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春梅:大陸的大學畢業生為甚麼難找工作

報春梅

人氣 7
標籤:

【大紀元2010年12月22日訊】大學生是同輩人的佼佼者,頭腦活絡,受教育程度又高,怎麼在當下的大陸,反而沒有同輩人中農民工、技工等就業競爭力大,而淪落到找不到工作的地步呢?
咱們從兩方面看問題。

一是當下的大學生,四年下來,所學的課程中馬哲、馬政經、毛概、鄧三、胡和諧加科學發展等雜碎東西佔到25%以上,大量的英語課和一干不靠譜的選修課以及深奧的高數、數理方法等又佔去40-50%,專業基礎課15-18%左右,學得專業課少到7-10%,就這點專業課也是安排到四年級的上學期,基本沒有人上課去聽,因此大學生甚麼專業出來的大致都是差不多的,專業技能都寥寥無幾,大家「拉平」了,基本不具備到社會上憑著專業知識馬上打開局面而後撐起一片天的本事,這是從知識積累上講;從能力培養看,因為腦子裡灌的馬、列、毛、鄧、三的「迷魂湯」過多,造成的後果是其普遍的缺點有:自己的主意大,對父母感恩少,對週遭的人與事容納能力不濟,對大局勢看得不明朗(易於憤青化),對共黨腐敗及腐爛的後果和共黨的實質分析不清,因此在修齊治平各層次的該具備能力都較弱;第三,在品格形成方面,目前的大陸的大學已然成為大染缸,大學衙門化,教學庸態化,科研功利化,造假常態化,追求真理成為「哥哥的傳說」,學術自由成為「姐姐的奢談」,在此環境中耳濡目染,自是久入鮑魚之肆而不聞其臭,見招拆招,時間久了也就沒有了道德底線。至於甚麼傳承文化,如大明書生那樣,具備「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博大的使命感,那更是他們想未所想的事。被大陸共黨畸形的大學培養機制生產出來的一群空負其名而無實質內涵的大學生,如同大陸29天就能暴食催肥的「肉食雞」,出了飼養雞籠,不能久站,一快步走則骨折,這樣的素質的所謂大學生,豈能在職場上有所斬獲?

另一方面,從就業環境即社會需求看,大陸的支柱產業就是房地產,汽車電子等其次,需要高智能、高技能的產業其智慧產權保護不力基本沒有形成氣候。而大陸共黨辦教育只知大量擴招掙學費,卻不顧社會上就沒有與畢業人數匹配的人才需求。據報導,歌唱舞蹈電影類的人才,專業團體每年需求不到八百人,各類參差不齊的大學藝術類專業一年畢業生多達六萬多;政法類的一年社會需求六千人不到,現在每年卻有九萬人畢業;管理類的學生,明知道剛出門的學生幹不到管理崗位卻一年十幾萬的招生,至於不葷不素的數學、物理、化學、經貿等專業每年畢業後說不出能幹點甚麼的,積攢下的學生就更多。照著正常的思維,一趟流水線,起碼應該做到「不窩工、不呆料」,進出料大致平衡才能暢行,就這個淺顯的道理高深莫測的大學學府和共黨的教育部門就硬生生的考慮不到,就沒有按照社會的需求情況反饋到辦學機制中去,合理麼?更為詭異的是,教育部門、大學學府一會兒要辦世界一流大學,一會兒要建立「百人」、「千人」梯隊,一會兒要十年內衝擊諾貝爾獎,甚至在反對「偽科學」這些政治性迫害活動中都衝到前頭去,他們怎麼就想不到辦學如果不考慮學生的畢業出路問題,如果不因應社會的結構調整的步序,你「一流」了誰?你「梯隊」了誰?你的衝勁對著誰?而萬千莘莘學子在你這裡,卻大好時光付流水!

因此大學生找不到工作,學生、大學及其教育管理及其共產僵化體制是互相影響,互為因果,有甚麼樣的體制就有甚麼樣的大學,就培養出甚麼樣的學生,整個就是一鍋夾生飯,都難下嚥。

如何破此僵局?大學生自己掏錢交學費受教育了,擇課就應自主,學校設置課程就應考慮社會需求和學生自身發展的需求,那些夠不到大學級別的共產黨「理論」課(姑且稱其為理論,其實談不上是甚麼理論)等雜碎就應踢出大學課堂;社會也該因應「市場經濟規律」的需要,破除共黨桎梏,惟人才是用,惟解決民生需求為重,則各界眾生包括大學生會人盡其用,社會機制生機勃勃。@

相關新聞
爭工作!大學畢業生當女僕
北京就業機會多  北漂大學畢業生聚集地
女大學生「曲線就業」:嫁好老公
大陸97%應屆大學畢業生面臨工作問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