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作家龍應台休斯頓演講 推介新書

記錄時代巨變下百姓流離故事 重現歷史告知真相

人氣 6
標籤:

【大紀元2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張迎休斯頓採訪報導)台灣知名作家龍應台前來休斯頓舉辦演講會「從草民的眼裡看出去」,介紹她的新作「大江大海 1949」。「大江大海1949」以真實人物為素材,以台籍日軍,台籍國軍,以及祖籍在大陸,後隨軍撤到台灣的士兵三條主線,講述在1949那個特殊年代,被歷史車輪捲入那場紛爭的草民的傷痛經歷。此次演講會是她在美國的首次演講,吸引上千名聽眾,甚至包括百歲老人。

龍應台在談到為甚麼寫這本書,何時動念開始寫這本書的時候,她說,當她1989年在德國看柏林圍牆的崩塌,以及經歷蘇聯帝國瓦解的帶給了她觸動,她曾很深入的觀察並思考那一面柏林牆如何的分裂了一個民族的歷史;而在倒塌之後,這個民族又是如何艱難的走到一起,歐洲人用熱烈而深刻的態度面對曾被分裂的歷史,這一切令她動念要寫一本關於1949年的書。2004年父親過世,在整理遺物時,甚麼東西都沒有。她的父親是在戰爭中成長的一代,是當年隨國民黨軍隊從大陸撤到台灣的兩百萬人中的一個,顛沛流離的生活令他身無所藏,只有一雙沒有做完的已變了色的鞋底,那是父親少年離家時母親送給他的東西。這樣的一個人走完人生路的時候,就像揮發的水滴沒有留下任何痕跡,無聲無形,然而,這一代人又揹負了太多沉重的歷史,每個人都有個未曾打開過的黑匣子,因此,龍應台想打開黑箱子,真正瞭解父輩所經歷的傷痛。

大江大海1949於2009年9月出版發行,對於外界所傳這本書是針對大陸的「十一」60週年慶的說法,龍應台也是淡然處之。雖本無針對之意,僅僅是想在港大開學前能完成作品的樸素想法,但既然釀成這個巧合,那也就無須否認。她認為,1949年對兩岸人民都是刻骨銘心的,這一年是決定了整個民族命運,個人命運的重要時刻,那麼,不同的人帶著不同的情感從不同角度的角度回看這一時刻也是很好的事情。

甚麼是勝利?甚麼是失敗?自古以來,傳統看歷史,尤其戰爭史,都是成王敗寇,一將功成萬骨枯。「一將功成」自有其價值,但是,換個角度看「萬骨枯」是怎麼回事,這也是龍應台寫書的初衷。龍應台在創作過程中,心中還有兩個小小的渴望,一個是寄予跨代的人,希望年輕一代能夠瞭解上一代人充滿傷痛的路是如何走過來的。另一個期待是寄予跨立場的人,希望讓不同歷史記憶的人看到對方的痛在甚麼地方。龍應台引用Henry Longfellow的話說,「如果有機會去讀敵人秘藏在心裏的日記,那麼,所發現的內心傷痛足以讓我們拋棄敵視」。

龍應台還希望讀者在閱讀大江大海1949這本書的時候,請不要用歷史學家的觀點來審視這本書。儘管她在創作過程中做了大量的訪談,查閱史料,書中的人,物,時,地都是真實的,但是她所面臨的最大挑戰是經常為在史料的嚴謹,錙銖必較和文學的自由瀟灑奔放這兩者截然不同的原則中選擇備受煎熬。而對龍應台而言,她最終選擇了文學。

1949內戰,屍橫遍野,戰爭的余續已走過60年。龍應台心中默默許願,創作大江大海1949猶如為已化為白骨的60萬的亡魂用文學上一炷香。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保存眷村文化  高市規劃將軍村
兩廳院新董座郭為藩 放眼國際交流
「我們要和睦相處,不要暴力衝突」
勒星頓中校熱鬧過年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