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韓國茶道傳承 樸東春用心喚茶魂

文 ◎ 趙潤德 譯 ◎ 樸蓮 攝影 ◎ 鄭仁權
font print 人氣: 17
【字號】    
   標籤: tags:

東亞茶文化研究所所長樸東春博士精研韓國飲茶文化三十年,談起茶,信手拈來皆成趣,一如她所手製的茶,蘊含著瀟灑淡泊的韻味與芳香……

看起來跟一般住宅沒兩樣,韓國果川市的一棟大樓內,平凡而溫馨的三個房間裡卻充滿了清韻的茶香和沉甸甸的古書,這兒是韓國東亞茶文化研究所。

鑽研韓國茶已三十年,東亞茶文化研究所所長樸東春博士繼承了韓國「茶聖」草衣禪師的茶風,她所製作的茶葉蘊含著瀟灑淡泊的韻味與芳香。這是一個唯有製茶和泡茶法達到極點時,才能展現出來的清朗世界,也就是她所繼承的「茶的世界」。

從窗口四望,東亞茶文化研究所周圍儘是蔥鬱的銀杏樹,與原來想像的田園茶景大相逕庭。原來樸東春的茶園不在研究所附近,而是位於全羅南道,每年採收之後,在四、五月間才會製作成茶葉。

東亞茶文化彼此關係密切

與樸東春的敘談是從一杯溫茶開始的。

「韓國的茶是用溫水泡的,與中國茶大同小異。用涼水泡茶的方法,似乎是在八零年代受到日本的影響所致。日本是在宋朝時(約十二世紀)引進茶文化,開始是著重在養生,後來隨著幕府統一,遂被作為馴化武士之用:在一個很小的房間裡,卸下武器喝茶,代表卸除敵意,強調其禮儀和嚴肅性。之後,日本徹底的利用了茶文化,創造出所謂『茶禮』的獨特文化。現在,只要說到『茶』,很多人腦中就會浮現『茶禮』,其實喝茶意義重在品茗,只是後來喝茶的方式被固定化,在視覺上,成為一種表演,於是發展成為『茶禮』。我國多少也受到日本茶禮文化的影響,如今,好像一談起喝茶,就是要穿著韓服安靜品啜茶飲,其實,這是『茶禮』與我國的韓服融合而產生的新品茗形象。」

茶韻深淺寸心知

在樸東春的眼中,茶是具有生命力的,也是大自然給予人類的珍貴禮物。「茶味會隨著採收時間而變化,所以採茶的時間,歷來是很嚴格的。不論怎麼說,頭一次採的茶是最好的,因為最能展現茶本身的味道、芳香以及特有的清新。我國茶葉屬於小葉種茶,茶葉薄而小,並不適合多次沖泡,只需一次充分泡出茶香以後,享受其後味和餘韻。」

「其實,理想狀態下,泡茶者得在二次、三次的泡製中,與茶相互進行心的溝通,其後才會泡出好茶。喝一口清爽的茶,就如同含著芬芳的花葉,茶香滲入身體深處,似乎隨著呼吸流過身體的每一處。」

相反地,「苦澀和混濁的茶味,無法受到的貴族和文人們的歡迎,因為這些階層的人具有極高的美感及鑑識能力。」「一般而言,茶涼之後,茶中的丹寧成分與空氣相遇,會令味道苦澀。所以,喝茶得趁熱,然後品味其餘韻,利用其餘韻看書或坐禪,所以禪宗才會進一步據此發展茶文化。其實,最初中國道家是以茶養生,將茶葉當作藥使用,用以輕身成仙。後來佛教達摩坐禪法出現,才發現茶可以熱身,有助集中精力,有益於修行。」

製茶方法有玄妙

目前韓國市面上所銷售的綠茶味道多苦澀,這是因為製茶者不瞭解茶的特性而造成的。「風土和環境不同,茶種也有差異,例如,我國只能產綠茶;中國南部福建省,因濕度高,適合產烏龍茶;採收和經驗,也會影響茶產的品質,甚至茶葉的大小厚度不同,泡製方法也不同。

