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轉大人:隨處是何處?

艾米麗.內格爾.格林(Emily Nagle Green)

人氣 18
標籤:

隨處是何處(或者何物)?

即使「無所不在」是最適當的形容詞,很適合用來描述全球連網穩定進展到遍布各處的狀態,而且我在談我們身邊的通訊不斷擴增時會繼續用到這個詞,但對於我們要邁向的世界,我有個遠比它簡單的說法:隨處(Anywhere)。

這就是我給下面所說的未來狀態取的名稱:當所有的人,以及我們關心的所有事物,都連在一起,就叫隨處。

為什麼我要這麼稱呼它?因為追根究柢,連網的轉變指的是全球網路崛起,使得地點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跟著起了重大變化。地點的意義在兩個構面正發生變化。

第一,地點也就是我們在哪裡,或者其他人或東西在哪裡,對我們從事的活動和所做的決定,重要性將減低,因而對我們做什麼事情或者如何做它,解除了一些限制。

想跟半個地球外的老朋友重敘舊誼?網際網路已經幫我們找到比所能想像還多的前男友和前女友,以及老同學。

想離開東京卻訂不到機票,或者不想搬離法國鄉村?別操心,利用全球網路,你還是能為倫敦的辦公室做事。

資料丟在家裡?沒關係,把你的個人檔案存進網路,不管人在哪裡,都能取用。但同時,極其矛盾的是,地點的重要性也大為提升。

在我們周遭隨處嘶嘶作響的是無線連網,減少了我們生活中需要用到的纜線。利用電波,我們就能以低廉的成本,連結到固定纜線到不了的地方,例如叢林、沙漠、火車、遠洋輪船。

這表示網路終於能夠到達它派得上用場的每個地方。置身於世界最偏遠角落的人(有些人還是第一次接觸到),我們也接觸得到。

隨著隨處網路(Anywhere Network®)把企業連到所有的地方,以前只需要思考倫敦、紐約和東京市場的企業高階主管,將必須熟悉孟買、杜拜和達卡的需求、文化、機場和食物。

所以地點看似對我們比以前不重要,卻也更加重要。

隨處不只比我們以前經歷過的其他科技轉型影響範圍更大,速度也更快。使用行動電話的人數突破10億的速度,比有史以來其他任何科技的普及速度要快。

2007年,全球使用中的行動裝置高達28億具。此後這個總數以每天約160 萬具新行動電話的速度增長,而且看不到停止的跡象。

(見圖表 1-2)不斷壯大的全球網路連線成本持續下降,以及網路的擴展,為摩拳擦掌希望從中獲利的企業創造可觀的財務機會,再加上連線上網給予使用者手中的經濟力量,在在使得邁向隨處的浪潮如野火燎原。

隨處有多大?

大部分人談到連結,立刻浮上腦海的是網際網路和行動電話技術。但隨著我們周遭的更多東西連在一起,它對我們生活的貢獻,將遠遠擴大到超越我們對今天的個人電腦上網和行動電話能力的理解。

未來幾年,我們將看到其他的連網裝置也暴增。有了 Wi-Fi 裝置的照相機,不必透過個人電腦,就可將照片立即上傳到網際網路。我們也能直接下載書籍到電子裝置。

這些電子裝置以數位方式儲存很多本書,也由閱讀者控制,逐頁翻面。

隨處的崛起也將影響我們和網際網路、和其他每個人的連結類型。隨處背後的網路將允許我們「在雲端」(in thecloud)存取資料,例如軟體應用程式,以及各式各樣的資訊。

你再也不需要綁死在電腦前面才能存取個人檔案或者接近你的顧客。你只需要連線上網和擁有某種連結裝置就行了。

但這個變化將挑戰舊觀念和舊方法。我們今天的連網經驗,受到報紙、電視、傳統的電話線等以前的通訊技術產生的影響左右。不管我們有沒有發現,我們的認知大致上被這些老技術的內在限制控制。

