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趙亮(右)在哈佛費正清研究中心回答觀眾提問。(攝影:李小旭/大紀元)

哈佛熱映趙亮記錄片 引人深思

2010年02月05日 | 18:57 PM

【大紀元2月5日訊】(大紀元記者李小旭劍橋市報導)由中國導演趙亮執導的記錄片《上訪》和《罪與罰》,於週一(1日)、週三分別在哈佛電影檔案館與費正清研究中心放映。約二百人觀看了影片,反響熱烈。

名導與名片

趙亮導演出生遼寧丹東,畢業於魯迅美術學院,後於北京電影學院進修。年僅29歲的他就已創作了多部奪得國際大獎的記錄片。曾榮獲世界電影節最佳導演獎、2006年德國卡塞爾記錄和錄像藝術節金鑰匙獎,還是中國大陸首位獲得法國三大洲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金汽球獎」的導演。

記錄片《上訪》是趙亮自1996年開始在北京上訪村拍攝,歷經12年,一直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止。影片由「眾生相」、「上訪母與女」和「北京南站」三部份組成。講述了北京上訪村的上訪者為基本生存而抗爭的故事,反映了中國訪民的現實生活和社會矛盾。該片曾入圍戛納國際電影節特別展映單元及溫哥華電影節,還是為第六屆中國記錄片交流周的開幕影片並榮獲獨立精神獎。

另一記錄片《罪與罰》拍攝於2004至2005年,歷時三個月。影片描述發生在中國北方一個邊境小鎮派出所內的警察每天如何進行治安管理、處理案件等一系列日常事件。該片於2007年11月28日在法國南特三大洲國際電影節上榮獲最高獎「金汽球獎」,並在西班牙國際電影節上摘得銀獎。

記錄社會現實 引人深思共鳴

許多觀眾表示,影片引發共鳴,感謝導演客觀、公正的記錄了中國社會正在發生的另一面。

一位女留學生觀看了《罪與罰》後說:「在來美國之前,我是一名警校的學生,也在派出所實習過。影片讓我覺得拍得非常真實,也很全面。我在國內,包括在這的時候,都在想怎麼能讓大家瞭解這些(現狀),非常感謝導演把這些拍攝出來。」該女生表示,希望導演能夠將影片傳播開來,讓更多的人瞭解。

一位來美探親的女士觀看了《上訪》後,激動地告訴記者:「在我的身邊就有這樣的上訪人,她們為了求個說法,為了基本的權利而走上漫漫上訪路,但是卻沒人關心。能在這裡看到《上訪》,非常感動。這是一部真實的影片,可惜人們無法在國內看到啊。」這位女士表示,影片讓人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並引人思考,「造成社會如此現狀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她認為,「人們需要深思與覺醒。」

感想與評論

對於影片中的一些細節,觀眾們在問答環節中也發表了自己的感想與評論。此外,對於一些觀眾提出的疑慮,導演趙亮都一一給予解答。

多位觀眾提到了《罪與罰》中先後出現5次有關狗的鏡頭。村民送了2隻狗給派出所警察,最後警察當著一隻狗的面殺死了另一隻狗。導演解釋:「因為影片拍攝地點是在中朝邊境,吃狗肉是當地的習俗,是很平常的。」一位男士建議導演加註背景說明,幫助觀眾理解。對此,趙亮回答,自己並不看重這個事發地點,殺的是什麼動物也不重要。自己是特意沒有標注那些的,因為描述的是社會普遍現象。一位女留學生發言評論道:「這是導演有意安排剪輯的,是有寓意的。這些人(派出所警察)在國家機器面前也是非常沒有辦法,這種狀態就像狗一樣,掌握在別人手裡。」

一位學者談到了影片《罪與罰》的題目,讓她聯想到俄國文學家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同名長篇小說作品。該小說寓意當人類沒有信仰時,什麼壞事情都幹的出來。小說中儘管沒有任何人有罪,但罰卻加在每個人的身上。這位學者說:「影片名稱,與俄國小說重名,是否有何影射含義?這個罪到底是誰犯的罪,影片中的警察也在犯罪,例如非法體罰等;罰是懲罰誰?警察也遭受了罰……」

