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香港民主 拒絕中共製造

人氣 4
標籤:

【大紀元7月3日訊】編者按:回歸以來,香港人按照〈基本法〉一直爭取最終實現普選行政長官和立法會全體議員。不過,港府就政制改革所提出的方案被批評欠缺時間表和路線圖。兩次就政制發展人大釋法,被大律師公會視為嚴重阻撓法院行使獨立司法權。急於向台灣推銷「一國兩制」,加上近年北京當局在推動香港政制問題接連受挫,例如無限期擱置二十三條立法、零五政改方案被否決等。今次推出的政改方案,中共勢在必行,對香港泛民主派下重藥,目標鎖定了民主黨……

由北京在港府和民主黨之間妥協溝通,儼然成為裁判人的角色。北京介入香港事務由暗地轉為表面化,未來之影響遠超過了幾個民選議員的成績。

透過香港立法會政改爭議,香港民主運動謀求新的起點。很多人已經開始意識到,爭取民主不再只依靠議會力量,而是必須立足於香港的民眾,要排除北京中共政權的干預與操控。


(攝影/司馬日)


(攝影/潘在殊)


(攝影/潘在殊)

鎖定民主黨 中共治港方案大轉彎
文___吳雪兒


立法會民選議員鄭家富在立法會上宣佈退出民主黨,受到場外觀看政改辯論直播的民眾鼓掌支持。(攝影/潘在殊)


中共治港方案大轉彎,最近港府再次推出政制發展新方案,中共政權卻表現得異常積極,從以前的「垂簾聽政」改為跳到幕前直接參與。而〈基本法〉賦予港人治港的願景開始剝落……

最近香港城中熱話是政制發展方案,而圍繞政制發展的討論進行多年,不過,今次港府再次推出的新方案,中共政權卻表現得異常積極,從以前的「垂簾聽政」改為跳到幕前直接參與。中共重招一出,不熟悉中共本質的香港政壇被玩得團團轉,結果香港泛民主派第一大黨——民主黨對政改方案投贊成票,令市民大跌眼鏡;民主派之間更出現了分歧和互相責罵的情況。

不熟悉中共政權特性的香港政治圈子初嘗中共政權的「厲害」。而〈基本法〉賦予港人治港的願景開始剝落,在這次民間與官方就政改方案討論的角力中,不知不覺鞏固了香港第二個權力中心──中共駐港聯絡辦公室(中聯辦)──的統治。

有分析人士指,中共下重藥推沒有雙普選時間表的政改方案,為的是要向台灣推「一國兩制」,本月底中共和台灣政府將簽訂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 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而要台灣接受「一國兩制」,就要證明香港例子是「成功」的。

北京擔心影響台灣政策

有知情人士向香港一份雜誌透露,兩岸三地的整體政治狀況影響到中共做出這一政治決定。若這次香港政改方案不能有所突破,下次再討論時,無論是二零一二年還是二零一六年,都剛好是台灣選舉年,變數太多,若到時處理不好,會加重兩岸三地的離心力。

五月十六日,五名促進全民公投而請辭的立法會議員,通過補選再重回立法會。補選翌日,曾蔭權馬上向媒體放話,表示要在未來一段時間,與他的班子「悉力以赴,加強向市民解釋(政改)方案的內容和意義,爭取更多支持。」

為終極普選大聯盟(普選聯)擔當「送信人」的中共全國人大常委范徐麗泰於五月十八日向媒體放話說,如果普選聯與北京政府會面,將會是「破冰之旅」,雖然未必「捉到魚」(有具體成果)。

五月二十日,香港行政長官曾蔭權致函公民黨黨魁及「五區公投運動聯合委員會」總發言人余若薇議員,邀請她於六月中旬進行電視直播辯論政改方案。民主黨對此一舉動回應說,民主黨是泛民第一大黨,為什麼不邀請該黨代表出席辯論會。社民連及民主黨去信曾蔭權,邀請他與其他泛民政黨進行辯論。不過,曾蔭權沒有接納。香港支聯會主席司徒華認為,曾蔭權只邀請余若薇辯論是分化泛民主派的做法。

