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神曲》(二):地獄之旅

王昊天
font print 人氣: 1399
【字號】    
   標籤: tags: ,

二、解讀但丁地獄之旅

《神曲》的第一部份為《地獄篇》。但丁遊覽的地獄,外形象是一個漏斗,共為九層,從上往下走去,越往下罪靈承受的刑罰越重。

1.「地球的中心」喻意

既然上天安排但丁進入天堂,但為何不直接進入,而是先下地獄歷覽罪靈受罰之後。詩文第十六首,但丁在地獄對他的同鄉說:「我現在正在擺脫罪孽的苦水,去尋找我那位言而有信的老師許諾我得到甘甜的果實,但事先我必須一直降到地球的中心。」這裡「地球的中心」意為苦難的中心,在這個中心,人的身體和心靈都在承受痛苦。在修煉界,眾所周知一個事實,一個生命要想修煉,就必須下降到宇宙的中心—地球,在無明的迷中吃苦修煉,直到罪業還淨後,才能返回自己的天國。

2.解讀「偉大的靈魂」及「三種美德」

但丁最先進入的是地獄第一層。這一層居住的靈魂有荷馬、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等這些偉大的靈魂。這裡對讀者有個很大的疑問,為何這些聖賢學者,先知並未犯任何過錯,也會進入這萬劫不復的地獄,卻又不會受到甚麼刑罰?詩文第四首寫到:這些偉大的靈魂並沒有過錯,只是因為先於基督而生沒有受洗,無法對上帝做應有的崇敬。但是頭上戴著勝利王冠的那位,曾經從這裡救出了摩西、挪西、亞伯、以色列及其父以及他的子孫們。

這裡「偉大的靈魂」是對所有擁有美德,擁有思想和智慧人士的統稱。其實,在修煉界有一個共識,站在一個更宏觀的角度上看三界,如果誰一旦進入三界,就和進入萬劫不復的地獄,沒有甚麼差別。「頭上戴著勝利王冠的那位」指已經獲的神位的人,才有足夠的能力進出地獄,並以其威德,拯救出地獄中那些偉大的靈魂。也只有在這一層的人,才享有被神聖的王主拯救的資歷,而其他各層卻沒有。

我們可以在《煉獄篇》第七首中找到一些論述,維吉爾說:我與那些不曾身著三種美德的人呆在那裏(指地獄第一層),他們並無過錯,而且還奉行其他一切美德。

這裡的三種美德,即喻為「真、善、忍」,因為沒有經過「真、善、忍」法理的熏陶,沒能親自見證這一法理的美好,儘管還在遵守人類的道德,但暫時還不能從這「萬劫不復」的人的狀態中解脫出去,足可見這三種美德的威力與重要,直接涉及到生命是否能獲的拯救。

3.但丁的使命

但丁的地獄之行,常碰到有罪靈,向他講述他們以往的罪過,但丁便把他們的情況如實的帶回塵世,讓更多的人知道真相。由此可見,但丁歷覽地獄,是上天安排他告訴人們事實真相的重大囑托,善惡報應法則的存在,不會由人的不信而不存在。無論當時,還是現今,聽聞真相,渴望世人知道真相,便是神安排但丁寫出地獄景象的原因,目地還是神慈悲與人,要挽救人類道德,不希望人類面臨痛苦的災難,因此才安排但丁把地獄的慘狀如實的表述,以對人類生命示以警戒,尋找真理,向善從善,是神賦予人類生命存在的主題。寫到此,不禁聯想到,當我們在聽到法輪功學員講真相時,也許,那也正是上天慈悲的安排,請一定要萬分珍惜,不要錯過機緣!

