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長河】矯飾中的理性與靈氣

——看布隆及諾素描展有感

人氣 61
標籤:

文、圖片提供 ◎ 池農深

  布隆及諾雖被歸類在矯飾主義裡,卻無矯飾主義的誇張與做作,至少在紐約大都會美術館展出的六十一幅素描裡透露的是一種節制的靈性,呈現理性與靈性並存的「人間道」,但與神祇已漸行漸遠……

於從事現代藝術創作的藝術家,像米開蘭基羅、拉斐爾這樣的藝術巨人可能不會賦予太多的注意力,記得還是藝術系學生時代,古典主義的東西除非必修,不然總寧可去修一些稀奇的、觀念性的藝術史課,何況對於像布隆及諾(Agnolo
Bronzino)這樣「類似米開蘭基羅」活躍於文藝復興之後的畫家就更不會去多加了解了。只約略知道他是矯飾主義的重要人物,與其師彭托墨(Prontormo)同為佛羅倫斯矯飾主義(Mannerism)的代表,而矯飾主義處於前有正統古典的文藝復興時期、後有華麗張揚的巴洛可,此二者在西方藝術史中占有極重的地位與篇幅。


布隆及諾素描作品《Head of a SmilingWoman》。

 


布隆及諾素描作品《Standing Nude》。

這回紐約大都會美術館特別展出布隆及諾的六十一幅素描,主辦單位策展人向佛羅倫斯、柏林、德林斯頓、洛杉磯、倫敦等眾多大美術館借來展出,可說是一個大手筆的展覽,難怪《紐約時報》藝評家何蘭卡特說:「布隆及諾這個個展等了已經五百年了,還是個素描展。」言下之意似乎有點為藝術家抱不平。不過,看完展覽後發現,他的素描真的比繪畫整體精彩而一致多了。

與素描相對照,油畫造作不真

不可否認,藝術家總是走在時代的尖端,但同時也受著時代風氣的影響。布隆及諾生於十六世紀初,長於文藝復興高峰回落之時,此刻米開蘭基羅正著手雕刻他的《大衛》像,拉斐爾畫《聖母升天圖》,達芬奇起稿《蒙羅麗莎》,吉奧里尼正在畫謎樣的《暴風雨》(The
Tempest),在德國南方的杜耳則正在兢兢業業的製作銅版蝕刻《亞當與夏娃》系列,還有佛羅倫斯畫派的堤香……想像循著如此眾多耀眼的藝術星光,要走出自己的一條路,得有多麼堅定的意志與才華。這大概就是布隆及諾創作的時代與背景。

大都會開闢了三個展廳展出這些素描,有幾張是雙面展示,老師彭托墨與布隆及諾共用一張紙,正背兩面有兩人的素描,有的則交叉疊畫著,想必師徒情誼深厚,在藝術上相互切磋影響。

布隆及諾是麥迪奇家族科西墨的御用畫家,又是掛毯、壁畫設計師,生活富裕。現藏在紐約大都會的畫作《青年像》(Portrait of Young
Man)與弗立克美術館的《Lodovico CappontI》,這兩張肖像畫是布隆及諾的經典油畫,展現的正是他行雲流水般的富裕與保留——一種節制與拘謹,有別於矯飾主義。

而此次除了六十一張素描,在最後的展廳中放置著唯一的一張油畫、也是大都會自家的收藏《青年像》作為展覽的結束。展覽中有幾張素描是油畫的底稿,像基督之死圖,還有一張讓布隆及諾畫進矯飾主義裡無愧的《維那斯、邱比特、時間和愚行》,此油畫的素描底稿也在展覽中。看到對照著油畫照片與現場的素描,油畫作品顯得造作不真。

倒是素描不論是構圖與人物,都比油畫動人。或許藝術家在畫素描是用百分之百的情感(縱使他的情感是節制的),而畫油畫時,間接的東西就多了思想文化背景、動機,「有些時候藝術家的直觀比理性更深邃」——這是哲學家柏格生說的。

理性與靈性並存的「人間道」

總體來說,布隆及諾雖被歸類在矯飾主義裡,卻無矯飾主義的誇張與做作,至少在這些素描裡透露的是一種節制的靈性,雖已離開了文藝復興期那種對神聖事物的主題,尤其是看了他這六十一幅素描作品後,了解藝術家承接了米開蘭基羅對人體素描的掌握,文藝復興時的藝術養分保持著,卻不再是米開蘭基羅的一絲不茍的神聖性,布隆及諾像是一種理性與靈性並存的「人間道」,或許這也是為什麼他可以畫出像《青年像》這樣可口的畫像,可是與神祇已漸行漸遠了……

而作為一個藝術家,看完這些素描有一種想重拾畫筆畫素描的衝動;作為一個欣賞評論者則有一種韻猶未盡,想多知道一些這個曾經被自己不經心略過的畫家的一切。

這是一個值得看的展覽,何況五百年了才第一次展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