有網民在網上討論區說:「在愛國陣營眼中,煲呔(曾蔭權)這一招莫名其妙,因為五區公投在中方輿論狠批之下已屬『徹底失敗』,事件也應告一段落,公投派自己也灰頭土臉,偏偏煲呔卻發信邀請其發言人公開辯論,……用意何在?」

圍師必闕 民主黨急於脫困

在兵法上,有一式叫「圍師必闕」,就是包圍對方要預留一個空缺,使對方鬥志渙散,只想從這個地方突圍。中共一方面讓曾蔭權獨邀余若薇辯論,此舉對民主黨有邊緣化作用,另一方面留一個缺口,透過中聯辦跟民主黨於五月二十四日會面。對於地位被邊緣化的民主黨,很可能視與中共溝通為唯一一個突圍地方。

就在立法會辯論決議政改方案的一個月前,中聯辦副主任李剛密集地與表示會投反對票的政黨及團體會面,分別於五月二十四日、二十六日及二十八日與民主黨三名核心成員(何俊仁、劉慧卿及張文光)、七名終極普選聯盟代表(馮偉華、黃碧雲、蔡耀昌、李卓人、湯家驊、陳健民及葉健民)及民協五名成員(廖成利、馮檢基、譚國僑、莫嘉嫻及許錦成)會面。六月二十日,再度與在立法會有十票的民主黨再度會面。

北京的港澳戰略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蒯轍元對香港一家媒體透露,北京當局接受民主黨有關區議會議席修訂方案意見的決策,並非在立法會審議前夕,而是早在曾蔭權邀請余若薇參加電視辯論前就已確定。

從蒯轍元透露的消息,中共真正要鎖定的目標是民主黨,而同時間與其他團體及政黨會面,乃是心理上繼續讓民主黨維持一種被邊緣化的感覺。同時也在觀察曾余辯論最後結果如何。

六月十四日,中聯辦宣傳文體部長、法學教授郝鐵川邀約香港新聞界午宴,以強硬措辭表明民主黨提出的「普選區議會代表」方案,是「沒有先例、沒有法理依據、沒必要畫蛇添足」,並指〈基本法〉沒有剩餘權力,也沒有一條法例訂明區議會功能組別可以擴大至普選,所以民主黨的方案缺乏法律理據。

六月十七日,曾蔭權與余若薇進行政改電視辯論,余若薇在辯論開始時質疑曾蔭權帶領香港政府前往何處,終點何在?她並質問曾蔭權會否廢除立法會功能組別議席,是否有全面普選?她又質疑中聯辦官員與大家談政制,曾蔭權走上街高呼口號,顏面何存?她更批評曾蔭權儼如推銷員推銷次貨。

余若薇在曾余辯論總結發言中表示,現時走錯了,是很難回頭;現時支持官方的方案,是對不起下一代。她又語帶哽咽地表示,希望政制向前走,但現時有如與推銷員簽約之後會發現貨不對辦,她寧可原地踏步,也不能行差踏錯,從政不能沒有原則。辯論後,港大民調指多數受訪者認為余若薇大勝曾蔭權。

辯論當日,曾於五月二十七日明確批評民主黨方案違反人大決定的前香港律政司司長、現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梁愛詩,突然轉口風,以自己離港近三星期,沒有看香港報紙為由,指自己做出錯誤判斷,後來得悉方案建議是讓新增五席的區議會議席,由沒有功能組別投票權的市民一人一票選出,令每名選民是「一人兩票,而非一人三票」,故認為方案值得支持。

魔鬼在細節當中

三天後的六月二十日,中聯辦副主任李剛再與民主黨何俊仁、劉慧卿及張文光會面,轉達北京已接納民主黨提出的「普選區議會代表」方案。曾蔭權並於翌日(二十一日)正式宣佈,港府接受民主黨的區議會修訂方案。

民主黨於二十一日晚舉行會員大會,以大比數通過支持政改區議會修訂方案。鄭家富議員指,民主黨的修訂方案,跟其參選時承諾的相距甚遠,難以向選民交待,無法支持,並在政改方案辯論會上宣佈退出民主黨。

