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的字體與書體的演化

黃鏡明(波士頓)
font print 人氣: 345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22日訊】中華民族有幾千年的文明史。「漢字」是漢語的書寫符號,中華民族文化之源;「書法」則是以漢字特有的線條和書寫規律,表現出豐富多彩的筆法、章法和筆勢。反映人們的精神氣質和思想情趣。是歷代前輩在長期實踐中不斷美化書寫形式,進行藝術創造的成果。在中華文化寶庫中居有極為尊崇的地位,歷來受到炎黃子孫的普遍喜愛,也是其他藝術形式所不能取代的中華民族特有的傳統藝術。

一、漢字的字體與書體的演化

中華書法藝術,經歷了漫長演化的歷史發展過程。漢字的「字體」可解讀為文字的體式,例如楷書、行書等。漢字的「書體」可解讀為書法的派別,例如顏體、柳體等。

漢字的字體與書體的演化過程中,出現過多種字體。當不同的字體運用在書法藝術中時,便形成不同的書體。但是,有的書體只是加以一時的美化。例如鳥書、蟲書等。真正在書法史上具有獨立特徵的有五種書體。計有篆書、隸書、草書、楷書和行書等。

後人隨著時代的演進,崇尚實用及書法藝術創新的需要,又把幾種書體彼此間互相吸收、借鑒、融合,從而產生出新一代的書體文化。各種書體都是由點畫連貫交織而成。筆畫的長短粗細,俯仰伸縮,偏旁的寬窄高低,構成了每個字的不同形態。為使字的筆畫搭配得符合規律,寫得正確美觀,初學者還須研究字的結體,又稱佈局、布白,指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的安排方法。佈局形式多種多樣,強調字的大小參差、左呼右應,得自然之妙趣。佈局,要求疏密合理,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疏,不使人感到鬆散、單薄;密,不使人感到繁雜、擁擠,以達到應有的藝術效果為目的。

各種書體的章法都形成比較固定的格式,例如行書一般是有行無列(橫行不對齊),隸書字距大而行距小;草書則比較自由等。同時,有些書體並存在一起,例如隸書與草書,行書與楷書,彼此相互影響,相互吸收。這說明書體的演化,並非單線遞進,而是在交叉、滲透的影響中推進和發展。例如行楷,基本上是楷書的形態.但又發生了一些變化。如筆勢活起來了,點畫起收比較隨意自由,有了牽絲縈帶。少數字局部草寫,甚至個別字已是草書的寫法。章法也略有不同,如字距疏密不拘,以及字之大小,長短的參差變化等。實際上,幾千年來,漢字的字體與書體的演化,不斷充實、豐富和發展了中華傳統文化。

二、老年學書法的特殊性

當筆者進入耆英之年,退休後,在老年朋友鼓勵下,提起勇氣,執筆學起書法來。自已目的要求是老有寄興,陶冶情操,修心養性,怡情健身。朋友們學習交流之中,使我領悟到:書法如做氣功,當你提起筆練習時,需要精神高度集中,意念專一於筆端,並付出全身的力氣。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你會逐步感受到有一股「氣」往全身流動。書法還可以調整人體內分泌平衡,促使新陳代謝,動中有靜,靜中有動,非常有利於安神養性。由於對老年有益健身,我下決心學下去。只要精力能適應,六、七個年頭以來,在老年朋友鼓勵和輔導幫助下,每天上午我都爭取拿起筆來臨帖寫字。例如顏真卿的楷書,趙孟俯的行書,王羲之的行書及行草,歐陽詢、柳公權的楷書,張旭的草書等,我都深淺不一、似懂非懂、中規不矩地認真接觸和練習。歲月流逝,人一旦進入老年,不求名不求利,只求身體健康。沒有任何思想包袱和壓力。我只有常常感到時間不夠支配。因此,我練書寫字,自以為「悟性低」,與年青人比,自認為永遠是個「小學生」。於是,我狠抓兩個字「勤」與「恆」 。「勤」可以補拙;「恆」須不間斷,堅持不懈,指望終期學有所成。

誠然,老年學書法,既有其優勢也有其劣勢。優勢是見過世面,有幾十年閱歷經驗,前後看過讀過一些書法字帖和碑刻,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識積累,理解能力和鑑賞力比較強;劣勢是年事已高,歲月不饒人,腦子不聽使喚,記性差,手腳不靈活,手的耐力差,無法持久地工作。因此,老年人學書法,不能與青少年學生等同對待。而應根據老年人的心理特徵、文化知識積累以及身體條件,來安排課程作業和創作交流空間。

