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石藝術 咫尺之內造乾坤

文 / 王金丁 圖 / 高雄市樹石藝術協會
font print 人氣: 216
【字號】    
   標籤: tags: , ,

樹石藝術 游藝人生

站在各種盆栽前,彷彿枝葉間有清風拂來,展現生氣盎然的意境。看榕樹盆栽,幹直枝繁,樹形秀茂稠密,蒼勁雄渾,表現出曠野巨木的雄姿;七里香枝幹清瘦,扶疏挺拔,輕盈瀟灑,表現脫俗的意境;再看松樹的枝幹,不但主幹彎曲,連短枝的末梢也呈百轉千迴,枝無寸直,紮成了平薄的雲片。亦有松樹盆景置於庭前,彷彿伸手迎客,所謂「迎客松」也。

另觀柏樹盆栽,主幹由根盤起,顯現一小弧度的彎曲,然後有兩個近似半圓的大弧度扭轉,樹身略向前傾,主幹左右彎曲,冉冉而上,狀若游龍。


高雄市樹石藝術協會理事長劉燦琳

高雄市樹石藝術協會理事長劉燦琳說,台灣的盆栽在世界上是樹種最多的地方,觀賞或栽培盆栽因人而異,有的人偏好落葉樹,有的人喜歡常綠樹,有的人喜歡花果之類的。

他說,欣賞盆栽先要俯身靜氣,由下而上,由全貌到局部進行觀察,欣賞其結實美麗的樹根,體會樹齡的雄偉姿態,以及樹枝的伸展方式。要用心的不是樹齡或樹種,而要觀其全貌,最佳者能整體呈現協調均衡的狀態。如此,則從中可以體驗植物的個性與人類德性的對應。

宏偉秀麗山河,縮影一盆栽

唐代詩人韓愈在〈山石〉七言詩中寫道:「天明獨去無道路,出入高下窮煙霏,山紅澗碧紛爛漫,時見松櫪皆十圍,當流赤足蹋澗石,水聲激激風吹衣。」詩中寫清晨景象,四周瀰漫在一片煙霧雲靄之中,遍山開滿紅色的花朵,與碧波的山溪映成燦爛的景觀,照出山林間許多十人圍繞的松櫪樹,當韓愈赤腳踏過溪中的石頭時,心中湧現「人生之樂樂何如」之感。

古人在遨遊名山大川領略大自然的薰陶後,把在大自然中的感受,化成文字則成為詩詞;體現在繪畫中就成為中國山水畫;將宏偉秀麗的山河,用寫意的方法,移植到家居庭園中一定的空間裡,就成為樹石藝術。

劉燦琳說:「人跟大自然息息相關,但不可能每天翻山越嶺去看三川五嶽,盆栽就是把大自然縮小放在盆缽裡面,必須作到形小象大。它的形,像一棵自然的大樹一樣,樹的老度必須像在山上看到的一樣,呈現大樹的氣象。而石頭是大自然的產物,石頭的形象,及它的圖案不管是抽像還是具象,自然的呈現了原始的意境,不能有人工的加工,要求原石表現。」

樹石藝術是時間、更是人格的藝術

樹石藝術是一種有生命力的藝術,其造型隨著季節而變化,是要經過長時間才能完成的創作,飽含人和大自然的生命力。是時間、更是人格的藝術,喜歡培育和欣賞盆栽的人,自然會在潛移默化中,陶冶出高尚的人格。

劉燦琳以中國文字構造之美,闡釋植栽姿態:栽培榕樹,就必須做到有容乃大;而在創造櫸木時,則不妨模仿櫸字字形,作一個放射性,像放煙火一樣、自然的開放,不能像榕樹一樣作成平坦的,這樣就違背文字上的定義。

「有句話說千年松、萬年柏,玉山圓柏生長高山之巔,經年累月雪在壓、雷在打,但它有堅強的生命力,隔年春天仍然挺立天地間,因此,柏的創作不能違背自然狀態。柏盆栽呈現鬼斧神工似的殘缺之美,表現柏強烈的求生意志,瞬間與觀賞者心靈產生共鳴。」