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在一個電台節目中批評說,修訂方案的安排只會令人人擁有投票權,但提名權和參選權可能設有篩選機制,市民只能選擇獲北京欽點的傀儡。李柱銘又聯同鄭家富和黨員林子健,在民主黨中委會前的政改座談會上發表聯署信,表示反對終極普選大聯盟及民主黨的區議會修訂方案。

實際上,北京當局表示會接受的修訂方案,並非當初民主黨所提出的方案的全部。鄭家富於二十二日指出,民主黨六人政制小組與中共方面協商時,放棄了取消立法會功能組別及終極普選時間表兩項重要要求,但事前並未與黨團溝通。

經過一連三天的辯論,立法會於六月二十五日通過回歸以來的首份政改方案。

何俊仁強調,二零一二年政改方案取得階段性及有實質進步成果,民主黨的角色謙卑,而北京當局作出讓步,是靠社會各界支持民主人士的努力,包括反對或不同意民主黨取態的人。

不明所以的自由黨,對北京當局接納民主黨修訂方案感到酸溜溜,黨主席劉健儀議員在辯論會上說:「他們(民主黨)做了一樣是建制派或親建制派無法做到,如果自由黨是拿這個『一人兩票』的模式提給政府選區議會,我肯定政府會給我吃檸檬(拒絕),因為我們已經表達了對你原方案的支持,即『有事鍾無艷,無事夏迎春』,這個事實上我們心裡不是味兒。」

蒯轍元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北京當局已基本接受對香港民主派的新定位:百分之八十多是可以爭取過來的;百分之十幾受過西方教育,善於理性的反對和探討問題,但沒有惡意,應該要尊重和團結;只有百分之幾的極少數民主派是受西方指使而別有用心,需要孤立。這個論調符合「95%:5%」的中共策略,共產黨在系列政治運動充分運用。

值得一提的是,今次政改方案討論過程中,一個突出的地方是第二個權力中心被「確立」,這是有違〈基本法〉港人治港的原則,也淡化了港府的角色。這可以從中聯辦直接與民主派會面,並直接接受民主黨修訂方案可見一斑。

「起錨」全靠北京發力

一些立法會議員也對北京直接插手香港事務表示讚賞,把港人治港拱手相讓。匯賢智庫葉劉淑儀議員在二十三日的立法會辯論會上說:「要知道『起錨』運動是失敗的,今次(政改方案)能夠起死回生完全是中央(北京)政府願意接納我們一些同事提出來的方案,政府才會過關。」

香港資深媒體人程翔認為,目前是香港回歸以來,政治發展方面的最低谷時期。從中共最近對政改方案的多番干涉、對普選定義的多番扭曲、以及香港特首曾蔭權和政府高官就政改方案的統一定調來看,「中共已經拿走了港人政治發展的權利。」

六月七日,身在北京的中共人大常委會副祕書長喬曉陽也透過視像直播發表講話,為北京定調後由港府推出的修訂政改方案幫腔,聲稱這個方案「得之不易」,是「朝擴大民主邁出一大步」云云。

程翔注意到,中共在香港社會上開始了對普選定義重新解釋的輿論造勢。程翔指出:「不要忽視它在底下已經悄悄地在做重新解釋普選的工作,比如說派很多法律界的專家來香港聽取香港法律界的意見,說到時候我們如果用人大釋法的辦法來重新定義普選,香港法律界會有什麼意見,說明它已經做好準備重新解釋,重新確定普選概念。」

他提醒香港人要看清中共破壞一國兩制的舉措,重新反思一下如何保證香港的未來:「我覺得每個香港人都應該看到這個事實,然後問自己我們想要的香港是怎樣?我們怎麼樣能夠保持香港原有的優勢,使香港能夠繼續在推動中國走向現代文明中扮演我們的角色。如果你覺得我們應該繼續扮演這個角色,就應該利用我們香港的思想自由,言論自由,這種優勢繼續推動中國發展,那麼我們對目前我們這種政治的自治權跌到低谷的情況就應該引起我們的警惕、憂慮。」

