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與書道

font print 人氣: 371
【字號】    
   標籤: tags: ,

八仙中有張果老倒騎驢的故事,他認為往前走是在向後退,他就倒過來騎。人類覺的科學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其實還不完全是這樣。本文從書法角度談一下這個問題。

書法歷史久遠,是中國的三大國粹之一。它是以書寫漢字為表現手段的一門抽象視覺藝術。在書法界有「晉人尚韻,唐人尚法」的說法,「書法」這個詞就出現在唐代的「尚法」時期。在唐之前,稱書法為書、書藝或書道。現在日本仍稱書道,韓國稱書藝。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盛行老莊學說,人們張口談玄,閉口論道,書法被稱為書道。東晉的「書聖」王羲之,就崇尚道。

稱「書道」涵義是很深的。書道是將書法作品視為一個完整的有機體,從整體上、意境上、意韻上把握和體味書法藝術。那時人們認為書法藝術蘊含的意義是符合道家的「道」。書法家所追求的藝術境界,也就是道的境界。王羲之說:「書之氣,必達乎道,同混元之理。」

到了唐代,楷書的發展成熟,點畫形式日益豐富,結體方法日益複雜,講究筆畫、結構、章法等,如「永」字八法、歐陽詢的結字三十六法等,並且出現了書法教學,認為「書道」概念模糊,難以言傳,只有書寫技法才能實實在在的講出來,於是 「書道」日衰,「書法」日盛,名稱上也正式稱「書法」。

書道嬗變為書法,表現上是藝術形式的變化,反映的是人們思想認識上的倒退。由注重整體變為注重局部,注重理想變為注重現實,注重內涵變為注重形式,由精神追求變為學術追求,結果「為學日盛,為道日損」,走上了一條「七竅開混沌死」的道路。

--轉載自明慧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鐘繇從小就喜歡書法,十一、二歲年紀輕輕就隨著老師到山東抱犢山臨摹秦、漢摩崖石刻,長大後對書法的喜好程度更是只能用「癡」來形容.........
  • 王羲之熱衷書法,總是廢寢忘食苦練習字。他每到一個地方,都會不辭辛勞尋找與拓印歷代碑刻,因而累積大量的書法資料。他還在家中的書房、院子、大門邊等各處,擺好桌椅,上面放著筆、紙、硯、墨,一有好的字體構想,隨即下筆書寫。由於不斷的勤學苦練,他的書法造詣才能達爐火純青的地步,而作品也被千古傳頌,流傳至今。
  • 王羲之任性率真而不做作,喜歡即興書寫。據《晉書‧王羲之傳》記載,《蘭亭集序》就是他酒後的即興書寫佳作。還有有一次,他到學生家裡,看見人家有一張棐木製的桌子,桌面光滑潔淨。王羲之就在上面寫字,一半楷書,一半草書。
  • 許多書法名作在不同朝代受到的評價都有所不同,或褒或貶,審美角度互異,品評內容自然不一。而能像《蘭亭序》一樣,在每個歷史時期的審美觀念裏都被奉為「神品」的情形,可謂少之又少。《蘭亭序》通篇靈動活潑、暢快淋漓,但每一使轉、提按,每一筆牽帶,或連或斷,都交待地清清楚楚,絲毫不失法度。變化多端的用筆化入結構章法,呈現出豐富多樣的體態與疏密合宜的空間,「大小、長短、匾狹,均各還其態,率其自然」。妍美中帶有遒勁,飄逸中又顯圓融平和,令人「玩之不覺為倦,覽之莫識其端」。
  • 歐陽詢(557-641),字信本,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歐陽詢一生經歷陳隨及唐初,在隋朝就已名震寰宇,高麗(韓國)都曾派大使前來求書。歐陽詢未曾因盛名而驕,書藝亦未被盛名所絆,反而老來筆健,其傳世的名作如「化度寺碑」、「九成宮醴泉銘」、「溫彥博碑」都是晚年之作,其中「九成宮醴泉銘」更有「楷書極則」之譽。
  • 虞世南,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屬浙江)人,與歐陽詢、褚遂良、薛稷合稱“初唐四大家”。虞世南為人溫良恭儉、沉靜寡欲,對於朝政則又剛正不阿、勇於進諫,可謂是碩儒兼諍臣,深得唐太宗器重。唐太宗稱讚虞世南有五絕即“一曰忠讜、正直,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詞藻,五曰書翰”,因此虞世南被稱為“五絕書家”。唐太宗這段“五絕讚賞”刻畫出一位對上忠直、對下友愛、溫文儒雅的謙謙君子。
  •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國歷史最著名的皇帝之一,他在位時朝政廉明,知人善任,因此國力鼎盛,民生富裕。唐太宗以一位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一位賢明的君主垂名青史,鮮為人知的是他也酷愛藝術、精於藝術,是相當有造詣的書法家。
  • 褚遂良是虞世南的學生,自幼敏而好學,博涉經史,潛心翰墨,年輕時書藝就有很高的水平,接下侍書工作頗為稱職,於書於政,皆深得唐太宗賞識,屢屢升官。官運亨通使褚遂良剛正忠直的人格、淵博的學識在政治上有所發揮,成為國之棟樑。另一方面,入朝為官後,有機會親近宮裏大量前人法書真跡,時而臨摹,時而鑑賞,造就了他更加完美成熟的書藝創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