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四篇:

孔孟之道判釋(51)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判
黃鶴昇
font print 人氣: 35
【字號】    
   標籤: tags:

《論語.顏淵》記載說,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1孔子在這裡說的是什麼意思?他的政治理念是什麼?齊景公的「問政」,顯然問的是關於政治運作問題。一個國家,如何治理呢?從上到下,它必然要有一個社會分工。用我們現代人的話說,就是從國家政府機構到家庭組織,再到個體的人,都要有一個社會分工位置。你處在哪個位置,你就得做好你的本位工作,不能越界做不是你本位的事。如一個國家的元首,你的工作就是調動、指揮各部會的首長做好他們部門的事。你不能天天去與農民種田、下礦井與工人吃飯來做你的親民秀。孟子也批評過這種現象。一個國王對孟子說他不辭辛苦,下田去與農民種田,算是一個勤政的國君了吧?孟子嚴厲地批評這個國王,你做國王,不好好去做管理人民的事,既去做種田的事,這叫不務正業,不是一個國君的所作所為。孔子答齊景公的,就是政治運作程序:君子、臣子、父親、兒子,都各有其本分,你做好、擔當好你的本位角色,整個社會的政治運作就暢通了。也就是說政通人和了。齊景公回應孔子說「善哉!」也表達這個意思。你不遵守本位,做君子的不像君子樣子,天天吃喝玩樂,不理朝政;而做臣子的,不是如何做好、執行國君的政令,整天想的是如何取代君王的位置,謀奪他的王位;或是想的不是為國王辦事,而是如何中飽私囊,為自己撈到好處。而整個社會,就連最小社會組成單位——家庭:做父親的不像父親,不去好好工作照顧家庭,做好養兒育女的事,沒有父親的威嚴與責任;而做兒子的也不孝敬父母,還對父母拳打腳踢。你說,整個社會不是亂了套嗎?人人沒有一個安全感。這就是齊景公說的,即使有糧食堆積成山,他又能拿到什麼來吃?孔子在這裡強調做人要安分守己,不要超越自己的職責範圍,做出與自己身分不符的事。我們來看孔子作《春秋》,其意旨也是批判那些「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社會亂象的。太史公論孔子的《春秋》說:「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紀。別嫌疑,明是非,定猶豫,善善惡惡,賢賢賤不肖,存亡國,繼絕世,補弊起廢,王道之大者也……春秋之中,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又說:「夫君不君則犯,臣不臣則誅,父不父則無道,子不子則不孝。此四行者,天下之大過也,以天下之大過予之,則受而弗敢辭。」用我們當今的話說,孔子強調的是社會程序性。人們在不同的崗位上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這樣社會就太平和諧了。這個程序法則也就是孔子所說的「禮」。至於君子要如何做,臣子要如何做,父親、兒子要如何做?三王之道都有一套標準的。什麼是明君,什麼是良臣,什麼是好父親,什麼是孝子?三王五帝以來都有一個傳承下來的法制,周王朝時期就更完善了。荀子著有《王制》、《臣道》等文章,就是闡述先王君臣之道的。孔子並沒有回答「假如君子不明,濫殺無辜怎麼辦」這個問題。也就是說,孔子只提出法律程序執行的問題,沒有提出改革法律制衡的問題。很多人指責孔子這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級制度太過於苛嚴,皇帝的權力過太,致使中國人奴性化。其實,這一指責是矛頭錯位了。孔子並沒有說你君子做得不好不可以換呀,他是說你做君子的要有君子之道。孔子沒有提出換君的思想,我推演的是孔子所處的春秋時期,周王朝的天子微弱,很符合孔子「君子無為而治」的思想。社會的動亂,是諸侯不遵守周禮所造成。故孔子提出的是如何履行「禮」的問題,而沒有提出如何更換「領導人」的法律問題。也就是說,孔子想的是如何按照制度程序走的問題,而不是想如何改變這個制度的問題。我這個推演也與孔子的「克己復禮」思想相合。孔子壓根兒就沒有想過要改變周王朝這個制度,他覺得周朝這個制度太完美了!(「郁郁乎文哉!吾從周。」)(待續)@

1《論語》,藍天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230頁。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shown)父子之義是親情關係,君臣之義是尊等關係。父子是父子,君臣是君臣,這兩者是不能等同的。這種君臣關係等於父子關係,就如同現代的「我把黨來比作母親」、「祖國啊,我的母親!」是一樣的。實則這義不是那義,是不能亂點鴛鴦譜的。
  • (shown)仁者一定能愛人,但愛人不一定就是仁者;智可以辯言,但智者不一定就是知人。
  • (shown)孔子是以「仁」來貫徹其整個道德形而上學的。其他義、禮、智、信等都是圍繞這個「仁」而闡述。後儒如此排列,好像孔子的學說變成了五個命題。
  • (shown)我們要了解儒的「仁義道德論」為何要特別強調「親親殺」和「尊尊等」兩大倫理觀,就有必要了解中國的封建社會制度。
  • (shown)什麼是封建制呢?柳宗元說:「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設五等,邦群後,布履星羅,四周於天下,輪運而輻集。」
  • (shown)執政當局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來劃分中國的歷史,說秦朝至清朝是封建社會,而把「夏、商、周」定為奴隸社會,極大地錯置了中國的歷史面貌。
  • (shown)如果說,沒有古希臘文明,就沒有現代西方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發展,那麼也可以說,沒有中國早期的封建文明,也就沒有中國傳統文明的儒、道文化發展。
  • (shown)我們對封建社會有一定的瞭解後,對孔子的學說就有進一步的理解。原來孔子說他「郁郁乎文哉!吾從周」,其衷情的就是周朝的典禮制度,即周王朝的封建制度。
  • (shown)儒家如此強調君子的德行,這個德行是如何得到的呢?「修身」。靠自己修行來完善道德規範。
  • (shown)孔孟之道在漢朝發達過,在宋明兩朝也發達過,在清朝乾隆盛世更達到頂峰,演變到近世倒成了「吃人的禮教」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