資深媒體人、中國事務評論員李子則說:「香港的政改不會有結果,要照那個喬曉陽的意思講,最後的普選方式、程序仍然是由共產黨說了算,不會答應港人的要求。古往今來,一個民主社會是鬥士奮鬥建起來的,指望共產黨會給你民主,除了毒藥就沒有別的了。」◇

====================================================================================

香港民主運動新起點
文___梁珍


六月二十日在《城市論壇》上,有台下觀眾高舉要求撤回官方政改方案的標語。(攝影/孫青天)



通過政改一仗,香港市民將矛頭直接指向中共。他們指出,這份方案並非來自香港人多年的民主訴求,而是緊隨中央意志,一切以之為馬首是瞻,破壞高度自治。批評中共插手破壞香港一國兩制的呼聲響徹香港……

「今天我們一群八十後青年來這裡蒙眼赤足書寫。我們要將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寫在立法會這裡。香港人追求政制民主化不是始於今天的。二十二年前,一九八八年十二月,〈基本法〉草案第一次公眾諮詢完畢後,北京便沒有理會過香港人提交過的六萬多份意見書。」

在悠揚而淒怨的小提琴伴奏下,八名八十後組織的青年,以跪拜方式,圍繞立法會大樓外,蒙眼苦行二十二小時,反對政府的政改方案,並用粉筆寫上「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八個字。雨沖掉了,再寫,再寫……


(攝影/司馬日)


八十後青年六月二十四日在立法會門外赤足苦行,並矇眼用粉筆在地上寫大字,諷刺中共干預香港政改,「港人治港、高度自治」蕩然無存。(攝影/司馬日)


數千人圍立法會 無懼警方政治打壓

從六月二十三日政改議案討論開始,香港立法會門外長達三天的反政改抗爭,成為香港近期民主運動的高潮。包括「八十後反特權青年」等二十七個團體,在立法會門外設立電視直播,當支持政改議案的議員發言時,現場噓聲四起,團體又舉辦講座,當投向反對一票的議員出來和市民對話時,又不時爆發陣陣掌聲,現場氣氛高漲。

警方在立法會門前樹立重重鐵馬,通向立法會的地鐵口被封鎖,又派出便衣混入人群隊伍,現場還有一些持大陸口音的疑似大陸國安人士,偷偷拍照等。警方並用武力清場,強搶電話,先後拘捕了六名反對政改方案的人士,被批評為違反人權,濫用警力,成為政治檢控的工具。但無阻數千名香港市民走出來,用行動表達對強權干預民主的不滿。

在政改方案通過那一刻,有人在立法會門外即時面向立法會默哀,又拿起香燭叩拜,寓意香港民主已死;有人拿起巫巫茲拉(vuvuzela)狂吹,希望議事堂內投下贊成政改一票的議員聽到市民不滿的聲音。香港立法會議員黃毓民說:「方案通過是香港民主最黑暗一天。」

忠義兩難全 民主派資深議員退黨

在三天政改辯論中,議會堂內風波不斷。最令人關注的是香港民主黨資深黨員鄭家富退黨。面對四十六票贊成,十二票反對,政改方案得以通過的局面,作為十二票反對議員中的一員,鄭家富做出了和其他八名民主資深議員不同的選擇。

他沉重地宣佈:「我重視與民主黨黨友的情誼,但我也要忠於我自己的信念和競選的承諾,在忠義兩難全之下,我抉擇投下反對民主黨的改良功能組別方案。」

「我無意強黨所難,批准豁免,亦不能夠強我所難,違背我個人的信念。我唯有正式退黨,離開與我共事十六年的黨友,在黨外繼續為終極普選努力。」

他慨嘆在政改問題上與民主黨存在很嚴重的分歧,唏噓民主黨在很短時間內「連最底線都被人攻破」。

對於民主黨以黨大會的決議取代對選民的承諾,轉態支持京港政府的政改方案,投下反對票的立法會議員陳偉業表明不認同,「究竟是黨大還是人民大呀?」他強調代議政制的精神,是透過選舉取得人民的委託及政治的授權,「你連這個基本精神都不尊重,你連這個基本原則都不尊重,你跟共產黨有什麼分別?共產黨是黨最大,黨的利益凌駕人民利益。」