疑問

也有幾位學者在提問環節中對影片提出了質疑。對於《上訪》,一位學者表示,影片雖然記錄真實,但不全面,片中只有中國政府對上訪者的排斥,不夠客觀。該學者稱,自己曾和中國社科院於建嶸老師組成的專家組開會研討過,認為既然中國政府設立了上訪機構,就是有意要改善社會的。對此,趙亮表示,於老師是自己的老朋友了,並引用他的話回答說,中國的上訪起源於毛澤東在延安時期,曾一度成為文革時期派系鬥爭的工具。但後期也同樣是毛澤東首個下令,要求遣返上訪人員的。趙亮表示:「拍任何片,只有作者自認的客觀,不可能完全的客觀。」「他要呈現的是信訪制度並沒有給信訪接待員任何實質的權力來處理上訪案件。轉交地方處理的信訪,也常出現根本不受理會,隨手就撕掉了轉訪通知的情況。」

對於《罪與罰》,一位男士質疑記錄片在世界熱映,是否對影片中的人物造成傷害。對此,趙亮表示,這也是糾結著他的一個問題。但是他認為:「假如這些人都是我的親戚,我還是會揭露,因為它對社會有改善。如果有改善,應該站在大的社會的公益角度來考慮問題,儘管可能傷害朋友,但是人類還是應該有正義的內容在裡面。」「我覺得還是可以捨棄一些東西,為這個社會記錄一些東西,讓別人知道。我認為這個意義更大於小的私情。」

寓意

兩場記錄片,很多觀眾提問了影片寓意問題,詢問導演是否暗示中國需要民主和信仰等問題。尤其是《罪與罰》,幾位觀眾特別就影片最後出現的教堂畫面提問。對此,趙亮表示:「這個鏡頭其實是我自己安排的,儘管風格和前面不同,但是必須要放進去,必須要總結一下。我想這是關於信仰缺失這種狀態的一種描述。」「在這樣的體制狀況下,人是被監禁著,也是獄卒。」

一位西方學者詢問導演是否希望通過這樣的記錄片對社會起到什麼促進作用?趙亮表示:「是抱有希望,儘管不大,但是還抱有幻想。即使現在不能立即發生,也希望將來能夠避免再走這條彎路,對於這段歷史,只要後來人看到有反思的作用,就是有意義的。」

名片哈佛熱映 大陸放映卻受限

很多觀眾感謝導演帶給他們真實的記錄片,稱讚趙導演的勇氣、責任感和正義感,並詢問是否能夠在國內播放這類記錄片,讓更多的人瞭解到。對此,趙亮表示:「《上訪》曾經在國內小範圍放映過,但後來就不行了。這類影片在大陸是很難(上演)的。」趙導演以自己當初拍攝《上訪》為例,告訴觀眾們,《上訪》中出現在上訪辦公室等片段,除了第一個拍攝中途突然黑掉的片段,其餘都是用隱藏的攝影機秘密拍到的,因為「這樣的記錄片在大陸是無法得到當局批准與許可的。」

觀眾們在表示遺憾的同時,很多也關心起趙導演的安全。多位觀眾詢問,記錄片在海外播放,是否會影響到趙導演日後回國的新的創作,是否遭到威脅等。趙亮表示:「當然不希望被影響。對於威脅更不希望(感到)恐懼。曾經有人總是側面打聽我的情況,只是未明確信號。」

一位男留學生發言表示,自己曾從國內媒體瞭解到,為抗議第58屆墨爾本國際電影節播放介紹《熱比婭》的記錄片,中國電影導演賈樟柯和趙亮撤回原定公映的三部影片。國內媒體對此大加稱讚幾位導演的愛國精神。看完《上訪》後,他很好奇此事,想請趙導演談談此事。

趙導演平靜的表示,其實自己當初根本不知道有關熱比婭記錄片的事情。「政府先找到了一位國內非常著名的導演,然後這位導演找到我,告訴我電影節的事情已經被上升為國際事件,如果不退,下一步就不是電影總局來找了。」因此,自己不得已退出的。

趙導演表示,其實《上訪》在中國國內放映,比在國外還要重要,因為許多人根本不知道中國之內竟有這樣不可思議的事正在發生。對於國內目前無法放映,言情中也透露出遺憾與無奈。◇


《上訪》電影海報。


《罪與罰》電影海報。

高精度圖片
一名哈佛學生與趙亮導演交流。(攝影:李小旭/大紀元)

(http://www.dajiyuan.com)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