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看見大世界——毫芒雕刻大師陳逢顯專訪

人氣 106
標籤:

  自創細如毫毛的雕刻技術,陳逢顯深居淺出蟄伏數十年,作品屢破金氏紀錄。「透過放大鏡專注去看,銳利的筆尖變成很大的尺寸,再憑藉著專注巧妙布局意念中的點、線,長時間就能揮灑自如。」出神入化的芒雕作品於焉誕生。

文 ◎ 陳柏年

台北新店市郊,一條卡車奔馳、煙塵喧囂的大馬路旁,懸掛著「陳逢顯毫芒博物館」的告示。這是一塊毫不起眼的招牌。然而倘若你順著指標轉進巷道,這一帶的幽靜曲折巷弄、樸實整潔的低矮平房,以及照人眼明的花林農圃,赫然是一處充滿台灣鄉村情調的美麗桃源。而一位土生土長、揚名世界藝壇的毫芒雕刻大師——陳逢顯,就在這裡用他的絕妙手藝,震驚了世界。

《聖經》上說,富人要上天堂的門,比駱駝要穿過針眼還難。但是來到陳逢顯的毫芒雕刻博物館,你會發現微小的針眼其實並不小。為了迎接明年將臨的虎年,陳逢顯所雕塑比針眼還小的老虎,昂然活躍於放大鏡下。這座「世界上最小的老虎立體微雕」,長0.12公分、寬0.06公分、高0.1公分,約為一般食用米的十分之一,比縫衣針孔還小,是陳逢顯以樹酯為素材,透過高倍數放大鏡慢慢雕刻而成。作品共耗時三個月,在過程中失敗了數十次,可見其困難度。放大鏡下,這隻老虎花紋纖毫畢現、張口怒吼、活靈活現的神態,除了讓觀者嘆為觀止外,不禁要發出會心一笑。

微觀藝術 出神入化

「毫芒」,顧名思義,就是以細如毫毛、微如稻芒的雕刻技術,書寫文字或雕塑作品。藝術家以常人所不能及的神技,化大千世界於指掌,供人欣賞把玩。這項技藝在中國由來已久,向為王公貴族雅好收藏。故宮博物院即收藏多樣作品。然而到了陳逢顯位於新店的博物館,不得不驚嘆這項技藝的出神入化。

所謂毫芒雕刻微雕、微刻、微書、微畫、微塑這五項,一位毫芒雕刻家多半專精一種質材,或一項技藝。但像陳逢顯這樣五藝俱全,且多方研發探索微雕天地者,可謂罕有。他自行研發多樣微雕工具,嘗試多樣素材;如在一粒芝麻上題一首七言絕句,破了金氏記錄;以「鑽石灰塵」微雕世界最小的茶壺,或者是仿金庸小說中,小龍女在蜜蜂翅上以秀麗筆跡寫下「我在絕情谷底」六字,告知癡情苦等的楊過,屢經嘗試,真的在蜜蜂翅上書寫這六字……;在一根白髮上畫著兩隻熊貓,並寫上「團團圓圓在台灣
陳逢顯題」十一個字;各式各樣隨手拈來的突破與創舉,讓這項微雕技藝發揮到淋漓盡致的地步。

由於他苦心孤詣的研究,作品每一展出即獲國際矚目,他花費多年鑽研的微雕技術多次代表台灣參展,引起極大轟動,法新社、英國路透社、美聯社或盛大篇幅報導,或不遠千里專訪。出於對毫芒雕刻的熱愛,一九九七年,陳逢顯慨然將自己的住宅二樓闢建為博物館,陳列各項作品,至今納有一百二十件作品,可謂台灣毫芒工藝界的第一人。陳逢顯笑著說:「在台灣,毫芒雕刻館是我成立的最早,我立足台灣,把這個訊息散播出去,引發對岸以及全世界的報導。」

傳統美學奠基 毫芒技藝自通

毫芒微雕除了深厚的書畫基本功,還需要絕佳的工藝技巧。談到緣結微雕,陳逢顯說這和自己的興趣有關:「小時候我就接觸傳統美學,在嚴厲的教導下,打下書法的底子。」

小學時的陳逢顯就擅長繪畫,中學時又寫得一手好書法,資賦優異的他備受師長親睞,屢屢代表學校參加比賽獲獎。其後專攻美工,對於書法、繪畫基礎深厚。後來在中央印製廠工作的機緣,更促使他發展這項在中國工藝史上斷層的絕學:「退伍之後,考進中央印製廠,那是一個很精緻、細膩的單位,就是刻印鈔票。現在的鈔票是電腦刻印,但是以往都是用手工精雕,整天就要用放大鏡、特殊的針,使我走入了微雕技術的領域。」

一九七零年,陳逢顯初入中央印製廠,二十五歲的年紀意興風發,閒暇之餘,就用工作上雕刻鋼版的鋼針畫出了一幅錢幣大小的山水畫「鳥語花香」,竟然獲得周遭同事親友的一致好評,從此激發他深研毫芒雕刻的天地,至今將近三十年。

