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思考的成功經典(1)

華勒思.華特斯

人氣 30
標籤:

【導讀】每個人都能掌握自己的命運

陳文龍

相信大多數人都有看過由真人實事改編而成的勵志經典電視劇《阿信》,故事描述一個歷經苦難的佃農女兒,憑著絕不放棄的決心和信念,擺脫人生各種困境和不幸,用自己的雙手打造理想,最終成為一個成功企業家。

記得二十年前,筆者每一集都坐在電視機前面,邊看邊感動邊流淚。二十年後,再重溫這部電視劇,依然深受感動,看了依然想哭;但感動過後,或許應該好好思考一下,我們從中學到什麼,又受到什麼啟發。

經由《阿信》這齣電視劇,我想到父親一生奮發不懈的歷程,而這段過程又恰巧跟本書所論述的成功概念不謀而合,所以試著以父親的故事為綱,配合書中的內容和段落給讀者作個導讀,以填補本書缺乏實際例子之憾,以便讀者更能掌握書中要旨。

父親的故事不但曲折也十分精彩,如果改編成電視劇,我想一樣可以作為勵志教材,感動人心。

如果讀者未能在這篇導讀中,從我父親的成功經驗裡受到啟迪,那只能怪我說故事的技巧太差了。

在那個動盪時代成長的人,類似父親這般傳奇人生者,俯拾皆是,上一代的每一個人都可以拍成一部像《阿信》一樣感動人心的電視劇。

父親年近七十,大多數七十歲的人都已享受退休生活,以含飴弄孫為樂。但父親似乎不認老,他「老驥伏櫪」,雖非「志在千里」,卻一心想要展現他的能力,創造美好人生,為我們建立一個穩固的家庭,盡最大的努力扮演好一個為人父親的角色。

勇於改變和奮鬥精神

父親出生的年代剛好是國共內戰結束之際,民生凋零。他生長於大陸一個貧窮農家,家徒四壁,就像阿信一樣,小小年紀就要下田幹活,協助農事,因此接受教育的機會不多。及長,父親發現從事農務並不足以養家活口,於是棄農改習木工,成為木工學徒。

一個具備智慧的人總是會不斷思考如何改變現狀,環境並不會侷限一個想要成長或想要發展的人。勇於打破現狀和突破自己的人,往往可以自行支配環境,而非被環境所支配。

三十八歲那年,父親已育有三子,一家數口僅靠著父親做木工的微薄收入過活,雖不至饑寒交迫,但卻入不敷支、捉襟見肘。

「沒有什麼事情只能存於精神層面,而不能身體力行的;沒有什麼事情只能靠想像,而不能付諸實踐的;沒有什麼事情只能在心中謀劃,而不能加以實現的。」

父親心裡已開始想要改變現狀,因為繼續留在農村,困頓的境況並不會自動獲得改善。

那時候,同鄉的人紛紛移民香港,謀求生路,於是父親費盡心思、想盡辦法要移民香港,擺脫貧窮的生活。

「思維必須配合行動」,如果只會思考,頂多稱得上是個空想家或夢想家,但這些人很少可以獲得實際的成就,成功的人往往會「起而行」。「如果人們持有正確態度,決心想提升自己,沒有什麼困難可以阻擋得了他們。」

一九八一年,父親透過自己的決心和方法,在身無分文的情況下,籌足了車資,隻身跑到香港投靠鄉親。這次移民,是他人生的一大分水嶺。

適逢八十年代香港工業發展蓬勃,由於教育程度不高,父親只能靠著勞力賺取工資,以收入改善鄉下妻兒一家的生活。

父親從不會埋怨人生的悲與苦,反而懂得珍惜機會,凡是可以賺錢養家的工作,他總是全力以赴,甚至一天工作十五、六小時也不言累。

父親說過,有一回為了多賺一點錢,於是跑去搬水泥,那時剛好是大熱天,大夥打著赤膊,水泥就往佈滿汗水的肩膀上堆疊。

搬水泥是以量計價,你扛得愈多包,就愈多工錢,父親寬厚的肩膀輕而易舉的一趟就能疊上三包。

付出勞力對他而言並不辛苦,但水泥往肩膀堆疊時,外漏的水泥粉會和汗水混在一起,最後會凝固成水泥塊而撕裂皮膚,其所造成的劇痛到了晚上根本無法入眠,但父親並不言苦。

或者展現這種拚搏精神背後的信念,就是希望一家人可以在香港團聚。為了實現目標,父親省吃儉用,數年後,我們一家五口陸續移民香港,雖然居住環境簡陋不堪,但一家也和樂融融。@(待續)

摘編自 《失落的成功經典:發揮正面思考的威力》久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呼喚好運與機會的捨棄法則(5)
人在職場,如何防止「心理職業病」(4)
領導的關鍵智慧:豐田成功秘訣(2)
李秉信: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須努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