我國的茶富有高度的價值和品味,可惜我國茶文化運動只是意欲急進,製茶方法由公司技術員製作,製茶機器也是從台灣或日本引進,因此,無法展現我國茶產的特性,導致市場上現在銷售的綠茶味道苦澀。其實,我們應該以傳統為基礎發展茶文化。」

「傳統上,我們應在『穀雨』時節採收茶葉,然後在350~400℃左右的鐵鍋裡炒第一遍,之後再搓炒一遍,然後再晾乾,中國也是用此種方式製茶。這種方法看似簡單,但是其中有很深奧的妙理,草衣禪師也曾說過在炒茶上有很玄妙的道理,有用言語難以表達的訣竅。」

長久以來,坊間流傳著所謂「九蒸九曝」的說法,其實「製茶方法的記載裡沒有此說,朝鮮後期文人李裕元寫的《林下筆記》雖有此一說,但是他並不懂茶,而且書的內容也是涉獵多種紀錄而成的,可能因此失誤。『九』是陽數之極,但也有『小心』的意思,單論其意,並不見得真的『九蒸九曝』,小心的曝曬或者小心的蒸,可能是更為確切的意思。中國唐代以後,很多書中都記載許多不同的製茶方法,但是有關『九蒸九曝』的紀錄則遍尋不著,可見此種說法有待商榷。」

韓茶的淵源與演變

韓國的飲茶文化淵源於中國,歷經式微又再復興,歷史長達千年之久。「中國的唐代是正式產茶的時期。當時『茶』又寫為『荼』,人們把它用來煮粥或當作野菜食用。約九世紀左右,唐玄宗在位時期,製茶方法逐漸系統化,飲茶文化才得以發展。大概在同一時期,我國也開始引進茶籽。高麗時代佛教隆盛,飲茶成為僧侶、文人王室專有的高級文化。隨著高麗的滅亡和朝鮮時代的開始,飲茶文化與佛教一起步入衰退之路。朝鮮王室只是象徵性的保留茶的意義,實際上,茶已被用來作為解煩消渴及減緩感冒的藥物。」

十九世紀時,草衣禪師繼承飲茶的傳統,韓國茶道步入復興時期。草衣禪師(一七八六至一八六六年)是朝鮮後期僧侶,他所開創的茶風被視為韓國茶的道統,被推崇為「茶聖」。他在海南的頭倫山建立了「一支庵」,在四十年期間靜修「止觀」,還著書「東茶頌」,書中記載頌揚茶的歷史、茶樹的品種、製茶煮茶與喝茶之法、茶的生產地與品質等,在朝鮮時期被稱為「茶經」。


品茗、吟詩、賞畫,樸東春博士繼承了韓國「茶聖」草衣禪師的茶風。

應松和尚傳授茶道

一九七九年,樸東春與應松和尚相遇,應松和尚正是草衣禪師茶風的承傳人。當時樸東春正在學習漢學,經常向應松和尚請教草衣禪師的資料,也因此無意中接觸到茶,進而開始學茶。一九八五年,應松和尚正式傳授她「茶道」。

製茶而不賣茶

製茶三十年,樸東春始終遵守一個不變的原則:每年自己張羅製茶費用,絕不賣茶。

「我每年製作四、五百罐茶。如果要賣茶的話,研究所的運營資金和研究生們的獎學金就都足夠了。但是我拒絕那麼做,因為這種做法會帶來弊端。試想,如果將茶用來賣錢的話,我還能用茶招待來這裡的客人嗎?用價格來算的話,一杯茶就要值幾十萬元韓幣了,在人情上我感覺怪怪的,所以不能那麼做。」

幸好與樸所長有同感的人士在十年前組成「東春茶後援會」,大部分的製茶費用都來自他們的支援。她所製作的茶也免費提供給來此拜訪的後援會會員、僧侶及研究生。「茶文化已有數千年了,經過無數人投入研究,才有今天的成果。我不能為了個人的利益,利用前人先賢的苦心。無論如何都不能違反自己的良知,做出賣茶的事來。」

