才德兼備、具國際視野又令人敬重愛慕,蕙質蘭心的淑女。」師生共同的目標願景,讓台東女中一直神采奕奕,用樂觀活力,迎向未來。
  • 黃校長治校是以學生「適性發展」為理念,除了重視學生的學習機會,更強調老師對學生的潛在影響力。黃校長認為:「老師的偉大不在於本身具備了多少能力,而是在於促成學生多方學習及多面向的成功機會,有了老師的引導、學校環境的營造,就能使學生在學習中發展多元智慧!」
  • 清大畢業生人才輩出,三位諾貝爾獎得主李政道、楊振寧、李遠哲,以及「數學諾貝爾獎」沃爾夫獎得主陳省身等都是校友。清大的教育目標為:秉持「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校訓,致力於培育德、智、體、群、美五育均優、具備科學與人文素養的學生。
  • 讀報教育對內化學生的氣質,有加成的效果,竹田國中賴芳蘭老師表示,「我們學校孩子的氣質很優質,這次看了學生的讀報心得作品,發現孩子心靈層面的成長提升很大,真的讓我很感動。」
  • 即便過了二十幾年,桐林國小的孩子們,依然清楚知道這場地震是如何重創了故鄉。姜韻梅說:「我希望孩子們都記得,那場大地震是毀滅、但也是重生。」走進重新整修的圖書室「童話森林」,當年黃建興特意將圖書館規劃為獨立空間,就是希望能提升使用率。如今嶄新的圖書室,順應原始設計,在挑高的牆面上裝置了一棵桐花樹,這棵樹沒有頂,彷彿象徵著書中的知識應該延伸至外頭的自然世界。牆上的鐘,時間停留在凌晨一點四十七分,那是九二一大地震發生的時間。
  • 龍華國小雖然位於都市裡,卻保有珍貴的生態環境。中庭刻意以土丘造型模擬自然環境,搭配小橋流水生態池,不但是孩子們下課時間嬉戲的場合,也吸引了鳥、松鼠等小動物穿梭其中。
  • 「凱旋國中是台灣第一所無校門、無圍牆的校園,」黃建興站在凱旋國中入口,愉快地向大家介紹自己的得意作品。沒有圍牆的阻隔,打從校園入口就能沿著鋼構棚架走廊直接走進校園,寬闊的視野、一望無際的綠色草坪,宜蘭縣政中心區唯一一所國中——凱旋國中在二○○七年風光落成啟用,不但是宜蘭家長眼中的熱門學校,新穎的校園設計更讓凱旋國中躍為宜蘭建築之旅必訪的一站。
  • 位於溫哥華瑪格麗特街(Marguerite Street)的肖納西小學(Shaughnessy Elementary School)歷史悠久。(shy100.ca)
    溫哥華的一所小學通過挖出1919年該校成立時的時間膠囊來紀念其成立100周年,儘管最初組織慶祝活動的人並不知道它的存在。據CBC報導,切爾西.米勒(Chelsea Miller)和薩布麗娜.拉弗朗西斯(Sabrina LaFrance)的孩子都就讀肖納西小學,為籌備學校百年紀念活動,兩人一起研究該校歷史並查找資料,她們在一個溫哥華微縮膠片檔案中看到了一篇有關1919年9月22日威爾士親王愛德華來訪的報導。文章說,他的訪問包括在學校的奠基石內放置一個時間膠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