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中的人生】竹死不變節 花落有餘香

font print 人氣: 690
【字號】    
   標籤: tags:

世上有一些人中的敗類,一生鑽營投機,專幹損人利己的壞事,例如秦檜、江xx之流,生前已是聲名狼藉,死後必定遺臭萬年;而道德高尚的仁人志士,一生光明磊落,為道義不惜捨身成仁,例如岳飛、文天祥那樣的民族英雄,即使時光流逝千載卻仍被後人緬懷,名垂青史,萬古流芳。由此我聯想到中國的良心律師高智晟先生,為法輪功學員上書鳴冤,卻遭中共惡黨綁架而身陷囹圄,至今生死不明。他的錚錚鐵骨,足以讓世人感到敬佩,他的高尚品德,足以成為世人的楷模。

「竹死不變節,花落有餘香」一語出自於唐朝邵謁的《金谷園懷古》,大意是說,竹子即使死亡仍然不改變骨節,花兒即使凋落仍然保持芳香,以此來比喻忠義之士堅守節操,至死不渝。原詩是:「在富莫驕奢,驕奢多自亡。為女莫騁容,騁容多自傷。如何金谷園,鬱鬱椒蘭房。昨夜綺羅列,今日池館荒。竹死不變節,花落有餘香。美人抱義死,千載名猶彰。嬌歌無遺音,明月留清光。浮雲易改色,衰草難重芳。不學韓侯婦,銜冤報宋王。」詩中頌竹兼懷人,頗能體現出詩人自己的品格與追求。竹子堅貞,有寧折不彎的精神,與松梅齊名,並稱「歲寒三友」。

看竹子,無論生長得再高,其竹心總是虛空,這一「凌雲虛懷」的特性,好似正人君子的虛心謙遜;竹子不擇沃土,房前屋後,不論貧瘠皆可扎根成林,隨遇而安,多麼像君子一樣淡泊名利、不媚不諂;竹子挺拔剛勁,四季茂然,凌霜傲雪,枝葉經冬不凋,有好像君子的外柔內剛,始終不渝。

在當今的中國大陸,至今仍然有許多世人對法輪功學員即使承受暴力迫害也不放棄自己的信仰表示不理解,其實這正是現代人道德標準嚴重扭曲的表現。在中國歷史上有很多寧死不屈的人,有許多古人甚至為了信守諾言而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在西方,歷史上的基督徒曾經被迫害了三百多年,他們當中也有許多人寧可失去生命也要堅守自己的信仰。道德高尚的人猶如翠竹一樣活在世間,在曲折惡劣的環境中,經受雨打雷擊、霜侵雪壓,吃盡了千辛萬苦,依舊是堅忍不拔、不屈不撓。任憑四面八方的狂風吹擊,心中卻沒有絲毫的懼怕。那才是視死如歸的道德高尚之士的精神境界啊!

為人在世,應該在人生中保持那種豪壯的氣節。高智晟律師不畏強權,敢為正義與良知而吶喊,不愧為一代人傑。他的崇高行為足以名傳千古,光照後人;千千萬萬的法輪功學員為了堅守自己的信仰,已經承受了長達十年多的前所未有的殘酷迫害。在危難中他們仍然不忘救度世人,其高風亮節將在人們的心靈深處豎起一盞永恆不滅的明燈。@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國的古人說過:「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其實即使沒有神仙和祥龍的展現,大自然中的山水也是非常美麗的。名山大川、滄海碧湖、夕陽朝霧、飛流驚湍和奇峰險壑等大自然壯觀的景色引人入勝,因此在修煉之前,我經常在山水之間流連忘返,長時間陶醉在其中。然而,當我真正明白了修煉的意義之後,我終於悟到了這樣一個道理:在天地之間,無論山水如何美麗,動物如何繁多,只有人才是萬物之靈。
  • 前幾天寫了一篇《雲山之美》的散文,文中談到我喜歡在空閒的時間去高坡之上遙望遠處巍峨的高山、潔白的祥雲與蔚藍色的天空。還談到了雲山之美是仙界之美、神界之美,距離凡夫俗子的生活非常遙遠,人世間很少有人能以超然的胸懷去領悟她的神聖與莊嚴。未曾想到這個星期居然有許多年輕的朋友們讀了我的文章之後就邀請我一起去海邊觀雲,其中有一些人還是我以前的學生。盛情難卻,我欣然接受了邀請,首次與一大群人一起仰望著藍天碧海出神。
  • 中國古代的忠義之士,不僅信守承諾,而且輕利重義,遠離女色。在《三國演義》中,關羽為保護劉備的家眷,不得己暫降曹操之後,曹操為了籠絡關羽,在許昌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馬一提金,下馬一提銀;又送美女十人。然而,關公心如鐵石,大義輕財色,仍然堅持:「關某若知皇叔所在,雖蹈水火,必往從之。」曹操為亂其君臣之禮,使關公與二嫂共處一室。關公心懷忠義,乃秉燭立於戶外,自夜達旦,毫無倦色。每當讀到這些章節之時,我時常掩卷感歎:財色可以誘惑庸俗之人,但是卻打不動義士之心!

  • 太陽到了正午就要偏西,月亮盈滿就要虧缺。以此比喻事物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向相反的方向轉化。中共惡黨邪惡至極,但是不管它做出了任何傷天害理的醜事,從來沒有向中國人民認過錯,相反卻一貫標榜自己是偉光正。然而,多行不義必自斃,中共的暴虐無度,必然加速使它自己走向滅亡。
  • (shown)雖然我們需要金錢,但我們不以量多為幸福;我們需要權力,但我們不以權大為 中心;我們需要利益,但我們不以厚利為目的;我們需要名利,但我們不以榮耀為軸心……
  • 人在有生之年應該珍惜光陰,找到真正的返本歸真之道,使自己的心中永保青春。
  • 這十年以來我己經不再被別人所控制,我己經不再是個奴隸,我是自己的主人。我是根據自己在做事,而不是跟隨別人在反應。
  • 每到災難來臨時,人們想到的是「抗災」,「與天鬥」,「人定勝天」,動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各種資源來排除險情。所有的措施行動都是在災難來臨時如何應對,似乎災難來了,人才能起作用,災難未來之時,人們就無所作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