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法史旁支「和樣書」

王羲之魅力型塑日本奈良時代書法風格

容加
font print 人氣: 154
【字號】    
   標籤: tags: ,

中國書蹟大量傳入日本,溯自古代日本的奈良時代 (西元710-780年),當前日本國內仍然保存著從奈良時代傳承至今的中國貴重書蹟, 最顯著的特色是書聖王羲之的書法風格。

王羲之的書蹟在奈良時代已經輸入,影響整個日本社會的書寫風尚

奈良時代有許多的文獻以漢文記載,王羲之的書風更是其中的主宰,日本最早的詩歌集《萬葉集》的歌、(王室)獻物帖帳冊記載、奈良朝光明王后的臨書、東大寺王室獻物寶庫正倉院傳存的書跡等等,歷歷證明奈良時代已經有多量的中國名蹟渡海東傳,奈良一朝對王羲之的崇拜可謂無以復加。

正倉院傳存的書跡大部分的書風都是羲之一系的。當前日本國內仍然保存有不少從奈良時代傳承至今的中國貴重書蹟, 最顯著的特色是書聖王羲之古書蹟的遺物。現存日本最古的法帖是搨王羲之〈孔侍帖〉(前田育德會藏)。此帖在紙的行間空白處蓋有「延曆勒定」 朱印三顆,延曆是奈良朝的桓武天王的年號,表示此書蹟在奈良時代已經從中國傳入日本。王羲之的親筆書法目前都未存,此帖一般公認是以雙鉤填墨法精巧地摸拓。另外日本王室御物的王羲之書法遺品還有〈喪亂帖〉,兩者都是極難得的珍貴遺物。

《中國書法史》作者馮振凱指出日本收藏中國書蹟的精良和超越之處,他以王羲之書帖為例指出:「今天王羲之的真跡可以說連一件都沒有,不過一般認為最類乎王羲之真跡的,就是現藏日本王宮的『喪亂帖』『孔侍中帖』,…我國所流傳的『奉橘帖』沒有保管好,遠不如日本珍藏的『喪亂帖』那樣逼真。」 。

神田喜一郎指出較少為人注意到的,王羲之真跡輸入日本和唐朝高僧鑑真(西元688-763年,唐朝楊州江陽縣人,目前在日本的正倉院藏有他「奉請寺大部經」的書狀)的關連。神田喜一郎指出鑑真對日本文化的發達有許多幫助是眾所周知的,可是他在書道上的功績卻很少有人注意。據神田喜一郎所指,鑑真帶給日本「大小王真跡」形成巨大的影響。

鑑真和弟子到日本是經過了五次海上漂流的苦航未果,終於在奈良時代天平勝寶六年,隨第十次的遣唐使船返程時(西元752年)到了日本,連帶影響日本書道。在唐代,王羲之的書蹟已經非常昂貴而且難得,鑑真費盡萬難到日本傳教同時將王書的書蹟帶到日本,在文化史上造成的王羲之的影響力與對文獻之貢獻自是無庸待言。 鑑真進獻的品目有「王右軍真行書一卷、王獻之真蹟行書三卷」。

遺憾的是上述王書真跡都已經不存,後人也無從直接考證,不過在正倉院的國家珍寶獻物目錄以及文書中,也留有珍藏王羲之書蹟的文獻紀錄,可作為旁證。

正倉院收藏著王室獻納王羲之書跡的紀錄

奈良時代王室為了奉佛而建造東大寺,為了獻佛而在東大寺設置國家寶庫「正倉院」,正倉院收藏著王室奉獻的名貴珍藏,其中可以看到王羲之書跡的獻物紀錄。其一是天平聖寶八年六月21日(西元754)〈東大寺獻物帳〉(帳冊目錄),這是聖武天王崩逝四十九天的御忌時,當時的光明王太后為先帝祈求冥福,而獻納先帝愛玩遺珍,珍寶種類很多,包含書法類的寶物,其中包含搨王羲之書法。目錄中列記王羲之的書蹟有二十多種。

