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悠悠:周濟貧困 關注學生

大法徒
font print 人氣: 54
【字號】    
   標籤: tags:

一、為人師表

浙江有一個指揮使(管理一個省的軍事長官),為他的兒子請了一位家庭教師。有一天,這個老師病了,渾身發冷,他讓學生去抱被子來。指揮使的妻子,連忙從臥室裡,取出一條被子,不巧誤將一隻鞋,捲進到被子裡面。

後來老師的病好了,把被子還給了東家。但是,那只鞋卻掉到床下。師徒二人,都沒有發現。

後來,指揮使來看望老師,忽然看見自己妻子的鞋,在床下,便懷疑妻子與老師通姦。便命女婢夜裡去敲老師的門,假裝說是自己的妻子邀請,而他(指揮使本人)卻手握尖刀,站在門後。

老師聽到敲門聲,便問:「什麼事敲門?」女婢說:「女主人想讓你過去。」老師怒不可遏的說:「這是什麼話?告訴你家主人,有事明天再說。」

指揮使又逼自己的妻子去敲門,老師斷然拒絕,說:「我是你們請來的老師,自當為人師表,怎能與你夜裡往來呢?」一直拒絕開門。指揮使怒火稍減,但仍疑雲未消。

第二天,老師去向指揮使辭職,指揮使慇勤勸留,老師堅決不願再留下來。指揮使這才發覺:是自己誤解了老師,連忙賠禮道歉,誠懇的作出檢討,承認了自己的誤會,請求原諒。老師才答應繼續留下。

指揮使感歎的說:「先生真是正人君子啊!」

這位老師,後來中了進士。

二、厚待竊賊

曹州的於令儀,是個普通的市民,待人忠厚,家境比較富裕。

一天晚上,有個小偷來他家行竊,被抓住了。於令儀一看,是鄰居的兒子。令儀便問他:「你平時看著挺好的,幹嘛要偷東西?」並詢問他的情況,當即送他十千錢,供他衣食之用。又擔心叫他半夜回家去,會被巡捕抓住,便留他住到天亮,才送他走。

這個小偷羞愧難言,從此改邪歸正,成為良正之人。

三、周濟貧困,關注學生

吳全琮的父親吳柔,是桂陽的太守,吳柔讓吳全琮押送數千斛米到吳地市場上賣。吳全琮則把米都無償賑濟給了那裡的貧窮的讀書人,空手而返。

父親吳柔剛聽了,非常生氣,而吳全琮則對父親說:「去市場賣米並非急事,而那些學生卻正困苦不堪,所以我才救人所急,賑濟給他們。因為時間倉促,來不及稟告你。」

父親弄清了原因,非常高興,對兒子的這種義舉,驚贊不已。

四、 恤死扶生留美名

李昆,是明代高密(今山東高密)人。官至兵部左侍郎。

李昆在甘肅當巡撫時,一天偶爾見都司監獄拐角處,堆滿了人骨,便問何故,部下回答說:「這些都是被判死刑者的遺骨。」

李昆聽後,不由皺起眉頭,說:「這些罪犯被處死,已經受到懲罰了。他們的遺骨,怎能隨便亂扔在這裡?」立即令人在城外挖了公墳,將白骨妥善埋葬。

甘肅是邊遠偏僻之地,當地風俗,結婚需要許多彩禮,因此有許多士兵,拿不出彩禮,結不起婚。

李昆查明未婚者達千餘人,便分給他們錢、布,幫助他們許多人結了婚。

後來李昆離任時,不少人帶著妻、兒,跪在路邊,哭著為他送行。他們都是被李昆所救濟、並為之婚配者。

五、嚴以律己 寬以待人

張悅,明代松江(今上海松江)人。官至兵部尚書。

張悅雖為尚書,但能嚴於律己,寬以待人,保持清操。他曾對四川的監司官員說:「去四川做官,行程非常難險,這些州縣小官,都是帶著妻子兒女前去上任的,確實是用一家性命,來換取微薄的俸祿。萬一出事,則全家都要葬身魚腹。你們作監司的,一定要體察下情,謹慎用刑,切不可輕意毀掉他們的前程。」

周圍的人聽到後,都為之感動。

(以上均據鄭瑄《昨非庵日纂》)

--轉載自正見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恪勤公陳鵬年,在擔任江寧知府時,清廉之聲,就遠為傳播。百姓們都很尊敬他。
  • 西漢武帝時,汲黯擔任謁者(官名,主管待客和傳達王命)。當時河內郡(今河南武陟西南)發生了火災,汲黯奉命前去察看。
  • 宋世良任清河郡(治今河北清河)太守時,遇到皇帝下令赦免罪犯。可是,清河郡法制清明,百姓遵紀馴良,沒有一個犯法的囚徒。宋世良只是率領眾官員,禮拜詔書而已。
  • 張全義治理洛陽,能明察秋毫,沒有誰可以欺蒙他。但他為政非常寬鬆、簡約。外出時,每當遇到田地整治得好、莊稼長勢喜人的地方,總是要下馬,帶著部屬們一起觀看,並召來田地的主人,用酒飯加以犒勞。
  • 史弼是東漢考城(今河南蘭考縣)人。在漢桓帝時,史弼任平原郡的太守,有詔令檢舉拉幫結派、誹謗朝廷、惑亂視聽的所謂「黨人」。各郡都秉承旨意,紛紛查找「黨人」,受株連的有數百人之多,只有平原郡,沒有上報一個所謂的「黨人」。
  • 北宋時代的姚坦,是濟陽(今山東定陶西)人。為人誠實正直。宋太宗時,姚坦擔任益王府的翊善(翊善:官名。為王府或太子府,負責教導的官員),處處事事,認真負責。
  • 面對上司劣頑,下官該怎麼辦?筆者特從《昨非庵日纂》中,輯錄了三篇文章,來回答這個問題。人們可以從這裡,窺見到古人的氣節和道德風範。
  • 有一天,宋哲宗趙煦,講完儒家經義後,賜給大臣們座位,每人又賞給一把紙扇。潞公文彥博看見皇帝,也手拿一把紙扇子,就率眾臣走下台階叩頭,表示祝賀。
  • 劉昆是東漢東昏(今河南蘭考北)人。通音律,有學識,長年有五百餘人,跟從他學習。先後任江陵令、弘農太守、騎都尉等官,甚為光武帝劉秀所重視。
  • 韋景駿,唐代萬年縣人,進士及第。曾任肥鄉和貴鄉的縣令,後任趙州長史和房州刺史等官職。為人正直清廉,愛民護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