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村留守兒童三成以上有心理問題

人氣 16
標籤:

【大紀元5月28日訊】(自由亞洲電台記者石山報導)中國婦聯最近發表的《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調查報告》指出,在中國5,800萬農村留守兒童中,有30%以上出現心理問題,45%「感到孤單」。就中國農村留守兒童身心健康,以其對社會的影響,本台記者石山邀請在美國的原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心理學教授孫延軍和專欄作家司馬泰進行討論。

記者:全國婦聯最近發表了一個調查報告是專門對農村的留守兒童家庭進行的一個調查。它的數據是說現在全中國現在留守兒童大概是5,800萬人。14歲以下的有4千萬。調查發現有30% 以上的兒童出現心理衛生問題。45% 接近50%感到心裡比較孤單。想問一下孫教授,兒童在成長的過程當中,如果父母不在身邊的話,會帶來一些什麼樣的心理問題?會導致兒童成長過程中出現一些心理健康衛生的問題嗎?

孫延軍:這是會的,這是確定無疑的。影響兒童成長過程的它有三個主要因素,一個是家庭;一個是社會;另外一個是學校教育。在這三個因素當中家庭是最直接、最主要的因素,對兒童來說。如果父母長期和子女分離的話,確實會造成兒童性格上的內向,不善於與人交流,甚至情緒上的一種抑鬱。遇到事情他積累了很長時間之後容易突然爆發,容易走極端。影響他人格的健康發展。

記者:司馬泰先生能給我們談一下,您覺得在農村的留守兒童是不是除了心理方面的問題也會遇到其他方面的一些問題呢?

司馬泰:人的成長嘛,他心理面有問題就會導致一系列的行為問題,這是相關聯的。比方說心理行為跟他的絕對行為要區分開來的。所以心病心來治嘛。他心理不健康的話,可能會在他的學習,他的行為處事,他的性格各方面都會帶來很大的影響。

記者:5,800萬人這個不是一個小數目。以前聽過一些兒童心理專家介紹說是兒童在3到5歲是他整個心理、人格形成的最關鍵 的時期。如果缺乏父母的直接照顧和愛護會形成一系列的偏差。是有這麼個說法嗎?孫教授。

孫延軍:他是這樣,一個孩子從純智力因素發展來看,0至5歲之前他的純智力因素應該達到成人的智力因素的95%以上,就是按照一般的發展的話。他的其他的人格因素也在這個時間之內,他的基本定性,你比 如內傾性和外傾性,在這個時間性情的作用是十分大的。我們經常說3歲看老,主要是看什麼?看他的性格的東西,趨向性,當然是他的氣質類型,他是先天支撐的。但是在0-5歲這段時間,如果說家庭監護不利的話,那就會對他的性格產生很大的方面影響。

記者:司馬泰先生,是不是在中國現在很多大城市它的治安問題,很多問題會不會跟這方面的問題有關?或者說以後可能會出現更大的問題?

司馬泰:這是一個非常大的一個潛在的一個危險,就說中國的下一代他們長大以後,他們心理不健康,他們現在還是小孩子,你還只是覺得在家裡,在學校發生作用,當他們長大,走上社會的時候,他們就會把這種心理不健康的因素擴散到整個社會當中去。剛才孫教授講到有三個因素。就是家庭、學校、社會。現在家庭因素就顯得格外重要,為什麼呢?

因為你在過去很好的一個年代裡面,社會、學校都很好的時候,你缺少家庭,你還可以彌補,它現在是反過來,現在整個社會的環境就不好,好像什麼事情都可以幹,只要為了掙錢是無惡不作。在這樣一個大環境底下,如果又缺少了家庭這一塊對孩子的教育啊,對他的關愛啊,那實際上就是變本加厲的讓孩子受到社會上不好東西的影響,其實對中國未來來講的話是非常大的威脅。

記者:最近中國有一個很熱門的話題,富士康公司,一年之內有11個人跳樓自殺,結果他們統計了之後呢發現是農民工二代是佔絕大多數。是不是也是反映了這個問題,孫教授?

孫延軍:對。農民工他遇到的社會問題特別多,他社會壓力特別大。一個是留守兒童問題,因為他從很小的時候缺少家庭、社會、學校的這種適當的關切,他就是基本關切他都缺乏。當他長大了之後,因為農村和城市是不平等的,它社會是分階層的,他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他的性格以及情感的表達方式都會產生很大的問題,這個確實是客觀存在的而且是不容樂觀。

記者:司馬泰先生如果想解決這些問題,應該採取一些什麼樣的措施?

司馬泰:這個問題的話,他們如果能夠把孩子帶去,能營造一個讓孩子和父母一起生活團圓這麼一個環境,如果政府不在這些方面真正解決這些問題的話,你只是說孩子再進行心理輔導啊,那東西都是治標不治本的。

記者: 我們節目時間差不多了。非常感謝孫教授,也謝謝司馬泰先生,非常感謝兩位。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江蘇大豐瞞報兒童血鉛超標 村民請願無人理
中國農村兒童失學無助愈加嚴重
中國5歲以下農村兒童夭折可能性遠高於城市
江西85歲老人賣筍收入8元 被收10元攤位費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