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修練為尊 陶瓷反映時代風尚

茹橋
font print 人氣: 9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4日訊】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佛教鼎盛,上至王公大臣,下至普通百姓,都信仰佛。當時在各種工藝品中,蓮花飾紋幾乎無處不見,裝飾題材團花、飛天與佛教藝術題材吻合,反映了佛教藝術對陶瓷的影響。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三國西晉時期的越窯瓷器上的裝飾特點常有表現生活場景的圖紋,刻畫細膩逼真,也真實地反映了那一個時期的人們的生活。

三國、兩晉時期,江南陶瓷業發展迅速,相繼在蕭山、餘姚一帶出現了越窯、甌窯、婺窯等著名窯址。其所製作的陶瓷做工精細,可與金銀器相媲美,成為當時名門貴族的日用品。東晉南朝時期,江西、四川、福建等地的陶瓷業也有了很大發展。如江西的洪州窯、湖南的嶽州窯等等。溫州一帶的甌窯陶瓷的特點則是胎質白中泛灰,釉層較薄,釉色淡青,透明度高,有細小開片,易脫落。

西晉覆亡後,各少數民族競相建立政權,爭戰不已。中原的漢族人士不願受胡族統治,紛紛南遷。由於時代的動亂局面使中原北方等地的文化、經濟遭到嚴重破壞,陶瓷業也是一樣,雖然北方地區對窯爐的使用也極少改進,仍延用饅頭窯。

然而到了北朝時期,卻令人驚喜地出現了一種獨特的、而且對後世有深遠意義的陶瓷品種,這就是白瓷。

中國人的飲茶習慣當起於東周時的四川一帶,東漢時飲茶之風傳至長江下游,至東晉時,已成為王公貴族們的一種時尚。飲茶風氣漸漸盛行,隨著人們飲茶興趣的增加,對茶器的要求也高了。當時有一種造型獨特的雞頭壺,屬茶酒器,流行於晉至唐朝初年,以壺嘴做成雞首狀而得名。

佛教在東漢時自印度傳入了中國。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佛教至鼎盛時期。上至王公大臣,下至普通百姓,都信仰佛。尤其是大批王公貴族出家修練,成為了當時的一種時尚。

中國用蓮花作為裝飾題材大約始於周代。由於蓮紋有著濃郁的佛教色彩,從東晉的初露端倪到南北朝的鼎盛時期,在各種工藝品中,蓮花飾紋幾乎無處不見,在陶瓷器上,最有代表性的是「蓮花尊」。


蓮花尊。(新紀元資料室)

蓮花尊器型高大,氣魄雄偉,紋飾精美,集貼、印、堆塑、刻劃、模印、浮雕等多種裝飾技法於一體。裝飾題材蓮花、團花、飛天與佛教藝術題材吻合,反映了佛教藝術對北方陶瓷的影響。經過化驗分析,其胎、釉組成具有北方青瓷特點,該尊為北方青瓷的傑出代表作。

隋、唐時期

在經歷了一個三百多年的動盪、分裂時期後,天下復歸統一。隋朝時間不長,但這一時期的陶瓷業卻比較發達。隋朝陶瓷器造型基本上與南北朝的風格相似,卻有所變化,更加飽滿,釉色更加清亮、勻淨。

位於河北省的邢窯是中國北方最早燒製白瓷的窯場。據專家考證,邢窯始燒於北朝,後於五代衰落,終於元代,燒造時間大約為九百多年。隋朝出現大量質量較高的白瓷,而且已燒製出具有高透影性能的細白瓷。在河南安陽、陝西西安的墓葬中出土了一批白釉瓷,其胎質堅硬、釉色潔白、光潤晶瑩,造型生動美觀。隋代青釉瓷器的生產則更廣泛,在河北、河南、陝西、安徽以及江南各地皆有青瓷出土,並發現了多處隋代窯址。

唐朝,是中華歷史上被公認的一個大放異彩的鼎盛時期,定都長安。唐朝的方方面面都顯示出其盛世輝煌的華章。據史料記載,唐代的河南府是貢白瓷的重要產區,鞏縣窯、鶴壁集窯、陝縣西關窯等窯址都出產白瓷,同時燒造三彩器和彩釉器。陶瓷業在唐代得到空前的發展。

初唐的三彩製品以褐赭黃色為主,間以白色或綠色釉,採用蘸釉法,施釉比較粗,釉層偏厚,有流釉或燭淚狀,釉層沒有完全燒開,色澤暗淡。


唐三彩天王俑。(新紀元資料室)

隨之發展至盛唐時期,唐三彩的製造工藝有了很大的進步,造型優美,採用了混釉技法,其釉色瑩潤,色彩斑斕。這時的三彩器多為內外滿釉,色彩有黃、綠、藍、白、黑等;裝飾手法除了刻花、印花外,還廣泛使用堆貼和捏塑;圖案的內容更是豐富多彩。除了各種器皿以外,出現了大量生動的唐三彩人俑,唐三彩人俑形體富泰飽滿,造型生動。人物造型準確,輪廓曲線富於變化,顯示了唐代人物圓雕取得的高度藝術成就。

而到了中晚唐時期的三彩製品卻開始走下坡路。晚唐三彩多為小件,趨於單彩釉,釉面單薄,脫落剝離現象嚴重。

唐三彩是唐代陶器中的精華,後來又產生了「遼三彩」、「金三彩」、但在數量、質量以及藝術性方面,都遠不及唐三彩。

南北朝時期開始的「南青北白」的瓷業佈局,唐代是邢、越並重。從北朝到唐代這一階段,中國古代製瓷藝術逐步形成了青釉和白釉兩個大的系統,之後它們分別沿著各自不同的方面發展。

唐邢窯白瓷始於隋,盛於唐,衰於元。唐代被形容為「類銀」「似雪」的細白瓷可謂登峰造極。唐代還生產出釉下彩瓷器。當時的長沙窯又稱銅官窯,是中國最早製作釉下彩瓷的地區之一。銅官窯釉下彩裝飾以斑點彩飾為主,在青釉瓷器上以褐彩或藍綠彩料點繪成花草紋樣。

唐代手工業產業的空前繁榮,這與當時朝廷對手工業發展的重視是分不開的,官府設置「將作監」、「少府監」等政府機構,對陶瓷、金工、漆器、染織等進行管理。◇

本文轉載自《新紀元週刊》第182期【古代文明】欄目(2010/07/22刊)

本文連結: http://mag.epochtimes.com/b5/184/8261.htm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從出土的文物中,考古學家發現許多藝術品味極高的陶瓷用品,在距離今天數千、甚至上萬年的遠古時期,怎麼會有如此精緻的文化產物呢?神傳文明,天工開物,在高度工藝製作而成的一甕一盆中,其實蘊含著「敬天知命」、「反璞歸真」的文化精隨。
  • 歷經夏商周春秋秦漢的歷史演進,中國的陶藝文化從生活的實用上,走進了結合藝術的創作意境,充分展現歷朝各代的藝術風格。無論是外觀的造型或雕塑與圖案,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更新,裝飾手法更臻精細的境界,形象也更為生動質樸,栩栩如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