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欣賞】岳母刺字

堅定的母親巍峨如高山矗立
袁榮易
font print 人氣: 81
【字號】    
   標籤: tags:

《岳母刺字》原來老旦唱的老詞是:
(西皮倒板):大丈夫為國家無有閒空,
(搖板):提羊毫寫出了報國盡忠。寫罷了四個字金針來用。
(二六):針鋒刺去血染紅,但願此去旗開得勝,迎還二聖耀祖光宗。刺罷紀念我的心酸痛,願吾兒時刻記在心中。
我的兒近前來聽我訓教,君憂臣辱古訓昭;盡得忠來難以盡孝,死如泰山莫似鴻毛。

這些老的唱詞,很篤定、很有一種歷史感。岳母訓教岳飛移孝做忠,既是勉勵同時也是岳母的自我抒解,「死如泰山莫似鴻毛」,生命莊嚴的重量感,巍峨矗立在那裏。聲腔的韻腳押中東轍,後轉為遙條轍,由洪亮趨向清明;這是一番充滿希望又有理智的陳述。


《岳母刺字》國家危難,岳飛(廖佳妮飾演)憂心。


《岳母刺字》岳飛(廖佳妮飾演)與母親(李郁珊飾演)。


《岳母刺字》左為岳妻(許立縈飾演)。

可是這些詞卻被戲曲改革委員會秘書長馬少波(聽命周恩來,馬掌握實權)硬生生改掉,馬少波的文化並不高明,但為爭取表現搶下任務,31歲竟當上戲改的領導,從此聽上面擺怖,開始他破壞京劇、挑撥京劇演員內鬥,撕裂京劇的卑劣行為。當時各省各縣聽信毛澤東說謊亂篡改的文藝政策,搶著表現將文藝做為鬥爭用途;馬少波見風轉舵,及早做好了計劃,果然捷足先登搶到這個位置。

腥風血雨的批鬥展開,他也不忘利用職權之便篡改劇本,以滿足自己的表現慾。我們試看他改《岳母刺字》的新詞:
岳母的唱詞從「西皮倒板」轉「迴龍」,轉「慢板」盡是些不重要的贅詞,例如慢板第五句「叫媳婦取筆硯,兒寬衣跪在堂上」(難道怕兒是站著或蹲著?如果沒字幕顯示,兒聽成爾,還以為叫媳婦寬衣)類似這樣的慢板唱個半天。接著四句原板,接下來散板是好笑的「見血恐慌症」-手顫心慌的描寫,最後快板「我心神恍」,簡直就將暈倒:
(散板):持針不由我手顫心慌。血肉軀原本是娘生娘養,為娘的哪能够將兒的膚髮傷。無奈何咬牙關把字刺上。
(快板):含悲忍淚狠心腸。一筆一畫刺刺背上,刺在兒背娘心傷。我的兒忍痛無話講,點點血墨染衣裳。刺罷了四字我心神恍……
(散板):「精忠報國」語重心長。

快板唱的速度很快,焦躁不安好像急於做完這個勉強的工作,心慌意亂,像個嬌弱的婦女心存餘悸,這種個性怎麼刺字。在用詞上「將兒的膚髮傷」很不通,論語「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可損傷」,重點是不可以,馬少波卻偏偏用成可以,故意擰勁怎麼回事。一個「無奈何」的岳母唱了半天,只唱了老詞的四、五句的內容。老詞「旗開得勝」這些內涵都沒了,想也知道,無奈何的媽媽自艾自憐怎麼講的出甚麼旗開得勝這種話。

老詞只三種板式-西皮倒板、搖板、二六。新詞有六種板式-西皮倒板、迴龍、慢板、原板、散板、快板,過於濫用,顯然是對音樂不怎麼懂。總的說馬少波,只能算京劇初入門的程度,怎麼又能擔任甚麼戲改的事?

最近網絡流傳朱嘯風致李硯秀公開信,李硯秀是李萬春的夫人,信內談到馬少波曾經對「大保國、探皇陵、二進宮」表示需要改動,原因是這組戲都是二黃聲腔(沒有西皮腔),缺少變化;馬少波這個說法讓人啼笑皆非,哪有這樣論戲的。

接下來他主張改成說白為主,要強調突出宮廷鬥爭的激烈。
「大保國、探皇陵、二進宮」很幸運沒被改到。但由這封信我們得知改編過的《岳母刺字》,竟是出自鬥爭的意念。新編《岳母刺字》說宗澤元帥死了,杜充繼任,杜充官僚顢頇,岳飛灰心喪志不願與之共事,情願回家奉養母親;母親批評岳飛,你說志難酬無法為國效命,「豈不知小不忍大謀難成」。