4.「佛羅倫薩」的真義

詩文中曾多次提到「佛羅倫薩」,從現今的意義來看,已不在是指意大利當時的那座城市,而是對所有充滿妒忌、暴力、貪婪、淫慾城市的泛指。但丁在詩文中,曾痛心疾首:「佛羅倫薩啊!新來的人和暴發的財富,已使你變的傲慢無禮,放肆無度。這樣會使你陷入更深的折磨而哀聲痛哭。」,「你採取的措施如此的精細,而你十月紡成的線,卻無法維持到十一月半。在人們可以記憶的時間裏,你有多少次改變了法律,貨幣,職業和傳統!」詩人在第二十六首中對城市現狀的未來結果,明確寫到:「佛羅倫薩,你暫且享受吧!既然你是如此的偉大,你展開雙翅,便能翱翔在天涯海角,而你的惡名卻早已傳遍了地獄。」

對比詩文觀看現今,充滿暴力、貪婪淫慾的城市也一定是沒有道德信仰的城市。當今世上,由中共惡黨以無神論謊言暴力掌握的政權,對善良中國人的蓄意殘害,最為卑劣。雖然中共以經濟手段,要挾收買各國上層,但因其對佛家上乘大法法輪佛法及其信仰「真、善、忍」的大法弟子的殘酷迫害,使其邪靈的醜惡面孔和卑劣行徑,早已傳遍地獄,為天地神人所震怒。

5.但丁為何譴責教宗

但丁寫詩的目地是為了頌揚天國的美好,頌揚上帝以及諸神對善良有三種美德生命的仁愛和恩澤。但我們看到在但丁的詩文中,曾用大量筆墨譴責神職人員的所作所為,並且正義之神對披著宗教外衣的教宗、樞機教主、修士的懲罰非常的嚴重。從地獄第四層往下,幾乎每一層都有對神職人員的懲罰。

但丁詩文問世至今七百多年來,一直在世間經久不衰。儘管詩文包含對宗教形式的譴責,但還是經過了七百多年風風雨雨的考驗,加以見證了他對真正信仰的理解和闡述。世人沒有因為他對宗教形式的譴責,而對他有甚麼偏見與不滿。反而,冠之他的詩文為「神聖」。這也足見,世人從但丁的詩文,明確了信仰的真義:信奉宗教,並不等於信奉上帝;宗教形式搞的再大,也並不等於是真正的皈依上帝,神祇看人心。

眾所周知,神職人員在世人的眼裡,是上帝選擇的「神的器皿」,創世主造就了宇宙中的萬事萬物,當然也包括地獄。但為何在世間,代表上帝囑托的神職人員的所作所為會在地獄裡卻受到很大的懲罰,讀者一定很奇怪吧,為甚麼會是這樣?

在此,我們先看看詩文的表述。《地獄篇》第十九首中但丁寫到:教宗尼可洛三世在世時是尊貴的法衣,但他買賣聖職,貪婪的把錢放進自己的口袋,同時又想使其子孫平步青雲。但丁對正在被火燒的通紅的石棺中受刑的教宗說:「因為你的貪婪使世風日下,淒慘不堪。你把好人踩在腳下,卻把惡人捧上天。……你們用金銀製造上帝:這使你們與偶像崇拜有甚麼差異?」對於神職人員偽善的惡行,但丁寫到:「那長袍是鍍金的,金光閃閃的,卻令人頭暈目眩;但是裡面卻全部綴滿了鉛。」

在第二十七首的描述中,即在地獄的第八層,但丁看到正在烈火中煎熬慘叫的教士奎多,受刑的罪靈說:「我曾是武士,後來又做了方濟會的教士。我以為,我繫上這條腰帶就能贖清罪惡,我的願望本來可以實現。但是大司鐸的誘惑,使我把原先的罪加倍犯重。我精通各類奸猾狡詐之術,能使我在世界上聲名遠揚。但是欺騙瞞哄,使黑色的天使把我帶進了地獄。」

但丁的老師維吉爾看到神職人員不遵守神的囑托,犯下的罪受到比平常人更加嚴重的懲罰,說:藐視自然和自然的恩寵,藐視上帝,公開誹謗神的人,都被打上了特別的烙印。大自然給人們建立了愛的紐帶,而偽善,諂媚,妖言惑眾,買賣聖職,做淫媒者,把愛都置於腦後。神的正義對打擊偽善,買賣聖職的人,是非常兇狠嚴重的。

