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發脾氣 循序誘導有妙法

font print 人氣: 405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7日訊】(大紀元記者郭靖康編譯報導)兒童發脾氣極為常見,尤其是介於1歲和4歲之間,他們正在學習如何有效地與世界溝通時。超過一半的小孩每週有一次或更多次的亂發脾氣,他們藉此來宣洩內心的沮喪,並極力想讓時光倒流,以再現昔日呼風喚雨的年代。

許多父母可能有過這樣類似的經驗:您正站在超市的糖果餅乾區,告訴纏著您不放的孩子不能再買糖果了。她的小臉蛋立刻氣成紅紫色,高聲的尖叫連停車場對面都能聽得到,小拳頭還憤怒地猛擊著地板。周圍的其他顧客在一旁看著好戲,這時候的您一定恨不得地下有個洞立即鑽進去。

孩子難免會發脾氣,只不過招法略有不同:有的哭、有的踢、有的跺腳、有的扔東西,還有的屏氣鼓腮,這些都是孩子常見的發洩方式。偶爾幾次發脾氣應無傷大雅,若頻繁發生或程度劇烈,家長應細心觀察找出緣由,並想方設法阻止他們。

發脾氣的原因

有些孩子容易發脾氣,尤其是那些控制慾強、爭強好勝、多動、喜怒無常或者還沒有適應新環境的孩子。對於大多數剛開始學走路的孩子,發脾氣只是發洩挫折和測試照顧者的限度,如我真的大聲尖叫,媽媽是否買那玩具給我。

任何小事都可能引發小孩子的脾氣,例如在他們看電視時要求他們洗澡,或要求他們與弟妹分享自己最喜歡的毛絨玩具;涉及改變當前狀態的事情,也易觸動孩的怒氣,如準備去學校、放下正在玩的有趣活動或停止與其他孩子的爭吵。孩子若在疲勞或飢餓時,則更容易發脾氣。

如何讓孩子停止尖叫

讓孩子不發脾氣最簡單的方法,是他們要什麼給什麼。但是,這一策略無異是飲鴆止渴,從長遠觀點看不會有任何好處的,因為孩子會越來越常以發脾氣的方式,去獲取他們想要的東西。

要控制壞脾氣擴散的第一步,是先控制住自己的脾氣。如果父母與孩子相互對叫,恐怕什麼也做不了。責打孩子也不是一個好辦法,它只會使情況變得更糟。

先深吸一口氣,在確定自已的情緒得到控制後,很冷靜但語氣非常堅定地對孩子說:寶貝,發脾氣是絕對不可接受的行為。如果孩子仍然無法平靜下來,要明白孩子發脾氣只是引起父母注意的一個伎倆,不要輕易屈服。即使必須拖著尖叫的小孩穿過超市的長廊走出超市,也別把孩子的發脾氣太當一回事。一旦孩子意識到發脾氣這一招不靈光、達不到任何目的,他們很快就會偃旗息鼓的。

如果孩子很傷心或情緒失控,緊緊抱住他讓他平靜下來。輕聲細語地告訴他您愛他,但現在不會給他想要的東西。如果還不行,把他帶離現場讓他面壁思過1至2分鐘,讓他有時間冷靜下來。面壁思過的時間掌握原則,一般是孩子幾歲就給予幾分鐘的時間。

預防發脾氣的策略

與其在開始發脾氣採取措施去阻止,不如採取以下方法防患於未然:

一、避免可能使脾氣爆發的突發狀況產生,設法使日常活動保持一致性和規律性。活動日程有變化時,給孩子一個5分鐘的緩衝與調適過程。

二、在出門之前請確保孩子吃飽睡好,這樣孩子不易因小的挑釁行為而發脾氣。收好那些對孩子難以抵擋的誘惑,如不要近晚餐時在廚房櫃檯上放置巧克力,這樣可以避免觸發戰爭。

三、讓寶寶有一點點的控制權。如讓孩子自已選擇要帶什麼書到車子裏,或者選擇想要吃什麼午餐。這些小的選擇對父母來說不會有太大區別,但這樣做會讓孩子感到他們自已能在某些程度上控制自已的生活。

