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莊道無的人類學意義(上)

——得獎感言
黃鶴昇
font print 人氣: 84
【字號】    
   標籤: tags: , ,

《黃花崗》雜志社給予本文《通往天人合一之路》零八年第一名佳作獎。與其說是對本人的嘉獎,不如說是對老莊道無哲學的一個肯定,是對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一個宣揚和鼓勵。老莊的道無哲學,高矣,至矣,無所加矣!

我曾經在《通往天人合一之路》一書後記中說,“這是一本天才的大作。”別以為我在自吹自擂,大話自說。實則凡人悟覺到老莊道無的“玄牝之門”後,你不得不贊嘆老莊這個哲學的玄妙。“非天下之至神,誰孰能與此?”(《易經。繫辭傳》)。老莊的哲學,將給人類帶來一個新曙光——一個人類學的意義!

早在二千多年前,老子向世人宣告這個道無——這個人類的哲學洞見以後,並非無人欣賞。後來的關伊子、列子、莊子都有深入的體悟。特別是莊子,他用寓言的方法,把老子的道解釋得玄妙玄通。他的“獨與天地精神往來,不傲倪于萬物,不遣是非,于以世俗處”(《莊子。天下篇》)就向世人明白告示,老子的道是可以在人世間實行的。老子本人也說過:“吾言甚易知,甚易行”(《老子。七十章》)。曾幾何時,老莊的道無被人打入“虛無主義、神秘主義”的哲學體系之中。他的“和光同塵,與時俱化”的“沒身不殆”哲學洞見被遺棄了。

當今世界,理性工具主義獨占鱉頭,人類彼此互相爭奪,已造成天災肆虐,人禍橫行。世界氣候的惡劣變化,恐怖主義的猖獗,一一浮現在人類的面前。而造成人與自然、人與人這個關系緊張的原因就是人類的智慧。一個人要講自己的存在;一個國家也要講一個國家的存在;一個民族,也要強調自己民族的存在。而在存在背後的意義是什麼呢,不就是擁有嗎?擁有物質或精神,是衡量人類存在的價值意義。這就是智慧——理性工具主義帶來的禍根:你擁有多少物質財富?你擁有多少精神財富?除此之外,人類似乎就沒有多少存在的價值了。這一切,都是人類偷吃上帝智慧之果惹的禍。

人類要講存有,就得爭奪;有爭奪,就得靠智慧。于是,各種手段就使出來了:殺人放火,奸淫敲詐,無所不用其極。這個世界怎麼會有太平、和諧呢?

所以,以動力橫掃一切的西方理性工具主義已經推演到極致,其給人類帶來的生存困境日益加劇。德國學者韋伯主張寬容哲學,企圖消除這種理性擴張;後來的哈伯瑪斯提出溝通哲學。用溝通來融合世界各類文明的衝突。這些大智大勇的哲學家,都看到理性工具主義的危害,也提出了一些解救的辦法。可是我們看到,這種用理性來療傷理性的辦法是微乎其微的。歐盟主張“溝通對話”解決世界外交的手段收效甚微:伊朗、朝鮮的核武危機依然存在;共產國家的人權迫害更加猖狂;而中東的恐怖主義更是肆無忌憚。原因是這個理性的腫瘤已根植人類的頭腦中。當年德國哲學家康德指出理性的局限性就是要打破懷疑論和獨斷論的枷鎖,想不到今天的懷疑和獨斷更加猖獗。一個人,他從小就接受那種知性教育:生活習俗、宗教、文化等,早就滲透其中,其理性觀念牢不可破,你的寬容、溝通能起作用嗎?我們清楚地看到,與恐怖分子講寬容,講溝通,無異于與虎謀皮;與中共講人權,他只有把你當傻子——所有種種,就是其觀念已根植于腦袋之中,把它當作一切行動的準則。理性已經病入膏肓,根本無法自救。