反抗中共浪潮日濃

通過政改一仗,香港市民更將矛頭直接指向中共。對於立法會通過政改方案,八十後反特權青年、香港專上學生聯會等二十七個團體表示極度憤怒。他們發表聲明指出,通過這份方案的最大理由,並非來自香港人多年來的民主訴求,而是相反,緊隨中央意志,一切以之為馬首是瞻,破壞高度自治。

他們在聲明中批評中共插手破壞香港一國兩制:「回顧整個政改談判過程,開創了一個很壞的先例,如果日後香港有何重要政策,是否都可以架空特區政府,直接跟中央談判才是方法?」

「幾個月前,還會質疑香港是否有第二個權力核心,但在這幾個星期,政黨直接和中聯辦談判,和中央政府關係密切人士不時公開宣佈中央旨意,甚至有人收到一個短訊,就認為是中央接受民主黨方案。奴才的心態,專權的橫蠻,讓『一國兩制,高度自治』赤裸裸在港人面前崩潰了。」

但他們強調這是香港新民主運動的開始:「這兩天的裁決並不代表民主運動的失敗,因為這幾年來新民主運動正在逐步摸索出自己的道路和語言。不該掩蓋這些新民主運動的火光,反倒讓我們更加明白什麼是死亡,更清楚為何要向舊式政治人物及其落伍的民主運動方式說聲再見,讓屬於群眾的激進民主運動重新建立曙光!」

新生代索閱《九評》 盼認清邪黨本質

「維園阿哥」任亮憲表示,雖然政改爭議趨於激烈化,但過程中卻讓更多人認識到中共的邪惡,「這次中共和民主黨溝通,就利用民主黨的弱點在香港搞分化,拉攏民主黨而打壓其他民主派陣營,真正得益的是中共。」

他相信未來會有更多人站出來反對中共,這是中共始料不及的,「壓力越大反抗越大。」

民主黨創黨成員、前沙田區議員周偉東認為,港人要爭取民主一定要靠自己,而不是靠和中共談條件。「對中共,你只能不斷爭取,他們才會退回去,比如零三年二十三條立法,他們看到五十萬人上街他們就會害怕,所以要爭取民主,只有我們不斷地走出來,為港人自己的福祉共同抵抗中共,才有希望。」

周偉東是民主黨青壯梯隊的一員。與華人圈中許多對中共本質有清醒認識的人士一樣,他看過《大紀元》系列社論《九評共產黨》,並且已經在網上公開宣佈退出共青團。他呼籲更多人看《九評》,瞭解中共邪黨的本質。

據香港退出中共服務中心透露,近日索取《九評》人士大增。僅六四燭光晚會當天,義工在現場就派發了一萬二千多本《九評》書籍,在短短兩、三個小時內全部派光。

中國有民主 香港才有希望

大陸市民余先生當天在集會上拿到《九評》,看完後覺得很好。他向《新紀元》表示,香港政改方案通過,是香港的悲哀。他說,關鍵是香港人把共產黨看得太強大了,其實中共非常虛弱。「共產黨現在唯一靠的是恐怖來統治,但現在大陸老百姓都不怕它了。」

他舉例,自己近日在大陸街頭拉橫幅,打出「一黨專制不可能公正」,當時很多員警圍過來,準備抓他,但周圍民眾對員警大喊:「你們這樣做太過分了。」結果那些員警都縮手不敢抓他,最後他平安離去。

一直堅持爭取民主的他,過去幾年曾四處到大陸各地瞭解民情,推動民間政治發展。他說,現在農民百分之百的都恨透了共產黨,而另外百分之二十的中產階級中,至少三分之二的也在罵中共,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既得利益者才覺得共產黨好,但實際上這些人的權益也得不到保障。

「你看中國首富也保不住自己的地位,你看那些當官的也在拚命往外跑,誰都知道中共這個船快沉了。」

他表示,香港人爭取民主的希望在大陸:「只有大陸有民主,香港才有民主,只有共產黨解體了,香港才有普選,才有希望,否則共產黨在一天,香港都不可能有真正的普選和民主。」◇