三、依據字體書體演化規律 交叉借鑒綜合吸收

但老年對書法的學習,還是應先從技法學起,學到一定時段,打好基本功的基礎,後面則可作靈活、自由、寬鬆的處理。

例如當我學了一段楷書,發現自已楷書基本功力不足,此時,我有選擇地與隸書、草書、行書互相配合,臨些隸書、草書、行書字帖,互相借鑒,交叉運作。把散見於幾種書體中某些用筆、結字的優點,儘可能融合在新的書體之中。這種相輔相成的進程,雖然表面上看與過去的學書原則─先楷後行草,有些不同;但在這種特定的條件下,比起青少年學生有較大的距離和優勢。因此,老年學書法,既要求少而精,又可靈活輪換交替練習。在寫楷書過程中,可再配合練些行草,以增加和提高其點畫的骨力和間架結構的穩健性,同時又將學到的行草手法用於楷書,又增強了楷書的靈活性。

唐孫過庭《書譜》中提及:「草不兼真(即楷書),殆於專謹;真不通草,殊非翰札。」真,以點畫為形質,以使轉為情性;草,以點畫為情性,以使轉為形質。因此,這裡的楷書與行草,是相輔相成,互補促進,美化提高。也就是說,楷書的點畫、撇捺,比較規範、嚴謹和工整,不易完成靜止的線條,使其呈現動態。如果把行草的鉤環盤紆,流暢自然的筆法,運用於楷書,則能使楷書產生動態感,即靜中有動。練習行草書多用簡徑圓轉,如果有楷書的基礎,草書、楷書兩者結合起來,則可形成「動靜結合」, 這是抒發人們思想感情的最好藝術形式。也是歷代人們樂於習行楷、行草和草書的緣故。由此也可看到:為了貼近時代,越是當代、現代書法家,越是勇於善於對數種書體的互相綜合吸收、借鑒和融合。以促使整個中華書法創作的豐彩多姿,書體的多樣化、多元化,與時俱進,更貼近時代性,更易於為當代現代人所接受,

綜上所述,老年學書法,應按其自身的特殊性,而設置相應課程及作業。遵循漢字字體與書體演化的規律,互相吸收、借鑒、融合的途徑,促使老年書法學習的速成進程。並可適當安排更多的創作和交流空間,尤其是老年書友之間書法知識和創作經驗的交流,非常重要。這將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央社記者林行健馬尼拉6日專電)為響應僑務委員會漢字文化節活動,菲律賓僑社今天舉辦了一場專題演講,介紹漢字的傳承與發展,吸引老中青3代300多人出席聽講,反應熱烈。
  • 里斯本市南區新利班四所主流學校包括Sunnybank State High School、Sunnybank State School、Rochdale South State School及Rochdale State School於6月1日 (星期二)聯合在Sunnybank State High School禮堂舉行漢字文化日活動(LOTE Day of Excellence-Chinese)。
  • (大紀元記者陳道恆波士頓市報導)六月二日晚,華夏文協創會會長王啟華在梅爾柔斯(Melrose)市的Milano老人中心舉辦了一場漢字書法及中華文化演示講座﹐約近30位中西人士參加。大家除了對中華文化感興趣﹐還頻頻提問。
  • 〔自由時報記者湯佳玲/台北報導〕中國簡體字過度簡化漢字,不但失去與漢字文化一脈相承的關聯性,更形成閱讀和理解上的困擾,例如「『乾』淨」與「『幹』部」都是同一個「干」字,「經『歷』」和「日『曆』」都簡化成同一個「?」字,對學生形成認知與學習困擾!多位學者指出,現在中國反而興起「繁體風」,大學生學寫繁體字(即正體字)已然成為一種「時尚」。
  • 6月27日下午,由僑委會贊助,紐英侖藝術學會、波士頓中華書法會及中華表演藝術基金會在華埠聯合舉辦了《漢字文化在書法藝術上的發展》研討會。波士頓地區的書法專家、各界學者匯聚一堂,饒有興趣的傾聽了波士頓大學(BU)藝術史系白謙慎教授和前哈佛歷史系陸惠風教授,從藝術角度談對漢字文化發展歷程的研究。
  • 6月27日下午,由僑委會贊助,紐英侖藝術學會、波士頓中華書法會及中華表演藝術基金會在華埠聯合舉辦了《漢字文化在書法藝術上的發展》研討會。波士頓大學白謙慎教授和前哈佛歷史系陸惠風教授,對中國漢字在藝術方面的發展和內涵作了精彩演講。
  • 觀看世界盃足球賽時,新奇的發現球場周圍布幔上贊助商的牌匾中,有中文的品牌廣告。在非洲大陸看到熟悉的國語字樣,不免有幾分意外的驚喜,這也的確是挺稀罕的現象。

    中國製造的產品,向來是在世界工廠的廠房內替別人做的,能夠打出自己的國際品牌,像許多臺灣商家做到的那樣,是中國製造業的必由之路。

  • 由於中國年輕人習慣於使用手機、電腦來進行拼音打字,久而久之書寫漢字的能力逐漸退化,越來越多語文教育者也體認到這樣的情況。 (20100715-WRITING-ABILITY-98502754l)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