老莊的道無,主張“棄聖絕智”、“返璞歸真”,就是醫治理性工具主義的最佳良方。

由于理性主義的慣性作用,以前人們對老莊的道無產生極大的疑慮:你教人不要知識,要無為,這人生還有意義嗎?其實,莊子早就指出人們這個疑慮了:他在分析儒、墨等有作為的道行不通後,亦借“豪杰”的話來批評“慎到”無為的道。他說“慎到之道,非生人之行而至死人之理,適得怪焉”(《莊子。天下》)。莊子指出“慎到的道”說的是死人的道理,在生人是行不通的,這就是為了說明老莊的道是有別于慎到的道的。它在人生是可以實行的。莊子的“于與世俗處”就是不離塵世的,是具有人類學意義的。(待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這是一本天才的大作。天才,非我所為也,乃天之造作也。「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與於此?」(《易經 . 繫辭傳上》)自蘇格拉底以降,西方辯證哲學高矣,深矣,莊矣,至矣。如此延綿幾千年,誰孰能以正之?老莊將那道無不可說而說之也久遠了,誰解其中味?
  • 嬰孩沒有什麼知識,我們不能否定他的存在。正如一臺電腦,我們把先前輸入的東西洗去(損無),我們不能說電腦什麼都沒有了,它先前安裝的那套程式還在。我們知道,當電腦中毒太深,我們用局部消除病毒的方法無法使電腦回歸正常運作時,就採取將所有輸入的東西全部洗去,使其恢復正常。
  • 康德在其《判斷力批判》一書中說到審美判斷力時,他說他的先驗審美判斷,是沒有概念、沒有目的性的,但既符合目的性的一種心性愉悅。譬如我們看一朵花很美,我們不能用知性、理性去概念它,我們也沒有懷著一個目的去審視它,只是我們人人看到它,都覺得它美,與我們的心靈相應,產生出一種非常愉悅的、舒適的美感。
  • 我們從莊子說的話可以看出,外天下與外物,正是消除知性、理性的手法。把知性、理性的概念損去了,人就沒有知識了。沒有了知識,就消除了人與人之間的矛盾,消除了人與物的矛盾。最後再損去這個生死的時間觀念,人就可以進入到那毫無牽掛的自由之中了。
  • 人是否有「性智」,有「智的直覺」?不用猜度、思考就直接可以「感而逐通「?這個「感」,也可以用熊先生的說法,叫「性智」,也可以用牟先生的說法,叫「智的直覺」。古老的《易經》稱為「感」,順其自然,我則稱為「感性力」。人是否有智的直覺?我以為老莊這個道無境界就是智的直覺。那大自然與他直面相照,心性與天地直接相通,他,大徹大悟了。其「和光同塵,與時俱化」,「獨與天地精神往來」,看到「天地之大美」。這種力,直接貫通於心性,一通百通,沒有半點「讓我想一想」的時間性,他是直覺的感應。
  • 記得最深的是批判英國哲學家巴克萊的「存在就是被感知」,說巴克萊非常荒謬,當他碰到一塊石頭哎喲一聲時,一個人問他,假如你沒有碰到這塊石頭,這石頭存在嗎?巴克萊回答說不存在。我當時竟認為巴克萊是對的。小小年紀,為什麼會想出與眾不同的答案,我也不知道。也許是想顯示自己的聰明吧?
  • 二年的中專,除中共的法律課程,又讀到馬克思的唯物辯證法。可以說,此時期我已弄懂了馬克思主義這個哲學。中共用這個唯物辯證法,來制定其辯證的法律,徹底地征服了中國人民。也是這二年,我瞭解到中共龐大的統治機器——政法機關,在它的面前,我感到自己太渺小與無力了,人生,我能做什麼呢?多年藏在心頭的虛無思想又冒出來了:這個世界是多麼使人厭倦,多麼無聊與乏味呀。面對這個龐大的專政機關,作為一個小民是無能為力的。
  • 中國有句俗語說「哀莫大於心死」,我這個客家人的「硬頸仔」(不服輸的人)終於徹底認命了。幾十年下來,你不是沒有奮鬥過,不是沒有那個能力,但都一一流失,與你擦身而過:你想逃離農村,到大千世界去見識見識,命運給你了,但只給你一個中等學歷;叫你大事做不成;命運叫你進官場走走,但既不給你官當,連個屁股的股長都不是。
  • 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給我極大的啟發。我弄清了後來的德國哲學家費希特、黑格爾、叔本華、尼采及胡塞爾他們的哲學路線。可以說他們都走不出康德設下的哲學框架。康德「物自體」不可知的哲學命題,實在令人歎為觀止。正在我用思不得要領的時候,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讀到了《老子》。這本幾千年前傳下來的《道德經》,使我茅塞頓開,一股清流緩緩流過,心如止境,吾終於大徹大悟。老子曰:「至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夫物蕓蕓,各復歸其根。」(《老子。十六章》),老子的道無,不正是打開康德「物自體」不可知的緊閉大門嗎?
  • 莊子說,「老子,古之博大真人哉!」有誰能解其中意?魏晉時期的向秀、王弼、郭向用儒道解老子,王弼說老子是個「有有者」,現代的馬克思主義者更不用說了,他們用唯物辯證法解老子,說老子是個樸素的唯物辯證主義者,他們何能看到老子「博大真人哉」?人人都想做有智慧的人,而不想做蠢人。我告訴你一個祕密吧,孟子不是說過「聖而不可知之之謂神」嗎?如何做到「不可知之」呢?不就是無知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