毫芒技藝雖然自古即有,但身居台灣的陳逢顯憑著一股熱忱,完全無師自通。他自行研磨鋼針,磨到比縫衣針尖更細、也以巧思特製毛筆,使它能以超細的毫毛繪製圖案,還嘗試在蛋殼、蜂翅蟻頭、布線上寫字作畫。就這樣,每天自中央印製廠下班後,他便一頭鑽進自宅二樓的工作室:「每天晚上的八點到十二點是我創作的時間,把時間掌握得很好。該上班就上班,該休息就休息,該創作就創作,這是我對生活的安排。我年輕的時光沒有留白,很充實。」如此深居淺出,蟄伏十年之後,完成了四十件作品,陸續公開發表,屢屢突破金氏紀錄,獲得熱烈迴響。陳逢顯透露一個有趣的故事:

十幾年前,英國的路透社採訪陳逢顯,報導他製作法國名著《小王子》一本中日版的微小書,僅有0.1cm的迷你尺寸。後來俄國一位權威收藏家看到這個報導,輾轉高價收購這本微小書。前些年,台灣辦俄羅斯展時,湊巧邀請這位收藏家來做主題展,這位收藏家特地攜帶一本號稱世界最小,只有0.08cm的微小書,並向採訪的記者表達想認識陳逢顯的意願。不料會面當下,陳逢顯拿出一本0.05cm的微小書,使這位收藏家驚異不已:「因為我知道他要來,所以在他來之前,我就花了三天時間,做了一本俄文版0.05cm的微小書。他看到了很訝異,連說:『不可能啊!』因為這個機緣,我就和這位收藏家成了很好的朋友,促成我去俄羅斯做文化交流。」

前年俄羅斯舉辦第一屆的國際書法邀請展,陳逢顯是台灣唯一受邀的藝術家:「我講書法的東西他們都很訝異,我的微雕作品也引起當地的震撼。我帶了一隻蒼蠅,上面寫了俄文字母『俄羅斯我愛你』,造成轟動。後來這件作品就留在俄羅斯成為展覽焦點,電台與報紙都以頭版標題報導。」

精工細活 期許台灣發光


沉浸微觀世界,陳逢顯最開心的便是能夠不斷自我挑戰,完成夢想。(攝影/劉佳柔)

今年已逾知命之年的陳逢顯先生,雖然頭髮已顯花白,但雙目炯炯有神。要如何掌控眼睛與肢體,達成那麼細微的藝術呢?答案就在專注:「平常看起來很小的東西,如果透過放大鏡很專注的去看時,就會看到銳利的筆尖變成很大的尺寸。這時,就可以憑藉著專注,把意念中的點、線安排得很好。長時間,就能達到揮灑自如的地步。」就是這樣,讓方寸之間,有了千變萬化的可能。

要在一根白頭髮上題字,需要多麼專注的功夫?標準的頭髮寬度約0.001公分,而人在停止呼吸的狀態下,脈膊仍然以0.003公分的震幅在跳動。如果不能將震幅縮小到0.001公分以下,是無法進行毫芒雕刻的。必須練習閉氣平息,讓手不會發抖,才能寫出工整流暢的字體。

陳逢顯現在閉氣大約可以維持一分鐘,平均一分鐘能書寫三個字,他的創作就是在這一吸一閉的吐納間緩緩形成,這是經由長時間苦練投入所達到的成果。而這也和他的養生之道有關。

「我年輕的時候,中央印製廠距離我家五公里,我每天跑步去上班,下班再跑回來,每天跑個十公里,這樣連續跑了十年。我也喜歡長泳,橫越日月潭,一下水以後,去兩個小時再上來。而台灣的百岳我差不多都爬過了。我是很陽光的人,把身體鍛鍊得很好。」他開心地說著。

由於陳逢顯獨到的成就,也引起對岸文藝界的矚目:「現在大陸每個縣市都有毫芒雕刻館,我也和大陸的許多同好有聯繫。我們接受到美學的洗禮,在這個領域很執著這麼久的時間,同時不斷有創新。也因為有我的特色風格,所以對岸很樂意邀請我交流,我也樂於分享。他們看到我的作品非常訝異,因為大陸在文革前後二十年有一個斷層,思維、技法、美學還是在一個框架裡面。我過去帶了台灣的新觀念,所以他們非常訝異,我也樂於把台灣新的、好的、美的觀念可以給他們啟發。」

談到對於台灣工藝界的期許,陳逢顯最感遺憾的,莫過於囿於政治環境,許多藝術家無法施展源源不絕的創作力:「台灣藝術家都很強,很有智慧,國際化的觀念。如果政府有心的話,可以把政治擺一邊,關注文化教育,台灣真的可以發光發亮,把台灣優秀的人才帶到全世界各地,如果台灣要走出去,一定要有藝術文化的東西,這也是最乾淨的力量。這樣能夠提升台灣的知名度,讓世界看到台灣。」

多年來,陳逢顯沉浸在他的微觀世界裡,最開心的便是能夠不斷自我挑戰,完成夢想。他以一位藝術家的熱情說:「這麼多年來,除了自己惕勵外,太太是我創作的原動力。因為太太的支持,讓我沒有後顧之憂,在這個小小的天地裡盡情的發揮,築夢而成,背後最大的功臣就是太太。很高興的是立足台灣,也讓毫芒雕刻走出台灣。目前的我還是不能滿足現有的創作,還會繼續創新、發展下去!」◇(本文章及所有圖片均禁止轉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