在地獄第九層,對於那些利用宗教搞分裂,挑撥離間,靈魂早已背叛上帝的神職人員,承受最最嚴重的刑罰。罪靈在地獄中自己把自己撕裂,有的則被割裂全身器官,有的要承受永遠的冰刑。但丁在看到這些慘狀說:我很恐懼,沒有證據來證明它的慘狀。只有良心才使我感到安心。人的良心是個非常好的伴侶,他能使人得到保護與解脫,因為有良心能使人自覺清白無過。受刑的罪靈說:因果報應的法則在其身上真實的體現。

看看詩文的表述,也許人們方纔明白:信仰果真是嚴肅的事情。因為信仰表達的是對神的承諾,修心向善的承諾,救度眾生的承諾。如果對神貞潔的誓約一旦變異為求取金錢利益,沽名釣譽,或者打擊異己的手段、權利,或者參與對其他正信的迫害,陰謀構陷正信之徒,便已是對神的違背和欺騙。以神的名義來欺騙普世大眾,便是罪上加罪的重重之罪。

本文無意對當今社會上的神職人員進行責難,而僅僅只是圍繞但丁的詩文,對神職人員為何也會下地獄,這些難以理解的疑問,進行思考和引證,辨別真偽,明晰善惡,以免把讀者帶入歧路。同時,在此也真誠的希望那些正在參與迫害「真、善、忍」的神職人員,請立即懸崖勒馬!

--摘編自正見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13世紀末,意大利文藝复興的前夜,佛羅倫薩誕生了位偉大的詩人,這就是被恩格斯譽為“中世紀的最后一位詩人,同時也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的阿利蓋利椰B(1265—1321)。
  • 文藝復興運動的先驅者——但丁(Dante Alighieri, 1265-1321),和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一樣,均屬於大時代轉捩點上的關鍵人物,被譽為「中世紀最後一位詩人,新時代第一位詩人」和義大利第一位民族詩人。
  • 西元1265年初夏,被譽為歐洲文藝復興開拓者的但丁.亞里基艾利( Dante Alighieri ),誕生在義大利的佛羅倫斯一戶沒落的貴族家庭。
  • 七百多年來,《神曲》在歐洲一直被譽為是一本難以讀懂的奇書,詩文涉及豐富的天文、科學、哲學知識,也引用了大量的宗教典故,眾多的歷史人物。
  • 明代萬曆年間的《增廣賢文》有句名言:「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古書《壽康寶鑑》中的「福善案」記載了很多守戒拒淫而在科考中速得福報的故事。讓人看到「拼功業」和「道德實踐」的密切關聯。古人講的「積德」、「積陰德」,其言不虛,有德的人生才有福,可不是空話啊。
  • 「為政以德」的內涵是很深、深廣的,包含了前一篇中孔子所講的「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本章,孔子沒有具體解說什麼是「為政以德」,而是打了一個比方:君王自己像北極星一般安居其所,別的星辰就都井然有序地環繞著它。
  • 紅樓夢這本書成書的緣起,是聖主康熙皇上賜的這一場富貴。紅樓夢這本未能完成結局的書,這本自傳性質的小說,對應的康熙雍正年間江寧織造府的興衰景況,都是有史料可查的。榮國府,寧國府最早的主人,榮國公和寧國公,從小說內容「焦大跟著太爺出兵」這一細節,結合歷史背景來看,應該是清兵入關時,隨著滿洲人一起入關的那批漢人,類似於大清的開國元勛范文程(范仲淹後人)這樣的漢人。
  • 明代《耳談》作者王同軌的街坊林廣兒的殺妻事件,鑽法律漏洞逃過刑罰,在當地引起不平的鳴冤聲震天價響,而最後的結局,更讓人心震動不已。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這體現了孔門教學的一個根本特點:「求諸己」, 即向內求,所謂「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在處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慍」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養,在寂寞中成就事業。
  • 在無神論者看來,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其實在傳統文化裡,披露了很多人死後的去向,有的人甚至還去了天堂擔任神職。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主角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間新城(現杭州市富陽區一帶)秀才姚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