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美國小學vs中國小學系列 (2)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7月19日訊】(紐約訊)由課堂上舉手想到的

因為我有代課老師的證書,經常被學校調到不同的年級做代課老師。無論是在哪個班級,只要我說: 「我有個問題要問你們」,馬上就有學生踴躍舉手。我說:「你們怎麼連我要提甚麼問題都不知道就舉手呢?」有時,我故意和他們開玩笑,「誰知道『How are you?』的中文怎麼說?」還真有學生即刻舉手,嘴裡嘀哩嘟嚕地一句,根本聽不懂說的是甚麼,說完還認真地問我:「老師,我說得對嗎?」把我弄得哭笑不得。當然,我會教他們說「你好」、「謝謝」等簡單的中文,他們興緻很高地模仿著。所以現在,學校一些學生,甚至校長見到我時都用中文招呼「你好」、「再見」。

美國學校很注重學生的課堂參與,把學生是否舉手回答老師提問和參加集體討論作為評估學生的一項指標。我一個朋友的兒子Kevin 雖然是在美國出生,但平時在家都是講中文,所以他剛進幼稚班的時候,英語不太好。第一次家長會上,他那個西班牙裔的老師說:「Kevin非常積極參與班級討論,每次我提問,他都舉手。他用英語沒法解釋的時候,就用中文回答。」我朋友聽了覺得很不好意思:「Sorry, sorry」。老師瞪大了眼睛:「No, this is good!」又跟朋友解釋一通這種學習方式的必要性,因為在這樣大膽地不斷的嚐試中才能更快地進步,才能對班級的整體學習做出貢獻。最後老師又加了一句:「即使Kevin用中文回答,我也給他鼓掌。」是呵,這裡學生從小對回答問題的對與錯並不太在意,而更注重表達自己的思想和集體的參與。

我有個非常漂亮的小侄女,現在中國讀小學。在家時,她像個快樂的小鳥,嘰嘰喳喳地說個不停,可是在外面卻很怕羞。在課堂上,和大部份其他孩子一樣,當老師提問時,她會的不敢舉手,不會的更怕老師叫到她。如答不出來時,會面紅心跳,倘若那時父母在場,恐怕就會躲到他們身後尋求保護吧。

在美國,經常聽到一些華人家長評價自己來美不久的孩子是「洞中老虎」,意思是說孩子在家時大鬧天宮,無法無天,可一到外面就變得焉焉的了,大氣都不敢出。確實,中國人受儒教影響較深,性格比較內向,自己真實的思想和情緒都不太表現出來,尤其不在外人面前表現出來,比較含蓄,這是好的一面。但再往深一層想想,課堂上不願意發言、不敢舉手的主要原因還是擔心答錯老師的問題,被同學笑話,有個自己都難以覺察的愛面子的心和虛榮心。其實,即使答錯了,同學也並不一定會嘲笑,只是自己顧慮太多而已。

不同的文化會產生不同的思維方式,從而給觀念和行為帶來差異。孩子都比較單純,倘若像我侄女那樣在外面不愛表達自己,還只不過是個怕羞的問題。但有的成人嘴上不易言表,心理活動卻很發達。如兩個中國人初次見面,相互打量,嘴上不講,但心裡卻互相評判,特別是女性,審視對方的長相啊,穿著啊;即便看到擦肩而過的陌生人,也會在心中評論一番。如果交談,也有防範對方的心理。這種無聲的心理和肢體語言無意中造成了人與人之間的隔閡。而兩個素不相識的美國人,坐在一起,卻可以敞開心扉地談論自己、家庭或工作,沒有顧忌之心,沒有心理負擔。

遇事適當的考慮是必要的,但凡事顧慮過多,憂心忡忡,不僅會傷神,使事情複雜化,而且會影響到做事的效率。古人講日行千里,大概那時的人頭腦簡單,身心輕鬆,所以行路很快吧。伴隨當今繁忙的生活頻率,希望朋友們少一些顧慮,簡化些思維,生活得輕鬆自如些。@*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