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周專訪戈爾巴喬夫 民眾嘆中國戈氏在哪裏?

人氣 4

【大紀元2011年01月10日訊】一向敢言的廣州《南方人物周刊》(南周),在最新一期以封面故事專訪前蘇聯共產黨總書記戈爾巴喬夫,引起廣泛關注,近日被不少網站轉貼並引熱議,有網民讚週刊「讓我們再次反思歷史」,更有網民感嘆:「中國的戈爾巴喬夫在哪裏?」

自從1991年蘇聯共產黨垮臺後,20年來外國媒體對曾任蘇共總書記的戈爾巴喬夫專訪或出版物很多,中共媒體亦多有轉載,但直接對戈氏專訪並大篇幅報導卻相當罕見。

《南周》本月4日刊出對戈氏專訪,稱下台近20年後,這個前蘇聯的第一位也是最後一位總統,似乎已被世人遺忘了,實際上他一直活躍在國際舞台上,從未停止腳步。

蘋果日報報道,《南周》專訪長達兩萬字,表面上,專訪完全按中共的口徑報道,借戈氏之口唱好中國沒有步前蘇聯後塵;但行文仍可讀得出,對當年一手摧毀蘇共、讓獨裁政權分崩離析政治人物充滿崇敬之情。還引用了中共前黨魁毛澤東50年前講的話「蘇聯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

文章讚美戈氏20年前推動了民意、順應了民意、「徹底摒棄斯大林(史太林)的政治遺產」、「開啟了蘇聯走向民主之門」、「摧毀了原來的體制,使俄羅斯人民不再忍受」等,稱讚他是「推翻官僚體制的先鋒,新時代的開創者」。而戈氏也強調,對當年的所為「不後悔」。

文章稱,30年代大饑荒和「大清洗」的情景,在戈爾巴喬夫幼小的心中烙下了強烈的印記。在戈氏出任總書記以後,一次審查影片《懺悔》時,當他看到秘密警察敲一位無辜音樂家的門,要逮捕音樂家時,他「強忍住淚水」,回憶起外祖母給他講述外祖父被捕那天晚上的事。

儘管已經79歲高齡,可回憶起那段歲月,戈氏依然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正如大部份的「改革派」,戈氏總喜歡把自己的初次改變,追溯至赫魯曉夫於1956年對斯大林的個人崇拜展開的第一次公開批評,同時他深深地被「60年代人」這個群體所吸引,他們渴望變革,並意識到真正的改革「與人無關,而與整個體制有關」。

文章認為,「或許我們應當把他(戈氏)放入俄羅斯民主化的進程中,才能對他的歷史作用有所觀察」。專訪更以戈氏早年任蘇共總書記時一句話作全文收尾:「民主社會主義的核心和實質,是人道主義。」

蘋果日報引民間學者朱建國指,戈爾巴喬夫在內地屬敏感話題,週刊敢對他專訪,肯定要經上頭同意,「但我看,媒體的春秋筆法和良苦用心,不會獲中共理解」。

戈氏在國際社會的名聲很大。2005年6月,德國統一委員會向為德國統一做出卓越貢獻的美國前總統布什、原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和德國前總理科爾頒發了「阿爾法檢查站」德國統一獎。2008年9月,美國前總統老布什向戈爾巴喬夫頒發了「自由勳章」,以表彰他為結束冷戰做出的貢獻。

專訪文章摘錄:「民主社會主義的核心和實質,是人道主義。」(引戈氏原話);「他(戈氏)是推翻官僚體制的先鋒,新時代的開創者。」;「或許我們應當把他(戈氏)放入俄羅斯民主化的進程中,才能對他的歷史作用有所觀察。」;「他(戈氏)推動和順應了民意,徹底摒棄了斯大林的政治遺產;開啟了蘇聯走向民主之門。」

相關新聞
莫斯科30名蒙面警察持衝鋒鎗圍困俄富豪
蘇共高官豪華別墅 曾驚呆葉利欽
俄稱斯大林製造卡廷慘案 殺2萬波蘭精英
萬之:給中國人更多和平獎吧!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