這句詞挺古怪,忍是小東西,為的是謀取那個大東西,裏面藏的是鬥爭的內涵,而不是真正的忍讓。
1936年上海新成立一個京劇科班「厲家班」,不久抗日戰爭爆發,厲家童伶演唱的京劇《岳母刺字》唱片風靡一時,班主厲彥芝有六個子女和一個視如己子的陳慧君。灌製《岳母刺字》唱片時,厲氏諸子的年齡是:陳慧君(岳母)14歲、厲慧良(岳飛)13歲、厲慧敏(岳夫人)12歲、厲慧森(書僮)9歲、厲慧蘭(岳雲)8歲。(未參加灌唱片的厲慧斌當年15歲、厲慧庚才5歲)。唱片一出版,這些童伶在社會上傳開了,爭相邀請,紅極一時,厲家班這齣《岳母刺字》顯現國人朝氣團結、驅逐侵略者的決心。如果那時演的是馬少波版的,自己人在內鬥、鬧情緒,想也知道,厲家班的唱片肯定賣不動。厲家班的這段史實,也讓人看到原版京劇的真正力量。@*


《岳母刺字》演員的水袖打理的整齊規律,中為母親(李郁珊飾演)。


岳母準備刺字,岳飛(廖佳妮飾演)跪在前方。


岳母刺的是「盡忠報國」四字。台灣戲曲學院畢業公演。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呂布就是個美男子的典型;其他的雉尾生還有周瑜、楊再興等。雉尾生和武生有區別,武生充滿陽剛,動作很大;而雉尾生則要做到「文而不瘟,武而不剛」,一種文質彬彬的風度。
  • 在大陸共產黨統治下,沒人敢演《打金枝》這種「歌頌」皇帝的戲。對共產黨而言,醜化封建要不遺餘力,眼前有齣京劇竟把皇帝演的這麼正常、這麼祥和,豈不洩掉共產黨的氣。這齣溫馨的皇室戲,因此被壓抑,在社會上消失。
  • 別看刪的是兩小段,戲立即變的庸庸碌碌。令公魂子讓焦孟的死亡蒙上神秘詭異,八賢王射虎則暗示楊元帥「鳥盡弓藏」的窘困處境,這些都是強烈的戲劇性張力。刪掉後剩下來的《洪羊洞》像動過截肢手術,大眾一夥人在舞台上哭哭啼啼,沒有任何對死亡高深的體會,唱段就成耍花腔,好聽卻沒有意義。
    共產黨整理改编的陰謀,就是讓戲裏的文化死亡。
  • 我們大致把這齣戲分成五個段落,分別說明五法。其實五法是一起的,這裏分成手、眼、身、法、步五段,只是為了方便給大家一個印象,以做欣賞的參考。
  • 另外京劇臉譜,據高戈平「國劇臉譜藝術」一書,猩猩膽最特別的是其臉譜兩個上方側面,清清楚楚的畫著鳥的兩隻大眼睛,紅山玉器也是這樣大大的眼睛。從現在出土文物得到的呼應,可知臉譜其來有自,不是隨隨便便畫的。
  • 在《越虎城》裏,觀眾親眼看到甚麼叫做「初生之犢不畏虎」,牛犢子甚至能越虎而過,勝過老虎,戰場上十萬人都打不過秦懷玉一個人。這固然是給武打戲藝術加工,以表現尚武精神。但也還有其他理由
  • 小翠花(于連泉)是非常了不起的花旦演員,自九歲登場,四十年沒離開過舞台。但到1949年後,會演上百齣戲的他竟然無戲可演。1956年中了「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計,演了幾個小戲,卻種下文革被迫害的原因,可憐他沒熬過文革就死了。他的徒弟陳永玲也被關,陳放出後即使再傳授一些花旦戲,別人也不敢亂演。漸漸,沒再聽說誰是花旦名角了。
  • 京劇裏有不少自然本色的戲碼,例如《打焦贊》就是如此。劇中四個人物:楊延昭、孟良、焦贊、楊排風,階級並不相同,但相處一起,卻親如朋友或手足一般,彼此坦誠無隔閡。
  • 清末民初,《紅梅閣》是齣盛演不輟的戲。今日猶留北京景泰茶園在民國元年的一張戲單,就有《紅梅閣》,由武旦粉菊花主演。戲單在《紅梅閣》後二齣還有《紫霞宮》,也是齣著名的鬼戲。清末民初的文人易實甫很喜愛這兩齣戲
  • 《宏碧缘》王倫表面知書達禮,男主角駱宏勳看不出他的奸險,竟與他結拜為友,造成駱宏勳及許多俠義之士(如駱之師弟任正銓)狼狽不堪的命運。好在眾多江湖好漢相救出險,這齣戲讓觀眾也身歷其境的體會,一個人可以壞到這樣,他對著你微笑,內心卻包藏禍心,將你除之而後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