=====================================================================================

誰是香港民主的對立面?
文___季達


在目前政治現實下,香港人若不努力堅守立場, 未來來自北京的壓力將越來越大。(AFP)


民主派哪怕和香港政府達成一個更為糟糕的妥協,也比和北京達成更好的妥協有價值得多……

六月二十三日,香港政改「改良方案」在立法會終於通過。這是香港九七年以來首次對香港政治體制進行改革的各方妥協方案。香港特區行政首長曾蔭權對此表示滿意,認為是香港政改獲通過,「不單是政制『起錨』,而是香港整體經濟及社會的「起錨」。香港從此之後會不一樣。」政務司長唐英年則稱此為香港的巨大勝利。

香港社會的普遍反應卻談不上「巨大勝利」。民主黨資深黨員鄭家富退黨,民主黨受到普遍批評,而被稱為建制派的親中政治團體發出冷嘲熱諷,顯示香港社會在政治體制改革的問題分歧日漸擴大。

香港政治體制有什麼問題嗎?為什麼要「改」,改的方向在哪裡?回答這樣的問題,恐怕首先需要回答的是:為什麼有一國兩制,以及香港民主的對立面是什麼?

兩制的疑問

一九九七年香港主權由英國交返中國,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其根據香港〈基本法〉的規定,實行港人治港、一國兩制。按照北京的解釋:「除了外交和軍事,其它問題香港人自己決定。」一國兩制的基本框架,因應的是港人普遍對中共的不信任,對中國所實行的政治制度的反感。在這個政治制度框架之下,一國是無法改變的政治前提,而兩制則是緩解上述香港社會對中央政府普遍反感和不信任的政治安排。

而香港民主派和中央政府「溝通妥協」,導致這次政改方案順利通過,所帶來的一個最重要的結果,是中央政府成為香港政治體制改革和其他社會事務發展的最重要角色,港人治港可能變成「京人治港」。

很顯然,無論政改方案各方滿意與否,北京介入香港本地事務變成既成事實。在日後香港任何本地事務的爭拗中,各方似乎都有了更大的和北京「溝通妥協」的動機,而北京通過這種方式得以深深介入香港事務。

所以,香港民主黨的深明大義和顧全大局,雖然帶來香港政制改革的小進步,和香港官民合作的一個契機,但卻引發了「兩制」能否堅持下去的疑問。

北京不是中立方

二零零五年香港政府推出政改方案被立法會否決,這次再次推出新的政改方案,泛民主派再次威脅否決。於是形成一個表面的對立格局,香港政府和建制派政治團體和香港泛民主派針鋒相對、各執己見。而北京在過程中的角色變成了調解和妥協的中立者。

事實上,這明顯是北京希望營造的一種政治格局。對於中共來說,這只是小把戲而已。中共在八十年的奪權和保權戰爭中,多次運用類似的戰略取得成功。用中共自己的語言是說:利用矛盾、分化瓦解、個個擊破。

在香港政治發展的整個過程中,港府其實並非獨立的一方,港府並不代表某個階層或某個集團,香港特區政府只是北京的代理人而已。

這在最近香港政改的事情上其實也非常明顯。香港民主黨提出修改方案,在北京介入之前香港政府並不支持,建制派政治團體並且全力反對。而在民主派和中聯辦溝通妥協之後,港府認為這是一個「巨大勝利」,其立場鮮明,而態度絕不曖昧,即港府就是一個代理人。

問題在於,港府這個代理人角色是北京近年來刻意安排的結果。由香港特區長官的確定、高級官員任命、〈基本法〉解釋等等,香港政府所實施的措施和文宣策略,明顯都是北京的安排。

從這個角度上觀察,民主派哪怕和香港政府達成一個更為糟糕的妥協,也比和北京達成更好的妥協有價值得多。因為港府和香港泛民派尖銳對立,最後由北京來妥協溝通,成為一個裁判人的角色,由此北京介入香港事務由暗地轉為表面化,未來之影響遠超過了幾個民選議員的成績。

什麼是香港的立場?