另外一件更珍貴的國家珍寶目錄是〈大小王真跡帳〉,是光明王太后在天平寶字二年(西元758)六月一日的獻物目錄通稱〈大小王真跡帳〉。這是在聖武天王逝世二年後,光明王太后追加獻納給東大寺的珍寶,獻物是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的書法一卷。此目錄願文記述「右書法是奕世之傳珍,遺在篋笥,追感瞿然」。若是當時的鑑賞無誤,日本奈良時代的聖武天王已經珍藏有王羲之父子的真跡。

神田喜一郎在其〈鑑真和上和書道〉一文中推論:大小王書跡很可能是鑑真和尚獻給聖武天王的二王書跡而且應該是真跡, 所以在第一次獻物東大寺時不捨獻出,獻出的只是拓模本,到了二年後才再獻出。 從〈大小王真跡帳〉的獻物的緣由「右書法是奕世之傳珍,遺在篋笥,追感瞿然」,因而又追加獻納,也有輔證的意味。

可惜的是奈良時代東大寺獻物帳中所列記的大小王真跡在今日已經不能得見,但是當時留下聖武天王、光明王后等有限的臨書與書蹟,均能觀察到學習王羲之書法的風尚。佐證王羲之書蹟在日本奈良時代的書道上已經壓倒性的魅力榮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國書法強力地影響日本書道史的形成與發展,從日本的第一件書蹟開始直到近代約一千五百年間,一代又一代未曾斷絕。
  • 在日本書道史的研究著作史上,毫無疑義地一向都肯定日本書法出於中國書法之說。從日本書道史研究著作所採的分期界標,也可以明顯觀察到日本書法的史脈和中國書法無可分割的深刻關連。
  • (shown)中國書法傳入日本以〈千字文〉的傳說最古。已故日本書道學者飯島春敬提到「一般傳說認為此時可說是習字的開始,日本書道史的第一步」 。
  • 現今有蹟可考日本的第一件書蹟《法華義疏》,是純粹中國風的書蹟,產生在七世紀初,帶有中國南北朝的書風。
  • 整體而言,現存日本的第一件書蹟《法華義疏》非常明顯帶著中國晉朝、北朝的寫經書法風格。
  • (shown)日本飛鳥時代「遣隋使」之時,中國書法透過佛教經典和寫經的傳播,開展了對日本書法深刻的影響之旅。
  • 日本飛鳥時代中期到奈良時代約二個世紀,是模仿移植中國書法的鼎盛時期。日本法隆寺金堂東間的〈藥師佛光背銘〉和金堂的釋迦像的〈釋迦佛光背銘〉被譽為日本佛像光背銘之代表作, 更重要的是,這兩件日本現存最早期的佛像光背銘表現出中國書法的藝術成就。
  • (shown)在唐太宗貞觀四年(西元630年),即日本舒明天王二年,日本「遣唐使」首發,藉著留學生、學問僧、遣唐使的往復,(書法)名蹟陸陸續續地渡來(日本),成為學習、鑑賞的對象」 。奈良朝的書道資料包含有金石文和紙本的毛筆墨書兩大類,紙本毛筆墨書又可分為寫經和文書兩類 。這些紙本墨書反映中國書法名蹟在奈良時代傳到日本的盛況,其中又以東大寺正倉院珍藏之大量紙本文書遺跡為重要的歷史文獻。
  • 明代萬曆年間的《增廣賢文》有句名言:「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古書《壽康寶鑑》中的「福善案」記載了很多守戒拒淫而在科考中速得福報的故事。讓人看到「拼功業」和「道德實踐」的密切關聯。古人講的「積德」、「積陰德」,其言不虛,有德的人生才有福,可不是空話啊。
  • 「為政以德」的內涵是很深、深廣的,包含了前一篇中孔子所講的「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本章,孔子沒有具體解說什麼是「為政以德」,而是打了一個比方:君王自己像北極星一般安居其所,別的星辰就都井然有序地環繞著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