台灣著名哲學思想家史作檉在《水墨十講哲學觀畫》一書中,談到中國山水畫時說:「人以自然所賦予之力量,通過視覺而找到了他所需要的對象或符號,然後,用它來描摹或形容那根源性之自然本身。或者,我們也可以這樣說吧,神創造了一切(包括人),然後人就遵從神之指示創立了文明,同時並以此文明來做為對神的崇拜與頌讚。」

劉燦琳歸結樹石藝術的奧妙:就是在咫尺之內再造乾坤,在有限空間裡去佈那個天然的局,向大自然學習。◇


真柏 作者:劉燦琳


真柏 作者:劉漢財


七里香 作者 :簡忠良


小品成組 作者: 洪煥鍾


小品成組 作者:黃省文



榕樹 作者:謝舜進


榕樹 作者:黃鐵印


雅石 作者:張明乾



雅石 作者:陳永春


黃槿 香芭樂 作者:黃鐵印


黃槿 作者:林光雄


黃瑾 作者:楊國繽


黃瑾 作者:謝進興



木麻黃 作者:謝喜雄


毛朴 作者:王豐銓


櫻桃 作者:李聯造



壽娘子 作者:李聯造


刺蔥 作者:林光雄


海梅 作者:蘇鳳清


福建茶 黃瑾 胡椒 作者:吳耀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樹石老人的盆景創作只送不賣,因為他種樹就像栽培小孩一樣。儘管桃李滿天下,老人說:「我從不去想種樹能有什麼成就,但我因樹石緣而快樂、健康並得以回饋社會,人生至此已然知足。」
  • 在中國人天人合一的思想中,人與自然是本然的一體,造化的真理蘊含在自然萬物之中,也體現在人修心養性之上。
  • 浙江海寧地區有一姓查的人,在科舉考試上一直很不如意,考到了四十多歲時還沒有考上,家中十分貧苦。有一天,他來到了關聖祠祈禱,隨後求得一籤,籤詩中有「南販珍珠北販鹽」一句,於是打算放棄科舉考試,進入都市去經商。經商無著,因緣際會,因為幫助了他人,助成了他的事業。
  • 王皇后與永曆帝感情非常好,在顛沛流離的日子裡,他們患難與共,相互扶持,將風雨飄搖的南明苦苦撐了十六年。示意圖。(公有領域)
    一個書生遭喪父之痛時,未婚妻被改嫁,赴考之日正是他失婚之時。後來他幸逢貴人,竟然幫他找回了未婚妻,挽救了婚姻。這事是怎麼發生的呢?
  • 何醫生給兩人病情相似的人開了同樣的藥,結果卻大不同。他茫然若失地說:「今天才知死生在命,不在藥的功效,也不在醫生的技術啊。」從此閉門謝客,許多年不再談醫術了。
  • 粵語中有這樣一句方言:「財來自有方,唔使咁彷徨。吃幾多,著幾多都系整定噶。」意思是說:一個人發起財來自有它的方法,無須你煞費苦心地去籌謀。吃多少,穿多少,用多少,都是註定的。本文的故事就能反映出這一點道理來。
  • 成公為人耿直,性好善良,老了就在水邊建了一座茅廬,以捕魚為生。有一天,天快黑的時候,有個穿著濕衣服的人,哭泣著走來,成公以為他是個掉落水中而爬上來的人,於是就叫他進來,準備辦了酒飯,要招待他吃一頓,暖暖身子。後來這兩「人」發生了一段「超人」而感人的故事。
  • 父親欠下巨債憂悶喪命導致家庭變故,一個豆蔻年華的女孩子和母親被騙入「瘦馬家」,等待她的是養肥後被出售的命運。直到「買主」來「挑貨」那一天,她才豁然明白!面對艱苦餘生,她怎樣選擇?屈從偷生?還是「寧做乞丐而死,而不受辱而生」呢?
  • 平日作人做事不貪不取、一塵不染的人,對人存一份厚道、一份好心的人,可能在經歷人生坎坷之後,得到豐厚的回報。請看本文講的兩個這樣的故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