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中的信心

陳彥玲(親職專家)
font print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老闆娘美淑要求助手阿香將美髮院的鐵門拉下一半,並貼上「晚上七點回來」的告示。望著門外的梅雨,她一邊幫我剪頭髮一邊看著時鐘,阿香見她急了,提醒她:「才四點多,來的及,來的及。」美淑在我耳邊低聲的說:「我得去看看我那個智商不高的孩子,他在加油站工作。」

阿香趕緊在旁邊解釋:「孩子很好,就是直,可能得罪了新站長。」美淑看起來快六十歲了,她心疼的說:「新站長一來,就要我的孩子每天工作將近十二小時,不知道是否想讓我們自動辭職?」阿香搶著說:「這種孩子本來就老實。」老闆娘說:「我另外兩個留學回來的兒子說,他要再這樣,就去報紙爆料。只是我覺得這樣做不好。」

認識美淑快一年了,還不知道她有個智商較弱的孩子。每次見到她總是笑臉迎人,看她跟一些老客人的互動,就跟台灣鄉下的阿桑沒什麼兩樣,親切而家常。剛剛踏進店門口時,我還看到客人拿了自己曬的菜乾跟她分享。沒想到,今天為了孩子的工作得提早拉下鐵門。我還沒來得及回應美淑,她就說了:「我那個孩子是真的老實,不會跟人計較。連舊的站長都很誇他啊。」

「誰願意智商不足呢?去報紙爆料就能幫他嗎?孩子是自己生的,我就去多關照,多幫他打點。」美淑打算用傳統母親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在這個講求「個人權利」的時代,民代與媒體是多數人用來解決「不公」的最快手段。然而,美淑希望自己能扛起為人母的責任,讓自己的關心來化解新站長的刁難。美淑真是給「為母則強」作了最佳的詮釋。

美淑笑著說:「如果沒有發生這種事情,整天幫客人作頭髮,也沒機會出門,現在出門可都是常常坐計程車呢。」我付了錢準備離去時,發現阿香早已等在門外正要發動機車,我問:「妳也要回家了呀?」「不,今天,我要載她去加油站找兒子。」已經是阿嬤的年紀的阿香,為了另一個為母則強的母親,笑嘻嘻的發動著車子。

就這樣,一台老爺機車上的兩個年事漸高又識字不多的好友兼事業上的搭檔,在風雨中微笑著跟我道別。雖然我們三個母親的背景是這麼不一,但我們心中都雪亮的知道,「母親」這個名詞的神聖絕不是運用民代與媒體的手段可以侵犯的。望著她倆的背影,心中昇起了不可動搖的信心,我相信美淑與阿香溫暖而堅毅的行動,必然能化解新站長的緊張與無理。

因為她們,讓我在這風雨紛亂的世間,多了一份對人性的信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具有美感教育的玩具去哪兒了?如今,走進百貨商店的玩具通道會讓你嚇一跳。炫目的色彩和燈光向你閃爍著,預先錄製的聲效在空氣中噼啪作響。一切都過於張揚和誇張,到處都是醒目的商標。真正有教育性、想像力和美感的玩具去哪兒了?孩子們對世界最初體驗的那些健康又美麗的玩具在哪裡?好在它們仍然存在,只不過比以往更少見到。這裡列出一些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玩具清單,這些玩具可以培養孩子的運動技能、想像力、樂趣、創造力以及與美好現實聯繫的體驗。
  • 「為什麼要生孩子?」,讓我們來看看孩子給我們的人生與家庭帶來哪些快樂與好處,這些也許更真實一些。
  • 在成長到學齡的這個階段,孩子們正在培養和練習幫助新朋友、與他人相處和交友能力。還有自我調節和理解他人觀點的能力。
  • 學齡兒童往往喜歡獨立,但他們仍然需要你的愛、關注和認可。在成長和探索的過程中,孩子也需要一些限制和指導。這些限制可以幫助你的孩子感到安全,並為開始上學後的新規則、慣例和責任做好準備。
  • 我們已經知道,兒童都會努力追求優越感。父母或教育者的責任,就是將他們的努力追求導向有效、有益的面向。他必須確保,孩子的努力可以獲得心理健康與幸福,而非精神疾病、身心失調。
  • 美國佛州一位母親說,作為家長,她的職責就是做孩子的「啦啦隊長」,並拒絕成為他們的朋友或「直升機父母」,否則你將培養不出有韌性的孩子。
  • 我們知道,不勞而獲的成功多麼容易轉瞬即逝,因此訓練兒童滿懷企圖心沒有什麼好處;更重要的是訓練他具備勇氣、堅忍和自信,這樣他才能體認到失敗時永不氣餒,而且應該視「失敗為需要被解決的新問題」。
  • 我一歲大的女兒喜歡跳舞。一聽到音樂,無論何時何地,她的臉上都會綻放出燦爛的笑容,然後靠在沙發、椅子或父母的腿上,開始左右晃動還有踏地板。有時,她小小的心靈完全陶醉在音樂之中,她的四肢著地來回搖晃,或者小心翼翼地抬起一條腿做出旋轉的動作。
  • 我父母送給我的最有價值的禮物之一不是自行車、狗、BB槍或汽車,而是一個簡單的習慣。他們讓我練習鋼琴。這意味著每個工作日我都要練習一段時間。每天早上,我都會下到地下室,我們心愛的棕色立式鋼琴站在那裡等著我。每週一次,我和一位非常有成就的老師一起上課,他對我的期望很高(有時由於我自己的過錯,我沒有達到他的期望)。
  • 我們一直在推廣學前教育課程。誠如近日《紐約時報》一篇文章指出,學前班遠遠供過於求,還提到「幼兒教育提倡者說,如果家長知道學前教育的好處,可能會有更多的家庭報名參加。」然而這些所謂的好處往往難以實現。從各種學術研究得知,上學前班的孩子在以後的人生中可能遭遇困難,在行為和學業上落後於沒有上過學前班的同儕,而且在學涯後期被留級的可能性增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