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道判釋(10)

二、何謂「儒學」?
黃鶴昇
font print 人氣: 29
【字號】    
   標籤: tags:

何謂儒學?儒學,不就是儒家的學說嗎?儒家的學說,不就是孔孟之道嗎?孔孟之道,就是孔子和孟子創立的學說。其主旨是宣揚「仁、義、禮、智、信」的道德觀。此說再簡單不過。

但我們追而問之,問題就來了:什麼是儒學呢?何以它不叫孔學、禮學或叫仁學?偏偏叫儒學?儒是什麼意思?要說清楚它,真的不好說。

據現代詞典解釋,儒,指古代的讀書人,即文人,與習武、講武之人相對。據司馬遷《史記》的記載,儒,顯然是指孔子這一學派的人。《史記》又記載有人罵稱「腐儒」等事來看,儒,在當時來說,可能是一些只靠嘴巴說教,不從事實際工作的讀書人。現代人所說的儒者,還有泛指文質彬彬的知書識禮者。據《說文解字》之說,儒,是懦,即柔之解,術士之稱。古代專門從事喪葬禮儀的術士。孔子做過魯國職管祭事禮儀的官,或許這就是儒為從事喪葬禮儀的術士由來吧?然以《論語》、《中庸》、《大學》、《孟子》四書及《史記》所說,此解意義過窄,似乎不能總括儒的意涵。儒,不可能是單指從事喪葬禮的術士。孔子、孟子講的「君子」,不可能是指「從事喪葬禮的術士」。太史公稱儒太過於「博而寡要」,儒者雖然很注重「禮」,但要身懷「六藝」的人才稱得上是儒。而懂得「六藝」可不是簡單的事,在社會上可說是全能的人了。詩、書、禮、藝、武等都會,儒者可說是文武雙全了。歷代的史家、學者,也沒有考證出儒一個確切定義,孔子也沒有自稱他為儒者。孔子只對子夏說過「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1,也沒有把儒的真正概念說出來。儒學,對於中國人來說,確實是一門很詭弔的學問,孔子的學說不叫孔學而叫儒學,而儒是什麼又說不太清楚。你說儒是讀書人,有文化的知識分子,那老子、莊子、墨子他們也是讀書人呀,怎麼又不叫儒呢?顯然儒是代表孔孟那一學派的人。據《史記》記載,儒這個名稱,在春秋時期已經存在,到戰國時代已很普遍,成為一種職業的代名詞。《莊子.田子方》一文也有講述穿儒服的故事,莊子去見魯哀公,魯哀公說魯國有很多儒士,莊子說很少,倆人打賭。莊子叫國王下命令,凡穿儒服的人都要表裡如一,即你自稱是儒者就必須有儒的知識,否則名不稱實者殺。幾天以後,原來滿街穿儒服的人不見了。莊子是借此來諷刺儒的名不稱實。但從這裡我們也看出在莊子時代(戰國時期)儒已成為一流行的族群是不爭的事實(大家都以穿儒服為榮)。秦始皇的「焚書坑儒」也證明儒在當時的政治舞台很活躍。秦始皇認為儒威脅到他的政權,所以採取措施滅儒。以儒來代表孔子那一派的學問,在孔子死後不久已基本形成,到戰國時代定型。太史公曰:「夫使孔子名布揚於天下者,子貢先後之也。此所謂得執而益彰者乎?」2看來使孔子的學說成為儒學宗旨,孔子的學生著力不少。

