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橋建造傳奇(下):李五添橋三尺

紫悅
font print 人氣: 50
【字號】    
   標籤: tags: ,

自蔡襄死後,經過七百多年,直到清乾隆時代,福建晉江鳳池舖有個李俊育的,他因排行老五,所以大家便叫他李五。少年時代,他是個放浪不羈的無賴,平日購買東西,非賒即欠,所以當時城裡一般的大小商人,沒有一個不像怕老虎一樣怕他的。

只有一個賣肉的老人,不但不怕李五賒欠,並且常常招呼他。凡遇李五向他秤肉的時候,只要立下一紙字據,便有豬肉可吃。李五是個無業的閒漢,這種壁上畫餅的勾當,何樂而不為?但是一次又一次的,李五倒有些疑惑起來了。

有一回,李五照例去賒肉,立券後便躲在暗中觀察。只見那賣肉老者,手裡拿著他所立的那張字據,慢慢地踱到附近一個小山頂上,走進一座土地廟前,伸手把亂草撥開,掀起一塊大石板,將欠券塞入一個土坑內,順手就拿出一大把銀子,然後把亂草依舊恢復原狀蓋好,便躊躇滿志的下山而去。

李五急忙跑到土坑一看,喜得手舞足蹈!原來坑內所放,儘是一甕一甕的白銀,另外一甕只剩半數,餘者就是他前後立給賣肉老人的字據。「這些銀子,是李五官所應得的。而今五官親身到此,小神就此拜別了。」李五的耳邊,忽然聽到空中有這些言語傳來,心中馬上明白,便不客氣的把銀子搬回家中。

那賣肉老者為啥會知曉個中秘密呢?原來有一日,賣肉的偶從土地廟經過,忽聽得裡面土地公對土地婆說:「大石下那些銀子,李五官至今還不來拿,害我死守此地不得動彈,真是要命!」他聽到之後便跑到大石下一找,果然亂草之下有幾個大甕,可是裡面只藏著滿滿的清水。他明知這不是他應得的東西,但是貪心大熾,便利用李五所署的銀券,向石下去支取,果然次次甕中會照券上所寫的銀額,照數現出,分毫不差。

從此以後,李五便成了十鄉八里、遠近知名的大富翁了。於是開店經商、廣建豪宅、畜奴養婢自不必說。他尤其是好養門下客,雖不及孟嘗君的食客三千,但是至少也有數百個人。

一日,來了一個異方的奇士,姓坑名金龍,據說具有能識別地下有無寶藏的大本事,也許是個深藏不露的高人吧!此回為了要試探李五的人品與道德,便暫時權充他座上的食客。李五閱人多矣,沒看走眼,對於坑金龍比任何上客都盡心,連坑金龍洗臉的面盆也是用金子打造的。可他每次把臉洗好,便把金面盆拋入荷塘中,天天如此,李五竟然毫無怨言。如此經過數月,坑金龍卻不聲不響的不辭而別了。

不久,李五因為得罪了一個鄰居的無賴,竟往府裡告他是個江洋大盜。理由是:先前李五只是個一文不名的窮光蛋、無業遊民,為何猛然間一夕致富、家財萬貫?況且家中還招納了許多食客,肯定來日羽毛豐滿之後打算謀反!

可憐禍起蕭牆,李五陡然間遭了這種橫禍,不但家產沒收充公,而且把他囚在木籠裡,派兵解往北京去究辦。當李五的囚車經過萬安橋的時候,正遇潮水高漲,連橋欄也沒入水中,弄得李五全身是水。不覺對差役歎口氣說:「假設我李五能得生還,當把萬安橋重添三尺」。

此時恰巧有兩個開石舖和賣麻索的從此經過,一聽著李五的言語,不覺同時冷笑一聲,便對李五說:「這恐未必吧!倘你生還後把它添造三尺,那麼所需的石料、大索,我們不取分文的情願負擔。」他們已知李五所犯的罪,是不可能生還的,所以才這樣的誇下海口。

李五一行走了好久,已入山東境界,忽見該處有許多的田園,都立有「李五之業」的石牌標示。心中不解,於是一路細細明查暗訪,才知道是坑金龍代他購置的。囚車到達京城之後,李五多方設法,冤情總不能大白。後來多虧坑金龍代他做成一種「金田螺」,以金製螺殼,然後計誘活螺的肉體,藏伏其中,進獻於皇后(另有傳說,說皇后是金龍的胞妹),蒙皇后代他在皇帝面前,百般美言與辯白,才得赦免,無罪歸家。

回家以後,他便把坑金龍丟入荷塘裡的金面盆悉數撈出;又把金龍四處代他購置的田園,略加整理,又成為數一數二的大富豪了。於是,大募工人,把萬安橋重添三尺,完成他當日在囚車內的誓願。只可憐那開石舖和賣麻索的,因一時的多嘴,竟把兩家的資本,花得乾乾淨淨。

