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亮溫暖

陳彥玲(親職專家)
font print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帶著孩子趕在領事局五點下班前,辦完了女兒更新護照的手續。這個小一的孩子摸摸肚子說:「媽媽,我餓了。」想想等一下要到醫院看住院的學生,還得滿足女兒在醫院附近書店看書、買書的心願。於是我們就近在一家餐廳用了晚餐。

鄰桌是一位姑婆帶著中年的女兒,請外地來的一對父子吃飯。嘰嘰喳喳的說話聲中,突然有一句話特別清晰,年約四十出頭的父親,對著可能是表妹的女子說:「我看到你婆婆跟另一個老太太一起過馬路,突然覺得媽媽也會老,他們也需要人家的照顧。有空多陪陪妳婆婆吧!」

「媽媽也會老」出自這個四十幾歲的男子口中似乎有點離譜,可我一轉頭看到他的表情,卻讓我對他生出敬意。他的表情不但十分認真,還有一種恍然大悟的內疚感,說完這句話後,連下箸拿菜的速度都慢了下來,對兒子夾菜服務的熱切也好像減少了許多。

他的兒子約莫小學四年級,身材微胖,姑婆和父親夾給他的,肉比青菜多。只見他悶著頭吃東西,爸爸給什麼吃什麼,對於大人之間的對話毫無反應。這樣的孩子任誰看了都無法和「懂得體貼父母」的形象連在一起。

有位智者說過:「父母的責任是讓孩子生活在多元的環境中,增加他的生活經驗。再者,是培養他離開父母的能力。」這句智語對照著鄰座中年男士「媽媽也會老」的感慨,真是讓人頗有感觸。

回過頭來看著剛剛幫我端甜點的女兒,正捧著西遊記沉浸在正邪大戰的熱鬧中。教會孩子「體貼」是父母的責任,而真正的體貼則來自於「感恩」的心情。面對領班送來的水果,突然心生一計,我用桌上的牙籤在乾淨的柳丁皮上,刻出可愛的兔子臉,再插上一根牙籤當把手,拿著它在女兒面前晃了一晃。

「啊!好可愛的兔子喔,我也要做。」於是她放下《西遊記》,認真的動手刻兔子。我問她:「妳的可愛小兔子要送給誰表示感謝呢?」「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當然還有廚師和領班叔叔囉。」這樣的舉動是深受鼓勵的,因為對陌生人不害羞的表達謝意,這份溫暖在繁忙的都市裡比鑽石還亮,比金子還貴。

看著領班受寵若驚的接受女兒的柳丁兔子臉,和親筆畫出來的卡片。我想溫暖的感恩蝴蝶已然起飛,即將飛行這個城市的許多角落,也或許正在點亮蝴蝶效應的光環。那麼我十分願意相信,溫暖的效應,可以照亮許多為人子的孝心,與被遺忘了許久的,年邁父母的臉龐。◇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身為三個孩子母親的我,有非常多的機會當上家庭法官。但是,不論結果如何,總會有小孩覺得「不公平」。這不在孩子的心眼大小,而在我的基點恰不恰當,畢竟我是母親。在孩子還未成年的時候,父母角色的功能是永遠無法用朋友的內涵來取代的。
  • 以前,總以為功課好才是好孩子!所以我一直把大兒子送安親班,安排他上心算、畫畫班,我努力賺錢滿足他一切物質需求,認為這一切都是為他好,我的辛苦也是值得的,然而事與願違......我挑起了每周一晨間班級媽媽的工作後,有機會能與孩子一同學習、一同成長,才弄清楚兒子真正缺少的是什麼。
  • 隨時隨地都能機會教育,路途上就是很好的親子時間,家長也能當優秀的老師,更重要的是:從小記得的東西不容易忘,因為那是孩子「最純真、最美好」的回憶。
  • 有機會再一次檢視自己的成長歷程,終於能更深刻的了解到赫曼赫塞在《徬徨少年時》裡面透過主角辛克來的吶喊:「我只是嘗試著過自己要的生活而已。為何如此艱難呢?」,對於青春躁動的靈魂,這是必經的途徑,無須擔心、阻止,重要的是包容與接納。
  • 從胎教開始我即對寶寶的進行傳統文化教育,不僅使她保持著善良的天性,也讓我收益非淺。
  •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看著個頭比我還猛的女兒,不禁感歎中國成語的如此傳神。十五年前搖籃中的baby ,已成婷婷玉立的娉婷少女,似乎握著她那嬌柔小手的感覺還留在手中,但女兒已開始用嚴肅的語氣,同我探討關於人生的深奧話題了。
  • 美國佛州一位母親說,作為家長,她的職責就是做孩子的「啦啦隊長」,並拒絕成為他們的朋友或「直升機父母」,否則你將培養不出有韌性的孩子。
  • 漫無目的的育兒,是一件非常慌亂的事。有了孩子後的每一天,我們都要面對許多抉擇:替孩子準備什麼食物?找什麼學校?玩什麼運動?如果父母心無定性,總是猶豫不決或朝令夕改,家庭就會陷入各種混亂。
  • 絨毛玩具
    六歲之前還是處於自我為中心的時期,沒有所謂的「他我概念」,如果這時強迫孩子分享,其實是搶劫的行為,要讓孩子懂得「分享」,應該先滿足孩子的占有欲,然後藉由模仿、身教、品格教育,逐漸成形。
  • 很多媽媽問我,現在孩子精得很,挑戰叛逆的語言一堆,連很小的孩子都會挑戰權威,好難教!情緒就像一顆球,孩子丟出來,當爸媽的應該要適時轉化這些脾氣,千萬不要用情緒硬碰硬,不然過一陣子你就會在孩子身上發現自己的影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