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海水西調」舌戰不休 北京尷尬

人氣 19
標籤: ,

【大紀元2010年12月09日訊】(新紀元週刊記者齊先予綜合報導)「引渤海水到新疆?癡人說夢吧?比炸開喜馬拉雅山還異想天開,海水沒進疆,腦子先進水了!」「誰說不可能?人家一期工程已經立項了,六年之內就能建成,到時候等著瞧吧!」最近大陸網路上這樣的論戰非常激烈,正反雙方都找出來不少論據,真可謂公婆各有理了。

一個哲學教授的狂想

2010年11月5日,由新疆省級智囊機構、國家級科研和高校主辦的「陸海統籌、海水西調高峰論壇」在烏魯木齊舉行,上百位水利專家和企業代表提出了「引渤海水灌溉新疆」的設想,引發了新一輪唇槍舌戰。不過舉辦方認為,無論結論如何,他們都要讓世人知道:「中國北方的八大沙漠正以每年2,400平方公里的速度瘋狂外擴,僅2010年中國北方已遭受了十二次沙塵暴的襲擊,而首都北京距離渾善達克沙地僅有十八公里」,「中國西北缺水220億立方米,嚴重影響了經濟發展。」


中國的水庫,大部分都面臨乾枯的危機。(Getty Images)


如何治理沙漠,如何解決西北缺水這些危局呢?

中國有上百萬水利地質專家,不過首先提出「引渤入新」方案的,卻是西安交通大學哲學系教授霍有光,儘管他本科畢業於蘭州大學地質地理系。霍教授也承認他這個設想更多是基於危機壓迫下的構想,是否可行還有待於其他專業人士的群策群力。

霍有光長期從事科技史、文化史以及軟科學研究。1995年當他偶然看見北京西客站候車大廳牆上的中國地圖時,突然楞住了。渤海離新疆、甘肅、內蒙古等中國八大沙漠並不像想像的那麼遙遠。「為什麼不能把渤海水引入新疆,鎮壓沿途的大沙漠,解決乾旱問題呢?」

霍有光一下興奮起來。1997年他發表了《策解中國水問題》、《海水西調與再造西北》等學術論文,提出了三種引水方案,其中最被看好的是方案三:從天津附近的渤海口取水,用管道運送海水到黃旗海,總調水路線為440公里,沿途地勢比較平緩。然後由黃旗海—庫布齊沙漠—毛烏素沙漠—騰格裡沙漠—烏蘭布和沙漠 —巴丹吉林沙漠,走河西走廊戈壁灘,再經過已經乾枯的古河道「疏勒河」,從東向西的自流,進入塔克拉瑪干沙漠東邊的羅布泊。同時還可連接黃旗海和渾善達克沙地,實現七大沙漠的串聯治理。

「引渤濟錫」六年有望

海水西調的設想讓一直苦於缺水的內蒙古錫林郭勒盟眼前一亮。錫盟褐煤資源豐富,但由於缺水,開採業和加工業都發展緩慢。2004年內蒙古和遼寧省合作制定了「引渤濟錫」方案,計劃每年從渤海灣調3.65億立方米海水以供褐煤製氣工程使用,褐煤製氣工程所產生的餘熱還可以蒸汽淡化海水,年產淡水3.1億立方米。

目前已有私人企業開始投資建廠,政府立項有望近期上馬,所以有專家預測說六年內可以完成。據悉「引渤濟錫」通過淡化海水,平均每噸淡水的成本費是四元,比目前當地企業購買的每噸水十二元還便宜了很多。很多人把「引渤濟錫」看成是「海水西調」的先行性實驗,據說中國已經擁有遠距離管道輸送石油天然氣的經驗,運送海水也就成為可能。

目前世界上付諸商業應用的海水淡化技術主要有蒸餾法和反滲透法兩類,後者由於投資省、能耗低、週期短等優點而發展迅速。比如以色列已擁有三座大型反滲透海水淡化廠,年產淡水2.3億立方米,預計2013年以色列全國80%的淡水將由海水淡化而來。

霍有光的可行性設想

關於海水西調的好處,霍有光認為,「海水西調」形成沙漠人造海,會形成相應濕地,可以生長蘆葦等衍生灌木,這在渤海沿線都是可以看到的。還能栽培耐堿植物,從而固定沙漠,改良草場,發展農牧業以及海水養殖業和海水農業等,山東、江蘇、廣東、海南都有沿海灘塗海水灌溉農業。