使儒成為中國歷代的顯學,始作俑者是漢武帝時期的董仲舒,他向漢武帝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漢武帝接受並實行了。自漢武後的君王,均喜用儒術治國。儒術,就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了。那麼,儒學的內容包括哪些東西呢?據班固的《漢書.五行志》記載,「以為《河圖》、《洛書》相為經緯,八卦、九章相為表裡。昔殷道弛,文王演《周易》;周道敝,孔子述《春秋》。則《乾》、《坤》之陰陽,效《洪範》之咎徵,天人之道粲然著矣。」3從班固的記載來看,當初漢武帝推行的儒術,其內容不出《河圖》、《洛書》、《周易》及孔子的《春秋》和箕子的《洪範》所說的範圍。就是說,儒學的理論基礎,是以上五書為根據的。漢武帝以後,經歷代儒者所變更,到了宋、明時代,儒家所宗,基本上定型為「四書五經」(有說「六經」),把《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大學》、《中庸》原屬《禮記》一書,有人也把《尚書》、《禮記》、《論語》、《孟子》合稱為「四書」)等,都列入儒學的經典。若以太史公稱「夫儒者以六藝為法,六藝經傳以千萬數,累世不能通其學,當年不能究其禮,故曰「博而寡要,勞而少功」。4儒學的內容就多得不得了,是我們一輩子都學不完的。孔子也稱「從我於陳、蔡者,皆不及門也。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5以孔子的說法,他的弟子沒有一個達到孔子的要求。如以孔學做為儒學的標準,孔子的學生,只是學得一部分學問而已。德行、言語、政事、 文學,沒有一個學生是全能達到的。 可見儒學是多麼廣博而龐大了。孔子說他,「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6我們別看就「道、德、仁、藝」四樣東西,你要能「通其學」,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後儒稱孔子為聖人,其中一個原因是孔子博學。(待續)@

1《論語》,藍天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108頁。
2《史記》,中華書局出版,2005年3月第一版,2464頁。
3《漢書》,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年10月第一版,502頁。
4《史記》,中華書局出版,2005年3月第一版,2487頁。
5《論語》,藍天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203頁。
6《論語》,藍天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127頁。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黃鶴昇,一九五七年六月八日,生於中國海南島儋州市高洋村。一九七六年,毛澤東去世,黃鶴昇與兩位好友夜晚在山上煮酒慶祝。年紀雖輕,卻深知“老毛不死,我們永無出頭之日”。一九七七年,中國恢復高考制度。中學階段被文革耽誤了十年學業的黃鶴昇,先考取了廣州“廣東省政法干部學校”,後又考上江南某政法學院深造。在該院,第一年學習形式邏輯學,為他的哲學興趣打下了一個基礎。第二年他突然逃學出走深圳,與友人一起辦出版社和出版雜誌。一九八九年“六四”天安門事件後,他真正“出走”赴泰國曼谷,同年六月到了德國。
  • 德國新天鵝堡有家中餐館「聚賓樓」,很多人曾在此用餐,卻少有人知道,這家的父子倆以不同的方式均曾獲獎…
  • (shown)孔子「郁郁乎文哉,吾從周」距今已兩千多年了,其一部《春秋》史,也不過是「述而不作」,然其留下的歷史文化遺產,竟讓華夏民族傳承至今,成了一個民族國家的文化標簽。
  • (shown)想當年,那個將華夏文明定於一尊的孔老夫子,說仁、說克己、說復禮,還有禮義廉恥、誠心及天下都說了。就是沒有說愛國主義......
  • (shown)我們再來看《易》經的算卦,是有它的道理在的:其以「陰陽」作卦,陰爻代表符號為「--」,陽爻代表符號為「-」,經三易為一爻,而要有六爻才成一卦。
  • (shown)儒家的天下文化,其實質上就是天道文化。即天道下的文化。其視天下蒼生萬物由天道而來,吾人對天下萬物,特別是人類要有「惻隱之心」,即孔子講的仁禮道德,仁人之心。
  • (shown)儒家自孔子以後,都是繼承這個「天道」文化傳統的。翻開歷史記載那些鴻儒俊傑,沒有哪一個不談天下文化的。
  • (shown)亡國,只不過是改朝換代而已,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事,這個國家興亡的責任,是匹夫走卒的事;而天下興亡就不同了,它關係到文化禮教能否傳承的事,是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天下大事,這個責任,要由知識分子(士大夫)來擔當。
  • (shown)「國家是永久的」,即近似於古人的「天下」;政府、政黨皆可更換,說明此不是儒終極服務的目標。其言可說是一針見血,此僅供愛政府、愛黨專業戶參考。愛黨、愛政府與愛國是不容混淆的。
  • (shown)中國歷代的文人志士,以天下為己任,譜寫出許多可歌可泣的篇章,說明儒學,他不是屬於那一朝代,那一個皇帝,那一個政黨,那一個國家的;而是天下人類所共有的精神文明財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