機器製茶 原味散失

樸東春把茶和金錢分開是有理由的,因為她見過太多因量產而漸漸失去製茶原貌的例子了。

「從九十三年開始,為了尋找製茶的原貌,我曾做過很多研究調查。有一次曾經拜訪中國的一個寺廟,當時那裡還以半手動的方式製茶。過幾年再去的時候,發現完全變成機械化製茶,經人之手製作出來的茶,量雖少,但才有真正的價值。利用機器製作的是工業產品,會失去茶的原味,只會名存實亡。文化的破壞很容易,但是要復原就難了。就算能根據古籍記載復原,或許外形會相似,但是內在的價值已經不復存在了。」

人情似茶香 品茗亦品人

在喝茶敘談期間,樸東春說了幾次「幸好今天茶味很香」。她認為茶的味道是隨著喝茶的人而變化的。「茶是有機物,是共同分享的精神世界,所以喝茶得分對象,不是與誰都能共飲的。請您聞一下茶杯。」盛過茶水的空杯子裡餘味猶存,縈繞著一股淡淡的清香。

眼前的樸東春,與茶共度三十年,已然如一杯清香甘醇的茶飲,散發著溫馨與祥和的氣質,正是「人情似茶香,品茗亦品人」的最佳寫照。◇

──轉自162期《新紀元周刊》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茶花開,冬茶也上市,台北縣政府推薦到坪林鄉賞茶遊玩,今年冬季包種茶節,邀請民眾到坪林吃當地、吃當季,同時請到日韓知名茶道團體來交流,還有料理比賽和攝影比賽,縣府歡迎民眾到坪林吃茶餐看風景,來一場悠閒的低碳旅遊。
  • (據中廣新聞黃進恭報導)台北縣坪林包種茶遠近馳名,坪林鄉公所舉辦冬茶節活動,特別邀請日本、韓國茶道團體進行茶藝交流;另外配合茶節活動,還有免費接駁車來回捷運昆陽、府中、新店等站,歡迎民眾有空到坪林進行一場茶香之旅。
  • (中央社記者姜遠珍首爾特稿)在南韓韓瑞大學校健康增進大學院(研究所)茶學系擔任教授的旅韓華僑姜育發,憑著對中國普洱茶的精心鑽研,成為評價普洱茶的權威專家,在南韓茶道界走出一片新天地。
  • (大紀元記者安迪德國報導)2月13日是中國黃曆的虎年,德累斯頓市政府第二次將民間協會及其它機構的亞裔節目在新年時期集中起來,舉辦包括中國神話、傳統年夜飯、茶道等各種活動,給這裡的亞裔創造一個過年的氣氛。活動從2月13日開始直至2月26日,詳情請見www.dresden.de/fruehlingsfest。
  • (大紀元記者周明訓台南訊)位於台南縣永康市的「通藝國際會館」,以茶道、香道及藝術生活美學為創辦宗旨,開館後備受台南縣市藝文界矚目。
  • 茶在中國已經有超過四千年的飲用歷史,從健康保健、禮貌待客、人際關係交流到茶文化的建立,一直都與人類息息相關,是世界的珍貴寶藏。
  • (大紀元記者周明訓台灣台南訊)「警察局飄茶香?」這可不是員警偷懶、閒閒沒事泡茶。為響應台南縣警察局推行「南瀛115鐵馬元氣站」、「一所一特色」、「柔化警點為景點」的政策,永康市的永信派出所,結合當地知名的通藝國際會館,在派出所裡布置茶道、香道系列文物,讓派出所洋溢著濃濃文藝氣息。
  • 寒假生活營的課程內容豐富,除了有中國傳統醫學介紹、古法防疫香包的製作之外,還有傳統茶道、攝影課程的操作、中華漢服文化的介紹,以及道德小故事的啟發,從生活的食衣育樂讓孩子感受生而為人的得之不易,也讓他們學會人應順天運行而生活的古人智慧,開啟他們對中華文化的視野。
  • (大紀元記者李美京韓國大邱報導)美國神韻紐約藝術團2月26日晚上在大邱展開第二場演出。青白茶禮院院長裴根姬、茶禮院正懷院會長權福順一同觀賞了當天的演出。裴根姬驚喜地表示:「感覺遠超我的預想,極其壯麗。」「觀看演出的過程中,感覺就像渾身的疲勞豁然解除一般,太好了。好似久病之身,一朝痊癒的心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