萬安橋的地方,名曰「洛陽社」,而該江亦名洛陽,故又名「洛陽橋」。至於該橋建築的困難,只要翻開府志一看,前後修造,竟有數十次之多,就可見一斑了。

洛陽橋北,有蔡公祠,內奉蔡襄之神像。中殿兩旁,有蔡襄自書紀其當日築橋之石碑二座,書法雄偉,真是鐵筆銀鉤。碑文抄錄如下:

「萬安渡橋,始造於皇佑四年十二月辛未訖工,累石為基,址於淵釃水為四十七道,梁空以行,其長三千六百尺,廣丈有五尺,翼以扶欄,如其長之數,而兩之。糜金錢一千四百萬,求諸施者。渡實支,海去舟而徒易危而安,民莫不利。職其事者,盧錫王實、許忠、浮圖義波、宗善等十有五人。既成,太守莆陽蔡襄為之合樂,宴飲而落成之明年春,蒙召還京,道由是出,因紀所作,勒石岸左。」

--轉載自正見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盛譽的廬山,位於江西省北部,北臨長江,東瀕鄱陽湖,其山勢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其長約25公里,寬約20公里,全山共90多座山峰,最高峰漢陽峰海拔1474米。群峰間散佈著許多壑谷、巖洞、瀑布、溪澗,景色奇美。
  • 大滌山,又名大壁山或大辟山。宋潛說友《鹹淳臨安志》卷二十四《大滌山洞天》條云:「或言:此山清幽,大可以洗滌塵心,故名。」道教將其列入三十六洞天中第三十四,即大滌玄蓋洞天,由姜真人掌管。
  • 崑崙山,又名崑崙丘、崑崙墟,藏語稱「阿瑪尼木占木松」,即祖山之意。它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最高峰布格達板峰海拔6860米,山峰挺拔,雄偉壯觀,是中國古代的神山,被認為是神仙居住的樂土。北魏史學家崔鴻在.............
  • 奇峰林立、怪石嶙峋、蓊嶺蔥鬱的崆峒山,位於甘肅省平涼市西郊,面積30平方公里,有大小山峰數十座,其主峰翠屏峰海拔為2123米,山下峽谷與河流交匯,形成虎踞龍蟠之勢,素有「西真奇觀」、「西來第一山」、「崆峒山色天下秀」的美譽。

  • 風景以「雄、秀、幽、奇、絕」著稱的雞足山,位於雲南省賓川縣牛井鎮城西北40公里。它東西長七公里,南北寬六公里,總面積達2822公頃。根據清末《雞足山指掌圖》一書中記載:「雞足山,山有四十七,峰有三,巖壁有三十四,洞有四十五,溪泉有一百餘」,其主峰天柱峰最高海拔為3248米。
    雞足山又名九曲巖。前列三峰山腳相連,而另一邊向三面分開,三座山峰峻起,氣勢像要與天相連接,又因山勢頂聳西北,尾掉東南,形如雞足,所以名為雞足山。
  • 雖然緱氏山海拔僅有308米,但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它的出名卻是因了兩位神仙的緣故。一位就是大名鼎鼎的西王母,據說她曾在緱山修道。因為她姓緱,故該山名緱氏山,後簡稱緱山。另一位是是周靈王的太子晉,又稱王子喬、王子晉。
  • 古木參天、花繁草茂、峰巒起伏的巍山,位於雲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城東南約十公里處。它綿延數十里,平均海拔1730米,主峰海拔2509米。巍山又名巍寶山,因為古人認為這座山中有寶氣,故名。
  • 在浙江省溫州市樂清市境內,有一座兼有泰山之雄偉、黃山之挺秀、廬山之飛瀑、峨眉山之煙雲的名山:雁蕩山。按照地理位置來分,雁蕩山系分為北雁蕩山、南雁蕩山、西雁蕩山(澤雅)和東雁蕩山(洞頭半屏山),通常人們所指的雁蕩山為位於樂清東北部的北雁蕩山。
  • 在福建省東北部福鼎縣境內,矗立著一座三面臨海、面積為300多平方公里的仙山,她氣勢雄偉,景色秀美,並以峰險、石奇、洞異、雲霧多四絕而聞名遐邇,因此有「山海大觀」之稱。這就是太姥山。傳說,東海諸仙常聚於此,故太姥山又被稱為「海上仙都」。主峰摩霄峰,因狀如覆鼎,又名覆鼎峰,海拔約千米。
  • 梵淨山古稱「三山谷」,後又稱「九龍山」、「月鏡山」等,明代以後稱「梵淨山」,是從佛教中的「梵天淨土」化來,意思是超凡脫俗清靜。它同峨嵋山、五台山、普陀山、九華山一樣,也是佛教名山,據說是彌勒佛的道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