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序由來

玉觀
font print 人氣: 619
【字號】    
   標籤: tags:

東晉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正是修禊節。當時擔任會稽內史的王羲之,邀請謝安等四十一位文人雅士,一起到會稽山陰的蘭亭過禊節。參加者引水環曲成渠,然後環坐曲旁,以觴盛酒,放置在曲水上游,任其順水下流,停在何處,則由某人取觴而飲,曲水流觴,飲酒賦詩。修禊,是古代一種濯除不潔的節日,在黃曆三月上巳日,在水邊盥洗,藉以拔除不祥。

當天,流觴暢飲,一觴一飲,共得佳作三十七篇。有人提議將當日即興詩作彙編成集,這就是《蘭亭集》,眾人又推王羲之為其作序,王羲之乘著酒興,用鼠鬚筆在蠶繭紙上暢意揮毫,一氣呵成,便是〈蘭亭集序〉,簡稱〈蘭亭序〉。

這篇〈蘭亭序〉是直接塗改、修正的草稿,被譽為書法史上的「天下第一行書」,又稱為〈臨河序〉、〈禊序〉、〈禊帖〉。序中記述蘭亭景色之美,眾人聚會的歡樂之情,發抒好景不長,感嘆生死之無常。全文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字字精妙,其中「之」字有二十多個,千變萬化,無一雷同,不愧是中國行書的絕世佳作。

據說王羲之酒醒後又寫了數十遍,最終都不及第一遍所寫。他認為當時就有如神助般,一揮而就,所以他也非常珍惜,視為傳家之寶,一直傳到第七代孫智永。智永少年時就出家,擅書法,草書尤勝。後來,智永和尚將〈蘭亭序〉傳給弟子辯才和尚。辯才和尚精通琴棋書畫,知道〈蘭亭序〉的價值,把它珍藏在臥室梁上一個特意鑿好的洞內。@*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許多書法名作在不同朝代受到的評價都有所不同,或褒或貶,審美角度互異,品評內容自然不一。而能像《蘭亭序》一樣,在每個歷史時期的審美觀念裏都被奉為「神品」的情形,可謂少之又少。《蘭亭序》通篇靈動活潑、暢快淋漓,但每一使轉、提按,每一筆牽帶,或連或斷,都交待地清清楚楚,絲毫不失法度。變化多端的用筆化入結構章法,呈現出豐富多樣的體態與疏密合宜的空間,「大小、長短、匾狹,均各還其態,率其自然」。妍美中帶有遒勁,飄逸中又顯圓融平和,令人「玩之不覺為倦,覽之莫識其端」。
  • 據考古發現,唐朝名畫家唐立本是唐朝品茶圖繪畫創作的第一人,他一生的茶畫創作共十三幅,其中以〈蕭翼賺蘭亭圖〉最為傳神,在茶、畫界占有極高地位。
  • 據專家考證,〈蕭翼賺蘭亭圖〉存世有兩摹本,北宋摹本現藏於遼寧省博物館,南宋摹本則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 據專家考證,中國是茶樹的原產地,也是茶文化的發祥地。自古以來,「飲茶」便是歷史悠久的中國傳統文化與生活習俗,更是古代文人雅士的一種生活藝術。茶文化其多樣而豐富的內涵,為書畫藝術的創作,提供了豐盛的題材。歷代文人與茶墨結緣,以詩詠茶、繪茶,眾多古詩畫作中顯示,飲茶自神農開始,到唐朝就非常盛行。
  • 奧斯陸大教堂(Oslo Cathedral)原名「救世主教堂」(Our Savior’s Church),這座於市中心、弧形一層樓高的荷蘭巴洛克風格建築,以石材與紅磚混合而成。大教堂東邊是教堂前側聖壇或稱禮拜堂(chancel),鐘樓有銅製的圓屋頂,搭配文藝復興風格的尖塔。大教堂幾世紀以來不斷在整修與翻新。
  • 雕塑通常用來紀念重要人物或是故事。古往今來,雕塑流行的題材包括神話場景、政治領袖或宗教人物。然而,古典雕塑中有個最特別的主題並不在上述類別裡。人物雕塑《斯皮納里奧》(Spinario)或稱《拔刺的少年》(Thorn-Puller)呈現的是一位坐著的裸體男孩,全神貫注地在拔他腳上的一根刺。幾千年來,這座雕像給藝術家帶來非常深刻的啟發。
  • 英國威爾頓莊園(Wilton House)完美融合古典主義與英國美學,堪稱獨樹一格。外牆採用當地石材建造,與英格蘭威爾特郡(Wiltshire)鄉村融為一體。古典比例、強調對稱、矩形特徵等設計,符合古羅馬建築師維特魯威(Vitruvius)和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建築師安德里亞‧帕拉迪奧(Andrea Palladio)的美學原則。外牆沒有石柱,最初的構想是為了讓人們可以待在戶外,同時還能屏蔽來自地中海炙熱的陽光,這樣的設計適合北方的地理與氣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