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點滴】李漁之『菜論』

楊紀代

人氣 29
標籤:

(音「訓」。野生香蕈類、菇類)

求至鮮至美之物除筍之外,也惟有蕈類啦。蕈之成為植物也,無根無蒂,忽然而生,那是因為山川草木之氣,集結而成形者也,然而有形而無體。凡是有體之物者,必有排泄渣滓,既然無渣滓,是無體也。無體之物,尚未離開氣。食此物的人,猶如吸取山川草木之氣,這種情況從來沒有說對人無益的。

蕈類之中,一部分有毒而能殺人者,根據《本草》記載,是因為蛇蟲爬行之故。我曰:不是。蕈材多大,蛇蟲能爬行其上嗎?何況它又極弱極脆根本不能承載得住。因地之下有蛇蟲,蕈恰好生長其上,剛好為毒氣所鍾愛,故能害人。毒氣所鍾者能害人,反過來說,它也為清虛之氣所鍾愛,於人有益即可得知哪。世人辨識蕈類原有方法,若非有毒,食之最合宜。此物素食固然最佳,拌以少許葷食特好,因為蕈之清香雖然有限,而湯汁之鮮味則無窮。

(音「純」。蔬類植物,產在江南湖澤中,菜莖有黏液,可做湯吃)

陸之蕈,水之蓴,都是宇宙清虛之氣集結而成之妙物也。我常以此二物作羹,和以蟹之黃、魚之肋,名曰「四美羹」。座上客吃了之後,讚嘆甘美之餘,說:「自今而後,找不到地方下筷子啦!」

世人製菜之法,可稱百怪千奇,自新鮮以至於醃糟醬臘,無一不各盡奇能,務求至美,獨獨對於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事缺而不講,我實在甚為疑惑啊。是啥事呢?有八字訣云:「摘之務鮮,洗之務淨。」講求鮮美之論,前篇已討論過了。蔬食之最淨者,曰筍,曰蕈,曰豆芽;其最污穢者,首推家中所種之菜。灌溉肥料之時,必定連根帶葉全澆;隨時澆肥隨時採摘,隨時採摘隨時食之,其間清濁程度,多有不可問及的地方。

洗菜之人,不過浸入水中,左右擺動數次漉乾,這清洗之事就算完畢啦。她哪知污穢之濕者(指尿)可去,而乾者(指屎)難去,日積月累之糞,豈是頃刻之間數次擺漉就能盡數除去哉?所以洗菜務得其正確方法,並須務得其正確對待之人。倘若是懶人、性急之人洗菜,那還不如不洗算了。洗菜之法,入水浸泡宜久,久了則乾者浸透而易去;洗葉用刷的,一刷則葉子的高低曲折處皆可刷到,如此方能洗滌淨盡無所遺漏。倘若如此,則菜之本質乾淨了。本質淨而後可加作料,可盡人工,不然的話,就是先以污穢作調和,雖有百種作料調和之香,哪能敵得過一丁點之臭呢?咳,富豪門第的大家庭,食指浩繁、人口眾多的,想保其不吃進污穢不潔的,難矣哉!

菜類很多,其中傑出者就數黃芽。此菜集中於京師,而產於安肅,謂之「安肅菜」,此第一品也。每株大者可長至數斤,食之可忘肉味。倘若無此物,不得已而求其次,那就惟有白下之水芹啦!我自移居白門,每食菜、食葡萄,就思念都門;食筍、食雞豆,就思念武陵。物之美者,尚能令人每吃不忘,何況作為一個開餐館販售餐飲之人呢?

菜有色相最奇特,而為《本草》、《食物誌》諸書之所不記載者,那就是西秦所產之頭髮菜是也。我曾在西秦作客,傳播美食給塞上諸侯們。一天,乘車將出發,見炕上有物,看樣子是一捲亂髮,心中暗暗埋怨婢子梳頭髮不注意所遺留下的,於是吩咐她將之丟棄。婢子說:「不是,這是參與宴會群公所要享用之物哪。」

詢問土人,方知為頭髮菜。浸以滾水,拌以薑醋,那可口美味勝過藕絲、鹿角等菜。於是帶回宴客,沒有不稱奇的,都說是珍品中從沒見過的。此物產於河西,價值低賤,凡是路過此地者,都爭購希有異物,可因其價賤而忽略了,所以此物很少流傳至京城通都大邑,見者絕少。由此觀之,天下四方賤價之物中,其可貴者不知有多少,哪能都被有識之士所物色到?髮菜之得以傳至江南,也是千載一時之至幸呢。

距今一千多年前的清朝,前有李漁,後有袁枚,他倆對美食與養生的研究和講求,留下了不少記載與資料,從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古人的生活方式、飲食追求,全都依循「天人合一」的宇宙觀過日子,一切採自於「自然」,一切取之於「自然」;所有的講究全出自於「自然」,所有的宗旨全要接近「自然」;最後,所有的廢棄物與渣滓,又全部回歸「大自然」!人在「大自然」的循環中、在「大自然」的羽翼下活得有滋有味,利用自然所賜予的一切,勞動四之而善取、善用。因此,空氣清新,水源清澈,土壤肥沃、五榖豐收、敬天畏神……,因而沒災沒病、不忮不求,隨其自然而樂天知命。與現代相較之下,聰明的你,有何觀感呢?@*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美食點滴:冰糖傳說
美食點滴:袁枚觀點
美食點滴:唐代自來酒
美食點滴:李漁看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