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舒立:中國媒體希望——互聯網

人氣 1

【大紀元4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吳雪兒香港報道)因屢揭中國股市界的黑幕,而被美國《商業周刊》稱為證券界「中國最危險的女人」的資深媒體人胡舒立,昨日應夏威夷東西文化中心的邀請,在香港舉行「2010國際傳媒會議」的午餐會上發言,談及過去創立《財經》品牌的一些回顧,以及國內媒體發展的新機會——互聯網科技。

胡舒立說,在中國從事媒體不容易,如果不是那些此起彼落,不斷出現的轉機,可能一早就放棄不做了。同時,對報道事實的堅持讓她們沒有放棄新聞工作。
胡舒立在會上談到她於1998年創立的《財經》雜誌:「我們所經歷的路就是艱辛和機會的見證。」

《財經》確立了「獨立、獨家、獨到」的辦刊方針,胡舒立認為,《財經》提高了國內媒體的水準,而作為最暢銷的財經雜誌,《財經》的廣告收入為同行最高,而且非常盈利。外媒如《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等都有引述《財經》的報道內容。
胡舒立提到去年11月,打造《財經》名聲的工作團隊被迫離開,「那是一個艱難的抉擇」,但她不打算把事情詳細說明。

胡舒立談到有報道指團隊的離去對中國媒體業是一個倒退時說,「但這並不是事實,我們捲土重來,我們選擇離開,是我們想繼續做我們在做的事,而不是因為我們想放棄。」

胡舒立隨後創立「財新傳媒」,並身兼發行人和總編輯兩職,旗下目前有「財新網」。而《新世紀周刊》和《中國改革》雜誌,於今年1月起正式運作並出刊。

胡舒立說,「財新傳媒」仍然是報道經濟和商業消息,仍然在中國進行高質素媒體運作:「還有我們會通過更多的媒介獲取更多讀者。」胡舒立相信中國媒體的出路在於發展蓬勃的互聯網。她說:「《財經》一開始是月刊,4年後成為雙周刊,影響力巨大,這歸功於互聯網,把《財經》傳播到更多更多的讀者。在中國,八成的中國網絡使用者在網上看新聞,在西方,上網看新聞的比率是兩成,互聯網是媒體業發達的背後要素。」

她說,在未來將下決心要實行多媒體專業傳媒運作,鼓勵記者利用多媒介運作。
胡舒立在回應外國記者指國內媒體很大程度上仍然是國家機器時說:「我不認為媒體在中國仍是國家工具,中國的媒體極為多樣化,你絕不能說目前在中國只有一種聲音存在。」

然而在隨後一個會見傳媒的記者會上(胡舒立第一次在香港的記者招待會),當被本報記者問及中宣部和國內媒體的關係時,胡舒立顯得有點不知所措,最後沒有回答記者的提問。

胡舒立於1953年生於北京,1978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2009年11月辭去《財經》雜誌主編職務,就任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胡舒立現任財新傳媒總發行人兼總編輯、《新世紀周刊》總編輯、《中國改革》雜誌執行總編輯,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網傳文強獲刑感言 網友稱死前說真話
零售巨頭亞馬遜起訴北卡稅務部窺探客戶資料
美法院判FCC無足夠權限監管寬帶網
谷歌公佈各國政府審查數據 中國留空白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