「中國北方沙漠帶周邊被祁連山、黃土高原、北山和陰山山脈等所限,已經形成了沙漠低、周邊高的地貌『小環境』,如果能夠形成水汽資源,就很難吹出區外,必定形成小範圍降雨,遏制沙塵暴,這一點景泰川電力提灌工程就已經有成功的先例了。」

他還認為,「海水西調」需要以「接力棒」的方式調水,本著「量力而行,先近後遠,各個擊破,分期到位」的原則,用一百年的時間恢復西北人工濕地。到那時, 「環渤海地區是頭,新疆是尾,沿線地區是身,一旦統籌戰略實施,我國北部的一條巨龍就會騰飛」。

對於海水西調的成本,他說,「若在天津取渤海水,通過電力管道把海水動能提高到相當於海拔1,280米左右,這樣每噸水升高1,280米時耗電6.4度左右。但是從海拔780米的羅布泊到海拔-150米的艾丁湖可獲得930餘米的落差,在這裏做一個發電工程,就至少可以消減取水時所耗電能的一半以上。」

關於沿途海水滲漏污染的問題, 「由於沙漠底部存在盆地構造的隔離層,海水不會滲透流溢造成水土污染,這一點沙漠內的大量鹽湖和青海湖已經做出了實證。青海湖的上游還在大量開採鉀鹽礦,但下游就在正常使用淡水。」

專家的反對

11月16日,中國工程院就《新疆可持續發展中有關水資源的戰略研究》在京召開新聞發佈會,專家紛紛質疑其可行性,稱其「不可行」、「不現實」、 「不值得討論」。

中國工程院院士石玉林指出,假設調運1,000億噸海水,海水的含鹽率為3%,就將產生30億噸的鹽,而如何處置這些鹽會是一個巨大的問題,因為新疆鹽鹼化災害已十分嚴重。國家氣候中心原主任李澤椿表示,通過「引渤」來影響北方氣候的設想在氣象學上根本說不通。形成降水要滿足三個條件,而有水汽只是其中之一,況且依靠調運海水形成的蒸發量可以說微乎其微。

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公室原副主任寧遠認為,南水北調工程1,000多公里的長度(丹江口至北京一線),且路線基本都是平原,而引渤入新則要跨越5,000公里,無論是管線鋪設、工程造價,還是最終水的配送問題都沒法想像,這種提法簡直就像偽科學。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沉國舫擔心,如果大量抽取渤海的海水,渤海的水量將從黃海補充,而黃海海水的鹽分比渤海高,這樣一來勢必會給渤海的整個生態帶來災難性的影響。

北京的尷尬

目前定居德國的水利專家王維洛對此有不同看法。他指出,出現海水西調方案,說明過去六十年中國水利發展是失敗的,如果南水北調工程成功了,也就不會有後面的調西藏水問題和目前正在提議的「海水西調」問題。

王維洛表示,渤海離北京最近只有五十多公里,天津就直接靠在渤海灣上,為什麼政府不直接從渤海調水來解決北京和天津的缺水問題,反而要從千里之外的丹江口三峽水庫調水呢?「這說明中國水利部的思路整個就是錯的」。中國已經掌握了海水淡化相應的技術,一是用發電廠的餘熱進行海水淡化,二是利用薄膜過濾辦法進行海水淡化,這二種技術成本也不高。「從成本上看,海水西調計劃裏,成本加上運費加海水淡化,總共是十塊錢一噸,而南水北調從丹江口調到北京是二十塊錢一噸,政府為什麼非要去做貴的?」

由於沒有科學依據,目前人們還無法辨別正反雙方誰的觀點合理,不過缺水問題已經成了懸掛在頭頂上的達摩克利斯懸劍,而官方水利部門的屢屢失敗,更是憑添了中國人的憂愁。◇

本文轉自201期【新紀元週刊】「北京觀察」欄目
http://mag.epochtimes.com/b5/203/8781.htm

新紀元雜誌PDF版訂閱(52期10美元)

相關新聞
淺析中國近期之「水深火熱」
中國南水北調工程  首批移民共計33萬人
【新紀元】陳實:中國水旱災害無窮的根源
水荒:中國大城市頑疾之首 水資源近極限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