四、做些小讓步。有時候父母可以做些小小的讓步,尤其是僅僅涉及到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時,如與其聽孩子尖叫30分鐘,父母也可以選擇讓孩子多看15分鐘電視。

五、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孩子的注意力是短暫的、易於轉移。當孩子的小臉開始變紅、扭曲變形、憤怒之情已然擺在臉上時,要不失時機地趕緊打開一本書或提議一起走到附近的公園去玩,避免憤怒繼續聚集、升級,而導致不可收恰的脾氣大暴發。有時候幽默是最好轉移注意力的方式。扮一個鬼臉、說一個笑話或發起一場枕頭戰,也許就能讓孩子忘記導致他生氣的事情。

六、教導孩子與挫折打交道的其他方式。大一些的孩子開始懂事、說話,儘可能提醒他們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憤怒,而不是尖叫。

七、當孩子做對時要及時讚美她。當他對平時容易生氣的事情仍然能保持冷靜時,要趕緊告訴他:寶貝,你太棒了,真是媽媽的好寶貝。

八、如果他們到了4歲壞脾氣不但沒好轉,反而變得越來越糟糕,並出現傷害自己或他人的危險時,那就是到了打電話給兒科醫生的時候了。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許多認為「兩歲小孩」最難照看的家長,幾年後可能會感到十分吃驚。孩子年齡大些的家長都感慨,孩子十幾歲的時候比幼兒時期更難對付。
  • 寶貝常鬧情緒,讓家長們最為頭痛的一件事,尤其家中又有發展遲緩兒童,面對其語言表達能力及情緒控制更是無法掌控,常常為了寶貝們的情緒問題而不知所措進而影響到親子關係。
  • 現代父母都很忙,和幼兒交談是一種非常方便、有效的教育方式。良好的交流能幫助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自我價值感和與他人良好的關係,也會讓幼兒生活得更愉快,在以後的人生成長過程中對自己和他人都能保持良好的感覺。
  • 從胎教開始我即對寶寶的進行傳統文化教育,不僅使她保持著善良的天性,也讓我收益非淺。
  • 學校的日記要孩子想想什麼是「益友與損友」。看著孩子的功課,讓我想到美國任教的歲月,跟孩子提起了那段日子。而我,確定孩子們心裡存有舉頭三尺有神明的約束後,輕鬆做個妙語如珠的媽媽,一點也不是難事。
  • 有些孩子總是看到人生中的烏雲,看不到陽光。其實人人都會時不時的有負面情緒,但總是心情沮喪卻有害健康,家長總是想讓孩子正確面對生活中的好與壞。
  • 美國父母替子女取名時幾乎百無禁忌,但其他國家政府可就沒那麼好說話,有些國家甚至規定父母只能在經過政府許可的名單裡選擇,或者必須光從名字就能看出性別。
  • 少子化已經成為現代多數家庭的趨勢。基於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孩子一出生立即受到父母珍寶般呵護,即使嬰幼兒教學DVD、錄影帶價值不菲,許多父母仍然趨之若鶩。不過,有研究顯示,嬰幼兒接觸教學媒體越頻繁,學習成效越差。
  • 大學入學指考,終於在高溫炎熱中完成,考生感受到除了「考」試之外的「烤」試。面對出題的新方向,父母師長要培養的是「如何主動關心時事?」的態度,給予多一點的時間,跟他們討論,讓他們發問,聽他們說一說對事情的看法,而不是為他們整理好一則一則「背誦條文」。
  • 在成長到學齡的這個階段,孩子們正在培養和練習幫助新朋友、與他人相處和交友能力。還有自我調節和理解他人觀點的能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