妥協是一種政治藝術。香港民主黨經過十多年的努力爭取,仍然受到北京的嚴厲打壓,而香港政治體制的改革陷入膠著。困境之下,民主黨和北京妥協以求突破僵局,雖是一個情有可原的舉措,但於香港和香港人的基本立場有所折損。

香港政改的方向,基於世界政治和社會發展基礎的普世價值。對於公民社會已經非常發達的香港來說,立法、執法、行政三權分立,立法議員由「一人一票」選出,本來是天經地義的選擇。

目前香港有六十名立法會議員,其中三十人由一人一票普選產生,另外三十人是所謂的「功能團體」議員。功能團體是港英治下的殖民地政治遺跡,其中許多是由公司和行會推選。九七年之前,英國最後一任香港總督彭定康設計政改,因為北京堅決反對,保留的功能團體議席但擴大投票範圍,使原來的公司行會票改為行業內每人一票。不過這種安排北京在九七之後取締。

代議政治體制的原則是所有人政治權力平等,用這個標準來看,香港這個在世界上有名的富庶城市卻有著不公平的政治體制,資本家和政府權力過大,市民政治權力受到壓縮,因此才有政治體制改革的呼籲和要求。

北京以妥協一小步換取了日後香港事務上的相對決定權,根本上損害了香港人利益。在目前政治現實下,香港人若不努力堅守立場,未來來自北京的壓力將越來越大。以中共過去六十年的表現來看,這絕非危言聳聽。◇

=======================================================================================

香港台灣 民主路上結伴行
文___吳涔溪


香港的民主與台灣的民主息息相關。(AFP)



香港、台灣的民主制度的追求,對大陸百姓而言起到了極高的示範作用,也引起中共欲除之而後快。原本脣齒相依的兩岸三地民眾,或將因香港政改風波與普選呼聲,看到其彼此間更加緊密的關聯性。

不少政治評論家常批評,台灣多關心自己的事務,極少關心鄰近的朋友如香港。然而許多跡象指出,香港近期政改上的風風雨雨,和台灣即將洽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兩者間有極高的關聯性。然而,北京的讓步和民主黨間的妥協,雖然造成民主派內部的分裂,卻也激起了「八十後」香港新一代對於民主的追求。

北京算計 分裂港民主派

評論家林保華首先說明香港政改的背景。他指出,香港雖然是一國兩制,但是實際上是北京掌權,北京若不接受香港民主黨的政改方案,六月二十三日立法會表決,雙方面鬧得太僵,上了國際版面,對於台灣六月底要完成ECFA簽訂非常不利。台灣的反對人士,會認為北京非常的反民主。在此情況下,北京在香港政改上選擇讓一小步。

在此,北京打的如意算盤是透過政改讓一小步,不致於被外界批評為毫無民主,一方面可拉攏台灣、減少洽談ECFA的阻力,一方面,又會讓香港民主派陷入分裂的局面,兩方面得利。

至於在民主派方面,又為何接受妥協方案呢?林保華表示,二零零七年以前提出的政改方案非常保守而被否決了,五年後也就是今年,民主黨希望政府可以再讓一點,雙方僵持在這上頭,他們認為若錯過了這時間,政改的討論還要再等五年。目前的妥協方案,至少比完全不動好。但是,激進的民主派人士並不認同民主黨看法,認為妥協方案是變相承認「功能組別」,違背全面普選的初衷。

林保華解釋,香港有六十席立法會議員,其中三十席是一人一票普選產生,另外三十席是「功能組別」,由功能組別產生的議員一般認為大部分是傾北京的,例如金融業這個功能組,是一個小圈子,由幾個銀行老闆各投一票產生。

而二零零七年又增加區議員的功能組別,問題在於若區議員全部直接選舉還好,但區議員中又有一部分是委任的,這部分又是北京可以控制的。在這種情況下,民主黨主張增加的區議員功能組別中,委任的不能參加選舉,讓區議員直接由選舉產生。在這部分,北京讓步了。至於,民主派希望政府承諾廢除功能組別、說明普選的時間表和路線圖。但是北京死不肯公佈。

