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美雅陶藝展 展現生命力

font print 人氣: 3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3日訊】(大紀元記者李容耕台灣台北採訪報導)陶藝家林美雅陶藝展從5月1日開始到5月15日假孟焦畫廊熱烈展出,受到各界熱情收藏,呈現美的作品受到喜愛的程度。

林美雅陶藝展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找到平衡點,更在其特有的細膩手法巧思創作下,每一件作品用心良苦的完成,更是讓人觀賞後會愛不釋手。

林美雅以手工細膩精巧著稱,她的和竹、木等自然物幾可亂真,從栩栩如生的樹頭、竹頭、南瓜等題材,到近來充滿情趣寫意的捏捏壺,推出後大受好評,表現出強烈的個人風格。她把手捏邏輯化,除了藝術表達與設計功能提升,因手捏能改變土的密度排列,在不斷的捏塑中,將細泥與粗沙分別漸層的分布在厚度的裡外,在捏製過程中,自然把精、氣、神融入,使得做出的作品更具靈性,和一般常見的手捏給人粗糙、簡單、隨性截然不同。從嚴謹的「方法養成」到「熟練控土」、「美感比例」、「功能考量」、「藝術內涵」都是基礎要求。


林美雅創作陶藝樂陶然。(攝影:李容耕/大紀元)

林美雅認為, 做陶不只是給陶新生命,是目標、提升陶在藝術創作的地位,不停留在給人只是冰冷的工藝表現,給它「溫度」、給它「柔軟」,不同的「皮膚」讓它呼吸,給陶土似能有生命的告訴我們,它要表達的是甚麼。

展出期間進行有關茶文化與茶道的交流,由蔡忠南老師在茶文化的泡茶技藝上與來賓交流,蔡老師說,《茶經》,是世界茶文化史上的一部重要文獻,它為我國及世界茶藝、茶道的傳播與發展帶來極其深遠的影響。 現代人泡茶的茶文化與生活有關,自然在茶藝茶道的發展上百家齊鳴,不過其最終的理還是如何泡好茶,而泡好茶的首要條件就是要有一把好壺,林美雅的好壺呈現茶文化的至高享受。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靜觀皆自得這是清芳居主人的藝術天地,陶藝家蔡忠南在孟焦畫廊用作品告訴你藝術之美,時間從1月15日開始到1月31日,你可以放慢腳步到孟焦欣賞不同的陶藝家有不一樣的作品呈現。
  • 茶文化推動有其環境造化,作好壺的陶藝家蔡忠南陶藝展23日假孟焦畫廊舉行開幕式,台灣藝文界人士與茶文化愛好者齊聚一堂,除參觀蔡老師的好壺展出外,也做經驗交流,好壺好茶好文化,讓人口齒留香,也是藝術的饗宴。
  • 由富貴陶園藝廊所主辦的「柴顏觀色-李幸龍陶藝個展」,將於2/7(日)開幕,展期將至3/21(日)止,富貴陶園的主人林文祥強調李幸龍作
    品相當有特色,歡迎一同前來參與。
  • 陶藝家孫文斌陶展6日下午假鶯歌富貴陶園舉行開幕茶會,由林文祥主持,孫文斌親自出席茶會,並與觀眾做面對面的交流。
  • (大紀元記者宋順澈鶯歌報導)想要一次欣賞臺北縣44位陶藝家的創作嗎?現在就到陶博館來吧!除了可以看到資深陶藝家的最新力作,更有新秀的創意新品,不論是技法、造形或是釉色表現都令人驚艷,陶藝家難得齊聚一堂,甚至還有夫妻檔的陶藝家共襄盛舉,展出作品精彩可期。
  • 今年的母親節在孟焦畫廊推出一個別有創意與感恩的陶藝展,由名陶藝家林美雅展出其最新創作作品,會有令人驚喜、許多感動人心的創作歷程出現,尤其是每年五月的康乃馨季節,就有不一樣的動人故事上演。
  • 文徵明以「白描法」鉤出娉婷玉立的蓮花,用極婉約勻稱的細線來鈎勒。為了顯現花瓣的精氣有神,畫瓣尖,下筆時先以書法中的「頓筆」為之,再提筆上來,一上來就見真章了。我們看到文徵明的花瓣線條是那麼細緻溫和,好像隨手不經意地就畫出來似的,柔中帶剛,剛中有柔。顯得韻味無窮。
  • 南梁 張僧繇《雪山紅樹圖》(台北故宮博物院提供)
    光凸凸的山,除了輪廓線以外,不添加任何線條也就是沒畫皴法。 這幅畫怎麼和常見的中國山水畫迥然不同呢?
  • 來自比利時的法蘭德斯風格畫家安東尼‧范‧戴克(Anthony van Dyck,西元1599年–1641年)是一名臻求完美的肖像畫家。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替英國國王查理一世所繪的肖像畫,優雅地呈現了查理一世和他的宮廷樣貌。范‧戴克也是一位色彩大師,他善於運用色彩和大膽的筆觸來表達光線、物體的移動和布料質地。這項特長也讓他得以在作品中描繪出高度精準卻仍具有繪畫特點的蕾絲質地。蕾絲這種非常精緻又複雜的布料是16至17世紀時富有的藝術贊助人流行配戴的服飾配件。
  • 華麗誇張的定型角色(stock characters)、簡單的情節、即興對白和戶外表演,是即興喜劇(Commedia dell’Arte,又譯藝術喜劇)的核心特徵。其幽默劇情常圍繞著年輕戀人的種種考驗。演員們不受台詞限制,可以根據觀眾的反應調整表演。這些喜劇常含有對時政的諷喻和接地氣的幽默,可以巧妙避開查禁。這種意大利民間戲劇形式也成了18世紀洛可可(Rococo)藝術運動的理想題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