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大夫時間】以古人智慧 啟發現代人用藥觀 (下)

人氣 2
標籤:

是黃帝又再提問,「今之世,不必已,何也?」意思是,現在的人生了病,就算是喝了湯液醪醴,但是病情怎麼不會見好呢?

內外科手段不僅是技術 必須講究道

猜猜岐伯怎麼講的?「當今之世,必齊毒藥攻其中,镵石針艾治其外也」。這又什麼原因呢?先將這句話中的幾個字詞解釋一下,「齊」就是大劑量;毒藥,就是治病的草藥;「镵」是小而薄的刀狀針灸器材;「石」是砭石,一種以石材摩挲皮膚肌肉表面,達到治病效果的方式。整個意思就是,現在的人要使用大劑量的毒藥治內科病,用外科手術刀一樣的刀片、砭石、扎針、燒艾灸等,治外科的毛病。

原因是,中古之時的人,道德稍微衰敗,現在的人必然道德不是只有稍衰,而是太壞了。才會如黃帝問的「形弊血盡,而功不立」,就算吃了大量的內科藥草,也已經扎針,還用砭石等各種內外科手段,竟已搞得不成人形了,仍然不癒。其主要原因就是「神不使」。黃帝又問「何謂神不使?」答案是,岐伯很嚴肅的說,針啊、石啊,它們不只是「技術」問題,它都講究那個「道」。是講求人必須順應的一種「準則」的。在岐伯的眼中,它是非常高水平的,它是道。

道德敗壞神志弛壞 以致免疫力低下

既然扎針和砭石都是「道」,那如果人的「精神不進、志意不治」,病就難癒。而今之人,卻是因為無窮無盡的嗜好、慾望,以致憂患不止,以致「精壞神去、榮衛不可復收」,如此就「精氣弛壞、榮泣衛除」,神也去了,生了病就根本不癒。這裏所說的精氣、神、志、意都壞了,榮裏之血、衛外之氣也壞了,這不就和現代的名詞「免疫能力低下」完全符合了嗎?不就像「免疫缺乏症候」類似嗎?那病痛不找上門也很困難了,不是嗎?

榮養體內的血,乾涸了;保衛體外的氣,缺乏了,免疫能力低落了,生了病怎麼會好呢?可想見,古代人因為道德的敗壞而發生「精神意志」弛壞,以致病情難治。現在的各種情況,會比「黃帝時代」好嗎?這也就怪不得醫院建造越來越多,醫生養成也越來越多,而且醫學理論和知識每天都「爆炸性」的增長著,醫學儀器亦復是越來越精準、精良,可是病人不但沒有見少,反而越來越多。為什麼呀?不好好思考行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