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道判釋(12)

二、何謂「儒學」?
黃鶴昇
font print 人氣: 59
【字號】    
   標籤: tags:

1、知禮。孔子說「不知禮,無以立也。」(《論語.堯曰》)做人的第一步首先要知禮,懂得了禮,人才能有做人的方法和方向,沒有禮,人就像一個無頭蒼蠅,到處亂碰,是沒有什麼好結果的。因為人生活在這個世界,它是有秩序法則的。即天道是有它運行的法則的,我們人不能違背天道而生活。我們人要如何順應天道呢?這就需要「禮」作為我們人的行為規範了。這個「禮」,就是根據《周易》演說的天道而制定出來的人的行為規則。人何以要敬重父母?何以要上下有別?《禮記.中庸》所說的「尊尊等」、「親親殺」的禮教就是根據天道而來。你是如何來到這個世界的?是父母親把你生下來的。《易.繫辭傳上》說「一陰一陽之謂道」,而「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夫婦之道就是陰陽之道,也就是乾坤之天道——人類生成世界之道。這樣說來,父母是你最親的人,所以儒家就定出「親親殺」這個禮數。又因為「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1(《易.繫辭傳上》)。所以要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上下有別的等級制度。《易.繫辭傳上》對此有特別的說明:「乾以易知,坤以簡能;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2有了這個「親親殺」和「尊尊等」的禮教定位,人類社會的秩序就大功告成了,人與人之間就和睦相處,禮尚往來,相安無事。有了親,人類社會可以長久繁殖發展下去;有了等級制度(從屬關系)人類的事業就可以做大做好。所以禮,就是人按照天理運行的秩序,去規範吾人的行為準則。哪些該做,如何做?在《禮記》中有很多很詳的記錄。故說「禮」是「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易.繫辭傳上》)的一套人類行為規則。

史太公司馬遷在他的《史記.禮書第一》上說,「洋洋美德乎,宰制萬物,役使群眾,豈人力也哉?余至大行禮官,觀三代損益,乃知緣人情而制禮,依人性而作儀,其所由來尚矣!」3司馬遷上通天文,下知地理人文歷史,夏、商、周三代損益,無所不知,無所不曉,其對禮之讚譽,推崇備至,此禮功力之大,可見一斑。可以說,儒家若沒有「禮」而立,其整個道德體系就轟然倒下了,其就不成為儒家文化了。激進分子魯迅說中國幾千年的「禮教」是吃人文化,把禮教說得一無是處,實則把整個儒家的文化否定掉了。現代很多人,不知禮為何物,也拾起魯迅的牙詬,咒罵禮是禍水,是害人的教條,是阻礙中國進步的絆腳石。也有很多人認為禮的繁縟細節太多,已不適應現代化的要求,也不適合現代國際交往的慣例,故完全可以棄之如敝屣。悲乎!無禮,儒家學說何以挺立?傳統文化何以繼承?中國何以成為中國耳?沒有禮的表現,一切都立不起來。故我們要談儒家文化,要繼承儒家文化,不能沒有禮,不能不知禮。

我們再來看看古人是如何說禮的:

《禮記.禮運》篇說,「禮者,君之大柄也,所以別嫌明微、儐鬼神、考制度、別仁義、所以治政安君也。」它的作用多大?它是王朝統治的政治綱領,是君王的權柄,是辨別是非,洞察秋毫,驅除牛鬼蛇神,考察制度,分清仁義的法則,所以它能治理政體,安定君王。(待續)@

1《周易正宗》,華夏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601頁。
2《周易正宗》,華夏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605頁。
3《史記》,中華書局出版,2005年3月第一版,1023頁。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黃鶴昇,一九五七年六月八日,生於中國海南島儋州市高洋村。一九七六年,毛澤東去世,黃鶴昇與兩位好友夜晚在山上煮酒慶祝。年紀雖輕,卻深知“老毛不死,我們永無出頭之日”。一九七七年,中國恢復高考制度。中學階段被文革耽誤了十年學業的黃鶴昇,先考取了廣州“廣東省政法干部學校”,後又考上江南某政法學院深造。在該院,第一年學習形式邏輯學,為他的哲學興趣打下了一個基礎。第二年他突然逃學出走深圳,與友人一起辦出版社和出版雜誌。一九八九年“六四”天安門事件後,他真正“出走”赴泰國曼谷,同年六月到了德國。
  • 德國新天鵝堡有家中餐館「聚賓樓」,很多人曾在此用餐,卻少有人知道,這家的父子倆以不同的方式均曾獲獎…
  • (shown)孔子「郁郁乎文哉,吾從周」距今已兩千多年了,其一部《春秋》史,也不過是「述而不作」,然其留下的歷史文化遺產,竟讓華夏民族傳承至今,成了一個民族國家的文化標簽。
  • (shown)想當年,那個將華夏文明定於一尊的孔老夫子,說仁、說克己、說復禮,還有禮義廉恥、誠心及天下都說了。就是沒有說愛國主義......
  • (shown)我們再來看《易》經的算卦,是有它的道理在的:其以「陰陽」作卦,陰爻代表符號為「--」,陽爻代表符號為「-」,經三易為一爻,而要有六爻才成一卦。
  • (shown)儒家的天下文化,其實質上就是天道文化。即天道下的文化。其視天下蒼生萬物由天道而來,吾人對天下萬物,特別是人類要有「惻隱之心」,即孔子講的仁禮道德,仁人之心。
  • (shown)儒家自孔子以後,都是繼承這個「天道」文化傳統的。翻開歷史記載那些鴻儒俊傑,沒有哪一個不談天下文化的。
  • (shown)亡國,只不過是改朝換代而已,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事,這個國家興亡的責任,是匹夫走卒的事;而天下興亡就不同了,它關係到文化禮教能否傳承的事,是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天下大事,這個責任,要由知識分子(士大夫)來擔當。
  • (shown)「國家是永久的」,即近似於古人的「天下」;政府、政黨皆可更換,說明此不是儒終極服務的目標。其言可說是一針見血,此僅供愛政府、愛黨專業戶參考。愛黨、愛政府與愛國是不容混淆的。
  • (shown)中國歷代的文人志士,以天下為己任,譜寫出許多可歌可泣的篇章,說明儒學,他不是屬於那一朝代,那一個皇帝,那一個政黨,那一個國家的;而是天下人類所共有的精神文明財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