隨著我們走向共用的全球網路,隨處將改造我們這些消費者;它將改變企業如何營運,也將重繪商業地貌,巨型跨國公司將捉對廝殺,搶著交付我們將努力追尋的隨處體驗。

有些公司將打敗仗,無法存活,卻也有許多公司將應運而生,精確滿足我們希望將連網經驗帶著到處走,以及因永不滿足的胃口產生的新需求。

不僅如此,隨處將是社會大變動的來源,重新塑造我們的人際關係和行為常規。

如果你覺得這沒什麼了不起,我要告訴你,政治和法律地貌也會變移,孕育出新的法令規定,試著支持和控制我們在這個遍布各處的數位網路上的活動。

關於隨處,我在前面說了一句大話:它將是我們此生最大的科技變動,影響也最深遠。

為了釐清為什麼我敢這麼說,那就來談談我們這輩子經歷過的上一個科技大革命,也就是網際網路商業化,然後看看隨處與之相比是什麼樣子。

1995 年網景(Netscape)推出網路瀏覽器後,接下來十年,全球各地的工作場所、學校、家庭約五億台個人電腦逐漸連結起來。這段期間大部分人連線上網是用撥接式數據機和電話線,透過本來就有的電話網,在電腦之間緩慢地傳送位元。

和今天的連線速度大為提高相比,大部分人對那段緩慢的連線經驗備感挫折。可是,傳輸速度慢歸慢,能夠連線進入更廣大的數位世界,卻是全新體驗,吸引大約 10 億人紛紛上網。

因此創造的金錢價值,包括銷售電腦和網路服務,以及依賴網路維生的全新商務活動和實體誕生,在 2005 年全球創造高達數百十億美元的商機。

隨處指所有的人,以及我們關心的所有事物,不可避免的數位連結擴張將擊敗網際網路,以及我們曾經經歷的其他任何科技體驗。

在任何單一的構面,它的衝擊將使那些變化相形見絀。總的來說,它將產生驚人的總變動,大於那些構面的總和。(見圖表 1-3)

首先,這個網路連結的地點,將不只是工作場所、學校和家庭,而且不只是負擔得起電話網成本的地方。

這個網路將觸及世界上最偏遠的角落;缺乏連結是自行選擇的享受,不是落後無知的證明。

這次的連結擴張,能夠連上全球網路的裝置,將不只是電腦和電話,而是包括照相機和相框、汽車和條板箱、泵浦和藥罐,也就是會因為和世界上其他任何事物或者個人交換任何資訊而受益的每一樣東西,幾乎都會連上全球網路。

連上全球網路的人將是我們所有的人,單單透過預期將擴增的行動電話,2015 年就會超過 50 億人,當人們能夠收發語音、簡訊和其他的數位服務,便加進了位於隨處時代中心的全球網路,而且這不只影響已開發國家的人。

印度等新興市場和非洲一些地方,多年來只能淺嘗通訊技術,或者與通訊技術無緣,現在終於也能連線。

最後,等到隨處網路擴張到世界各地,也有能力和智慧支援依賴它而興起的新服務爆炸性增長時,價值創造,也就是對全球經濟的財務貢獻,例如創造收入、就業和利潤,將高達數兆美元。

是的,沒錯:邁向隨處的時代是很大的一步,路途將十分複雜,有時也叫人迷惘,但在山重水複疑無路之際,卻有叫人振奮的柳暗花明又一村。

事實上,我們將看到的,不只是一連串戲劇性的事件,我還要更進一步,稱它為革命,也就是隨處
革命(Anywhere Revolution)。

這次革命和以前的革命一樣,會爆發一些戰鬥,對最後的狀態造成重大的衝擊,而且產生的結果不是人人都樂見。還有在種種情勢發展之際,全球的地表必將留下永久的傷疤和新的路標。@(待續)

摘編自 《ANYWHERE:引爆無所不連的隨處經濟效應》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台灣分公司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詐騙法全都露:手機病毒!切勿回電
拒絕審查 谷歌中國出新招
消費者買不買  臉書推特影響大
18歲的圓夢計畫(4)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