民主黨認為,區議員的功能組別大部分是幾個人選一個,但也有些不是,在這些功能組中,有可能增加一些民主派的人數。像教師和律師的功能組別,是每個人都投一票,不是由哪個律師或大老闆控制。因此,民主黨認為先增加區議員的功能組別,只要目標將來是要取消,是不會有影響。

但是民主派中比較激進如社民連認為,事實上,民主黨此舉已經變相承認功能組別,因此,不再視民主黨為朋友。

林保華認為,兩派之間其實是可以分進合擊,可以有贊成,也可以堅持反對的,大家共同推動民主,而不要互相攻擊。「大家可以繼續打政府,爭取民主,但是,你不要打自己人。」

林保華認為,中共退一小步導致香港民主派內部分裂的作法,也可能將此戲碼拿來台灣上演,包括ECFA對台灣讓利,也是意在分化。香港是一個樣板,台灣有識之士,不要中北京的計。

台灣使香港保有政治櫥窗

律師童文薰則表示,姑且不論北京的讓步造成民主派的分裂,香港居民對於追求民主的意志,以及在關鍵的問題上,香港人不含糊,不冷漠的特點,令北京不可能完全漠視民主派訴求,進而退讓,同樣值得肯定。

她強調,北京也瞭解,把人民逼急了,只會凝聚更大的民意,就像這次兩岸急不可待的簽訂ECFA,果然就把台灣民眾逼上街頭,發動六月二十六日ECFA要公投的遊行。

而台灣普羅大眾對ECFA的反彈,展現的民意力量,以及年底台灣五都選舉的影響,都讓香港繼續保有一個「政治櫥窗」的價值。

童文薰指出,如果台灣的代議政治以及直接民意都一味追逐短利而漠視人權,也就是完全屈服於中共的話,香港也就毫無利用價值,「名存實亡」的一國兩制,只怕就要「名實兩亡」。

「中共的終級目標就是專制、獨裁、反民主,凡符合民主的訴求,它都破壞反對,凡可助長其專制獨裁的,它就緊緊依附。只要民意不給它滋生的土壤與養分,它什麼也做不了。」童文薰說。

過去她感受不到香港民眾有多麼關心台灣的民主狀況,但近來卻頻頻感到來自香港民眾的關心。她相信大家都看到了這一個關鍵:香港的民主與台灣的民主是息息相關的。

追求民主 台灣也該向香港學習

港台、台港之間,脣齒相依。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楊偉中今年年初在〈台灣應該要「香港化」〉一文中指出,在某些方面,台灣也應該向香港學習。他說,原本「香港化」這個詞彙,對於台灣上演的政治戲碼中,一直是非常負面的詞,意指「經濟過度依賴中國,民主政治受到中國左右甚或操控,最終政經受制於中國」。

但是,也有評論指出,香港和大陸經貿關係的緊密化,不必然導致香港民眾在政治上屈從北京。楊偉中以一九八九香港成立的支聯會,以促進中國民主化為目標,二十年來,每年「六四」都舉辦紀念集會,在台灣,政運社運的聯盟性組織多如牛毛,但如支聯會這般持久戰的,鳳毛麟角。

而一九九七香港回歸那年的「七一」開始,每年香港都舉行遊行,爭取普選,反對官商勾結與貧富懸殊,要求改善民生。香港「八十後」的「反叛」,關注民生議題,希望改變社會體制,也引起社會熱議。

楊偉中指出,已有很多評論認為,政改的遲滯、特區政府的保守和貧富差距的拉大,香港民主運動越趨激進化。相較之下,台灣民進黨近來雖然有遊行,但是,對抗的是國內民選總統,反觀,香港直接面對威權體制,幫台灣頂著許多來自北京的壓力。

楊偉中認為,台灣該為有這樣的姊妹兄弟而高興,在某些方面,台灣確實應該「香港化」。◇

本文轉自第179期《新紀元週刊》
http://mag.epochtimes.com/b5/181/index.htm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香港今年七一遊行訴求「雙普選」
閱《九評》退團隊 民主黨周偉東促認清中共
李大立:螺絲殼裏做道場
高大維:願香港去共化 還東方之珠本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